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一起

广州广播电视台 广州广播电视台 2023-01-1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对于同根同脉的

内地、香港人而言

构筑起两地交往桥梁的

是寻常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衣、食、住、行......

每个聊起来都有一段故事


近日,我们访谈了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胡光霁,围绕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关系,从商贸往来,聊到民间交往的衣食住行等方面。


不说不知道,我们广州人很多的集体回忆,都和香港密不可分!


胡光霁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


广交会



Q都说香港是广交会的铁杆“粉丝”,您能跟我们讲讲香港和广交会的渊源吗?


01左中括号

广交会最早是为香港
“量身定制”的

左中括号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广交会的举办和香港关系密切。


▲1957年春,第一届广交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开幕。


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中国急需寻找扩大对外贸易的渠道。1957年,首届广交会成功举办,外贸界人士建议凭借广东与港澳客商联系密切的优势,在广州举行全国性的出口商品交流会。从1957年4月15日起,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便每年两届定期在广州举行。1958年,周恩来表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这一名称太长,既然在广州举办,干脆简称为广交会。



▲1958年,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展会。


据香港中华总商会前任会长曾宪梓回忆,广交会举办初期,由于我国受西方国家的抵制,海外客商对新中国、对广交会缺乏认识,曾宪梓先生及所在香港中华总商会就引领华商参与广交会,承担起经销、代理和推广中国产品的责任,让中国产品在香港销售,并销往世界各地。


当时珠三角出口的大多是农副产品,别小看只是农副产品,当时珠三角的群众已经有了很强的品牌和服务意识,这离不开跟香港群众的密切往来。这些产品基本上就是按香港的需求量身定制的,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顺德出口淡水养殖的大头鱼,外贸出口的鱼在1.5斤到2斤左右,广东的陶瓷公司生产的碗大概就是30公分左右,目的就是跟鱼配套起来,供应香港的酒楼,从而获取最高的利润。所以可以说,当时广州以及周边的顺德、东莞等地有很大一部分的贸易额,就是依靠跟香港之间的贸易。


随着我国外贸渠道的不断拓展,香港采购商占比虽有所下降,但始终保持着第一客源地区的纪录,是广交会的铁杆“粉丝”。如今已九十多岁的老会长李欢,从第一届至今120多届从未缺席过广交会,还一直在为商界朋友采购牵线搭桥。



02左中括号

广州的这些知名建筑
曾因穗港交往拔地而起

左中括号



广州很多有名气的宾馆,都跟香港人有关。长期以来,接待问题一直困扰着广交会。1971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和过问下,“广州外贸工程”立项,国家划拨专款6000万元,兴建广交会流花展馆、东方宾馆新楼、流花宾馆和白云宾馆,用以接待外宾。


昔日的“中华第一楼”——广州宾馆


1966年,国务院向广州划拨600万元专款,兴建为广交会客商服务的外宾旅馆——广州宾馆。1968年,广州宾馆建成,总楼高27层,作为1968-1976年间全国的最高建筑,它曾被誉为“中华第一楼”,老广亲切地称之为“27层”。酒店还配备了两台子弹型观光电梯直达25楼,是当时广州最高的观光电梯。


▲上世纪70年代的海珠广场,广州宾馆可谓“一枝独秀”。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小孩最盼望的就是有钱的香港亲戚回来探亲,请我们全家去广州宾馆顶层的‘得云宫’饮茶。吃啥东西忘记了,但是乘观光电梯俯瞰整个海珠广场的情景,我还记得很清楚。”在广州土生土长的黄女士告诉记者,“过去有外地的亲戚来广州游玩,肯定要到海珠广场以广州宾馆为背景拍照,就跟今天的‘网红打卡点’一样。”



有一位来自香港的李老先生,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每年来参加广交会都会入住广州宾馆。即便广交会会址两度变更如今落户琶洲,李老先生每次都会选择入住广州宾馆。


国内第一家音乐茶座——东方宾馆


1961年,东方宾馆建成开业。1979年,东方宾馆举办了国内第一个营业性的音乐茶座。据了解,这个音乐茶座是为了丰富外宾的夜生活而起。茶座设于宾馆内的花园餐厅,最初只是“外宾特供”,只在广交会期间开放,一年办两次,每次办一个月。


▲东方宾馆音乐茶座(翠园宫)现场


每到演出前一个小时,年轻人们就会把东方宾馆翠园宫(办音乐茶座的地方)前厅挤得水泄不通,宾馆走廊经常要加位,有时连隔壁的后厅也站满了人。


▲东方宾馆音乐茶座


这种边喝茶吃点心、边听歌的休闲,也成为了当时人们眼中“高大上”的社交方式。


当年打破常规经营模式的“网红店”——白天鹅宾馆


白天鹅宾馆的建立,离不开一位香港人对祖国的赤子深情。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83年,由香港知名实业家霍英东与广东省政府投资合作兴建的白天鹅宾馆在沙面开业。


▲白天鹅宾馆


霍先生说:“老实说,我投资白天鹅,是出于一个居住在香港的炎黄子孙对祖国和父母乡亲们的一点心意。实在讲,我虽然出生在香港,但祖上是广东人,根在祖国。”



那个年代的酒店,把接待任务放在首位,基本是全封闭的。而霍先生让“四门大开”,让群众进来。游客们在充满经典岭南元素的大堂中流连忘返,也很喜欢在大堂的“故乡水”前合影留念。


▲白天鹅宾馆里的“故乡水”。图/Livin广州


霍先生说:“我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让群众开开眼界,认识一下中国人的智慧和新的创造,增强中国人对自己和国家前途的信心。你说改革开放好,讲什么道理也没有亲眼看有力,开放是什么样,一看就知!”


