查看原文
其他

把杀人犯奉为性幻想对象,是《狂飙》后遗症吗?

想吃鱼的 ONE文艺生活 2023-11-22


大家中午好,最近都在追啥呢?
 
不瞒你们说,《狂飙》播完都三周了,我还在反复观看高启强解皮带那段。
 
要不是全员演技在线,也不至于让人看了半部剧,爱上八个反派。

说实话,谁没对影视剧里的坏人动过心呢?

哪怕是对后期不择手段的高启强,观众也还是忍不住心生怜爱。
 
但仔细想想,普通人跟“高启强们”最有可能的联系,大概就是在层层利害关系下,自己成了那个最不起眼的牺牲品。
 
可在现实里,会跟真正的罪犯共情的,大有人在。
咱要唠这事儿的话,必然绕不开娱乐圈的法制咖。
 
这不前两天,隔壁韩娱那位背着挪用公款、性暴力、赌博等9项罪名的李胜利提前出狱了。
 
先不说数罪并罚的情况下,刑期怎么只有短短的一年半。
 
竟然还有铁粉出来支招道:既然复出无望,那哥哥不如去当网红吧。
 
 
这建议不知道他本人听没听进去,但这条新赛道至少在咱们这儿已经走不通了。
 
年前那会儿,网上就冒出了不少刑满释放的哥哥们。
 
他们喊着浪子回头的口号,一把鼻涕一把泪跟网线那端的家人们忏悔,说自己千不该万不该犯了罪。
 
 
每一条视频都言辞恳切,态度端正,一心想要重新做人。
 
网友们寻思这是好事啊,咱得给人一个从头再来的机会。
 
而他们营造的那种“过尽千帆后仍保有赤诚”的假象,确实吸了不少粉。
 
眨眼间,他们的首页涌入了众多红包、打赏和点赞,愣是开辟了一条“进狱系”再就业的新赛道。
 
 
随着视频观看量蹭蹭上涨,哥几个眼疾手快就开始直播带货。
 
我有理由怀疑,出狱后上补习班是不是早就成了什么江湖规矩。
 
唐小龙出狱后上了金融课,而这几个老哥显然上的是电商课。
 
这其中比较出圈的是一个叫做“寻亲男孩今晚有没有哭”的主播,他靠讲述自己两次被拐、误入歧途、狱内轻生的悲惨故事,来博取网友的同情。
 
但很快有人发现,他当年之所以入狱是因为持刀强奸了一位15岁少女。
 
更讽刺的是,他出狱后直播带货卖的还是卫生巾、化妆水等假冒伪劣的女性用品。

但在大量抵制的声音里,还是有人觉得他罪不至此,明明人家已经受到了惩罚,为什么连条活路都不给留?
 
他本人也在直播里质问:
 
“谁的过去没犯过错,凭什么我们不适合在网络出现,我吃你们的、用你们的了吗?”
 
 
但一边手握励志人设,试图用酒精为自己洗脱当年的罪名。
 
一边高调享乐,在夜店大手一挥点了40个女孩陪酒。
 
不知道的还真以为是《狂飙》现实版。
 
好在目前这位“寻亲男孩”的账号已经被封禁,官方也处置了222个炫耀服刑的账号。
 
我不禁想起了“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窃格瓦拉,从前把看守所当家,后来因为网红经济一度坐拥香车宝马。
 
倒不是见不得他们绝处逢生,我只是觉得,监狱从来都不该是镀金的好去处。
一个反派,设定上只要占了高智商作案、高颜值作案、高水平作案的其中一样,再有演员本身的魅力值加持,并改编自真实故事,那么大概率就会是一个成功且迷人的角色。
 
比如汉尼拔。
 
或许是因为影视剧里反派的进化,慢慢就有人觉得,现实中犯罪分子的形象也变得复杂立体,甚至还带点文学色彩。
 
让人忍不住心生爱慕。
 
但是对罪犯产生真情实感,并不是一种血色浪漫,而是一种畸形情感。
 
这种心理的产生,似乎总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三观跟着五官跑
 
比如上海杀妻藏尸案主犯朱晓东。
 
在杀妻后长达105天的时间里,用妻子的手机哄骗亲朋好友,制造妻子还活着的假象。
 
甚至拿着妻子的存款和信用卡,跟其他女人旅游开房。
 
如果不是岳父60岁生日大寿瞒不过而选择自首,可能根本不会有人发现。
 
法院在他的判决书中提到“朱晓东的所作所为,反映了其自私、冷漠已远远突破了人性的底线”
 
 
但在庭审视频曝光后,不少人的重点都聚焦在了朱晓东的长相上。
 
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谴责这个阴鸷可怕的杀人犯,而是感叹“可惜了这副好皮囊”。
 
你很难想象,这些用词竟然是在评论一桩凶杀案。
 
言语间,他的外形优势被前置了,而犯罪事实好像只是他的瑕疵。
 
 
国外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两年前美国一个叫做Cameron Herrin的超速惯犯,因为撞死一对母女而被判处24年。
 
但因为长着一张精致的脸庞,以及那双“小鹿般的眼睛”,上万人在社交媒体上为他公开请求减刑。
 
 
有人说“幸存下来的那位父亲会有新的妻子和孩子,但这个年轻的男孩该如何重建生活呢?”
 
有人说“我们都能从他的眼里看到悲伤,请给他一次机会吧。”
 
颜值即正义一再被放大,好像他才是那个无辜的受害者。
 
第二,极端人格的魅力
 
要么疯批、病娇。
 
参考几年前震惊日本的“不死鸟事件”。
 
女孩刺伤负心的牛郎男友后,坐在血泊中冷静地抽着烟打电话。
 
这一画面屡次出圈,人人惊叹这才是暴力美学天花板。
 
 
要么情绪稳定,拥有过人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参考劳荣枝。
 
在与男友法子英联手杀害7人后,她逃了足足二十年才被抓捕。
 
她被捕时面对镜头的邪魅微笑,她二十年来逐渐安稳的逃亡生活,她在法庭上声泪俱下称自己“不敢做那样的事情,心里只有感恩”的惊人演技——

这些都让她获得了自己的后援会。
 
甚至还有人认为劳荣枝是侠女,有勇有谋。
 
 
而在北大高材生弑母案主犯吴谢宇的超话里,还有人毫不避讳地表示,唯爱他那“高高在上藐视一切的杀人犯气质”
 
 
甚至觉得这是一种很强的性吸引力。
 
 
第三,反社会人格团建
 
你要相信这世上一定存在着这样的人:
 
他们早就对世界怀有恶意,但因为忌惮法律才不敢主动作恶。
 
当有人替他做了想做的事情,他就会站出来呐喊助威,毕竟这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在上文提到的“寻亲男孩今晚有没有哭”的评论区,就有人认为那个被强奸的15岁女孩是活该。
 
 
化粪池警告,唐山警告,铁链警告。
 
这些人就站在罪犯们的阴影下,肆无忌惮地进行着“口头作案”,为犯罪分子应援。
 
说白了,对支持者们来说,这些罪犯满足了他们的某种癖好或私欲。
 
可能是因为严苛的法律、死板的日常、统一的价值观,让他们觉得这个不容分说的世界太无趣太压抑。
 
所以他们需要一个释放的出口,来一场不顾他人死活的狂欢。
 
可是到底谁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下一场狂欢的祭品呢?




我们都知道,人性本就是有灰度,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够决绝地区分黑白。
 
这也是为什么,监狱法会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
 
你配合服从了刑罚,深刻反省了自己的错误,那么理应得到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但这并不代表你可以为所欲为,比如借此炒作敛财,比如再次犯罪。
 
东野圭吾在《信》中就讨论过,为什么罪犯在出狱后总是会遭受一些阻碍和约束。
 
因为除了法律强制力,完整的刑罚本就包括了社会惩罚这一部分。
 
而社会惩罚,是告诫大众不可为恶的必要威慑。
 
我们可以支持他们回报社会,支持他们从头再来,支持他们自我和解。
 
但绝不应该演变成盲目的追捧,病态的歌颂。



   作者 /              财 神 婆   
编辑 /                  姜 姜
设计 /                  Jane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后台回复“加群”,进入读者粉丝群 


“法律只是
最低的道德底线”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