▲1986年,白天鹅宾馆举办广州首次时装表演。彭振戈/摄。


通过白天鹅宾馆这个“窗口”,里面的人看了出去,外面的人也望了进来。



Q实际上,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内地长期以来就一直深受香港的影响。而最近的热播综艺《声生不息》,更是让许多经典港乐再度翻红,全网刷屏。想问下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香港与广州以及珠三角地区

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往

也为祖国源源不断地

输送着新鲜的事物

从内地人的衣、食、住、行中

总能捕捉到源自香港的元素





01左中括号

永不过时的港风

左中括号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张国荣、林青霞等一众港圈男神女神,用风华绝代的美貌带来一股强劲的港风,经由广东吹往全国。时至今日,在短视频平台上,我们依然能看到层出不穷的港风穿搭教程,伴随着经典粤语歌出现,那种审美放到今日依然不会过时。



上世纪80年代初,喇叭裤、蛤蟆镜是香港的穿扮潮流。流传到内地后,许多人看不惯这种“奇装异服”,广州的老一辈还爱用“油脂仔”来称呼这些看似油腔滑调、没点正经的年轻人。



02左中括号

曾经的时尚代名词
——“的确良”

左中括号



提起“的确良”这个词,估计现在很多小鲜肉都一脸蒙圈,但它却是曾经无数少男少女凹造型的最佳行头,妥妥的时尚代名词。


这种合成纤维布料最早从香港进入广东,再由广东进入内地。当它出现在香港市场,用粤语发音为“的确靓”,后面慢慢读成了“的确凉”,后来发现“的确凉”并不凉快,才改成“的确良”这一家喻户晓的名称。


的确良耐刮耐穿,且可以免烫,深受内地老百姓的青睐,商店里一有货,总会被抢购一空。




03左中括号

灯光夜市的时装潮流

左中括号




▲1985年的西湖路灯光夜市


老一辈的人很多都知道,广州的灯光夜市就是80年代中国时装的窗口。上个世纪80年代,在广州的西湖路灯光夜市,每到入夜,各个档主就会用竹竿沿着马路两边,临时搭起一个个档口。杆子上总是挂满当季流行的衣服,许多都是紧跟着香港当红的时装样式来做的。


▲1995年的西湖路灯光夜市


当时甚至有人这么形容:今天欧美或日本的时装界推出什么新款时装,两天后香港的时装界就会生产一模一样的成品,一周后,广州的灯光夜市上就能见到这些衣服的影子了。





01左中括号

“一碗猪油捞饭,
吃了感激流泪。”

左中括号



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很多香港人都会帮助内地亲戚。当时在广州火车站,能看到很多从香港寄过来的包裹,里面装着白糖、水果糖、猪油等。


顺带一提,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穷困人家都会有一道美食,叫猪油捞饭。周润发回忆起童年就曾感叹道:“那时候家里真穷啊,一块萝卜、几块猪油渣,就可以吃一碗饭,猪油渣还舍不得吃,一定要留给阿妈……”生活在香港的美食家蔡澜更是在文章《死前必食》中写道:“一碗猪油捞饭,吃了感激流泪。”



02左中括号

茶水里蕴含的两地情

左中括号



香港的茶餐厅上茶有个习惯,"一盅两壶",一壶是茶,一壶是水。然而,香港很多时候是“茶易得而水难取”,历史上香港人常常因为缺水喝不上早茶。说到缺水,这里还有段古。


用“血浓于水”来形容广东与香港的关系,大概没有人会反对。先不说历史上的渊源,单单说现在仍滋养着香港人民的生命之水——东江水,就能直观感受两地之间水乳交融的状态。



受自然环境所限,香港是一个严重缺乏淡水的城市,而东江是离香港最近、水量最充沛的自然河流,距离香港有80多公里。要根本解除香港水荒,最好的办法是把东江水引到香港。1965年,“东深供水工程”将内地东江水引入香港后,香港缺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03左中括号

一路北上的港式茶餐厅

左中括号



几乎每部经典港剧中都有茶餐厅的身影,刚刚开播的电视剧《狮子山下的故事》也不例外。茶餐厅某种程度上是香港这座城市的缩影,它们一路北上,走进了更多内地年轻人的日常。


1992年,香港大家乐开始在广东各城市开设分店,鼎盛期店铺数量扩张到上百家;2003年,广州人梁国强创办表叔茶餐厅,开遍了广州各大商圈,随后以“表哥”和“表妹”为名的餐厅陆续出现,茶餐厅风靡珠三角;2004年,香港太兴餐厅进军内地;2009年,香港翠华餐厅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内地分店......起源于香港的茶餐厅文化,早就是我们湾区仔女生活的一部分,并风靡全国。


▲永盈茶餐厅


当然,饮食方面的影响并非只是单向的,比如在吃辣这件事上,2000年左右的香港,很难找到麻辣口味的美食,而如今,香港的大学饭堂里面,就有麻辣口味的米粉。而作为港式餐饮文化的代表,翠华茶餐厅也推出了麻辣嫩鸡米线等辣味美食。





01左中括号

全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
——东湖新村

左中括号



你知道吗?原来广州的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也是跟香港有关。建于东山湖公园旁的东湖新村,虽然在今天看来并不起眼,但40年前,它却是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领头羊。它是香港开发商在内地的第一个房产项目,也是全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


▲东湖新村


此外,东湖新村还是广州第一个有电话的住宅区,后来全国流行的一梯四户也是来自东湖新村。顺带一提,著名电影《庐山恋》也是在这取的景。



02左中括号

港式住宅

左中括号



现在的五羊邨有很多港式户型的楼梯房,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香港著名规划师、建筑师李允主持修建的。


▲五羊邨的港式楼房


现在的老街坊还津津乐道,当年能买起这些新潮楼房的,都是改革开放第一批富起来的“老板”。


▲五羊邨的港式楼房


在建房初期,有些楼盘就安装了电梯,还配备了污水处理厂。走几步路可以看到学校、银行、邮局和菜市场,规划很超前。


而千禧年前后兴建的凯旋会花园、颐景轩、汉苑,沿袭了五羊邨港式住宅的大气通透,也进化成了更有享受功能的现代豪宅。



1991年,粤海地产打造的“番禺丽江花园”首次在广州引入香港住宅小区开发模式,当时很多大学生和文艺青年被吸引,纷纷过来安家置业。


▲丽江花园





01左中括号

环市路如何成为
广州的“老牌CBD”?

左中括号



说起广州的CBD(中央商务中心),多数人只知道珠江新城、天河北。但如果回到二三十年前,环市东商圈还是广州的“老牌CBD”。


▲1975年,广州,环市中路,其中最高的就是1973年建立的白云宾馆。


1974年,广州火车站从原来的大沙头,正式迁往现在的环市西路,广九铁路、京广铁路的起点改为广州火车站。“火车站旁边又修了流花展馆,加上环市路的友谊商店,这一片就构成了广州甚至全国最早对外交往的一个小特区——环市东商圈。香港客商下火车,到流花展馆做生意,接着就可以去友谊商店购物,住白云宾馆、花园酒店。”




02左中括号

广州如何成为国内潮流地?

左中括号



1979年,广州火车站开出了广州到香港的首趟港穗直通车。香港的“潮货”因为两地的交流先到广州,广州自然而然就成了一个潮流地。



包括香港的茶餐厅文化传到内地,也是先到广州,再到其它地方。去到内地就会发现,很多港式茶餐厅不叫“港式”,而叫“广式”,直接跟广东打上联系。



03左中括号

香港自由行有多便捷?

左中括号



“香港自由行”政策推出后,出入香港就非常便捷了,加上10秒内的通关效率,出入境一趟简直就跟乘坐地铁一样方便。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地铁坐到东站,直接搭上和谐号到罗湖,可能也就花一个来小时;而从天河北走到天河东,塞车的时候也要一个多小时。花同样的时间,都快到香港了。




Q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南沙如何吸引更多香港年轻人过来呢?湾区城市间如何更好地合作发展?



从提供“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到创业帮扶政策,在政策的支持下,南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到这边来创业、就业和生活。广州将全力拓展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空间,加大对这方面的政策支持。


粤港澳大湾区要进一步发展,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强化科技的联合创新。在推动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香港“超级联系人”和澳门作为连接葡语国家桥梁的优势无可比拟,而南沙在产业化方面优势比较突出,南沙与港澳的合作要远远大于竞争。


此外,《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中提及要稳步推进粤港澳教育合作。6月29日,教育部宣布正式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融合了内地与香港的优质教育资源这对于促进内地与香港教育融合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赋予南沙重要职能并非突发奇想,而是一以贯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平台开发建设”,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进一步明确:“要推动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承载区。”随着此次《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发布,南沙将被打造成为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定位更清晰、方向更明确。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香港与广州的关系
未曾因百年的分离变得疏远
反而因回归而日益紧密


粤港澳大湾区各兄弟城市间

相融相生、互促共进

一起奔向未来!



策划 | 陈彦旸

撰稿、责编 | 陈晓嘉



视频推荐:

往期推荐:

港乐 情怀未变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港乐



新规征意见!广州的“露营热”更需“冷思考”



这条低调的骑楼老街,藏着老广的市井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