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报农村环境整治主题报道社会反响强烈 专家建议:可借荐外省经验

今晚报 2022-04-25

6月20日、27日,本版对本市农村环境整治状况做了两期主题报道,社会反响强烈。本市有关专家、学者针对农村环境整治问题,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并介绍了国内其他省的一些成功经验。


静海区义渡口村村民岳东利说:“《今晚报》的报道太好了。前段时间,我们村的道路上总堆放着不少装修垃圾,报纸曝光后村委会很快就组织进行了清理,还对村子里的每个角落都做了摸排整改。现在村里村外的环境干净了,大伙儿都受益,都很高兴。”


北辰区姚庄子村村民国康说:“《今晚报》的报道写了我们村的情况,第二天我路过机排河就看到有人在打捞水藻了。非常感谢《今晚报》帮我们解决了影响生活环境的难题。看到村庄一天天变得整洁干净,我们都很开心。”


市政协委员、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所长牛桂敏在接受采访时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农村环境整治的程度,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2018年以来,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几项重点工作取得了突破。从《今晚报》的主题报道中我们看到,本市农村环境整治还存在长效监管机制尚未健全的问题,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还部分地存在着“重建设轻管护”“有人用没人管”,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意识、能力、程度仍有所欠缺。


牛桂敏表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三分建,七分管”。她建议加强基层监测能力建设,培养村民日常监测技术人员,加快组建以村民为主体的常态化管护队伍;鼓励通过购买服务、设立物业管理机构和公益性管护岗位等方式进行管护。同时,通过创建相关主题活动、加强舆论宣传、发挥典型引领和专业力量带动作用、鼓励村民参与制度建设,全面提升村民参与度,促进本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天津城建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授赵建海对记者说,《今晚报》的报道及时反映了农村环境整治不规范等问题。一经报道,曝光点位的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希望建立长效机制,避免问题容易反复。


牛桂敏和赵建海都推荐了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成功经验,这是典型的政府统筹美丽乡村综合整治模式。从2003年起,浙江省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改善为重点,从整治垃圾、处理污水、硬化道路、整体规划等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不断延伸拓展范围和内涵,至今已经造就了众多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市行政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张霁星接受采访时说,首先为《今晚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点赞,这样的曝光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凝聚力,促进了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同时,也要为相关区街点赞,曝光点位问题很快就全部消失,速度之快令人称赞。但事件的经过又让人深思,这些问题以前群众没反映过吗?街(镇)居(村)领导都不知道吗?没被曝光的区、街(镇)类似问题不存在吗?解决这些问题真的很难吗?为什么一经媒体曝光这么快就解决了,如果不曝光这些问题会解决吗?


张霁星建议,农村基层组织首先要形成环境治理、监管、服务常态化机制。不能等垃圾成堆了才“运动式”管理,陷入清了堆、堆了再清的“死循环”。不要等到媒体曝光才“高度重视、积极整改”,接到群众反映就要重视起来。没有群众反映,不用领导批示,不需媒体曝光就做到海晏河清、环境优美,这才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要借此次清整契机厘清权责主体,解决到底归谁管的问题,并且要明晰责任到具体的网格员、河长,巡查不到位,失职失责要追责问责。


版权声明
本文是《今晚报》原创稿件,转载时请注明转自今晚报(ID: tjjwbwx)。


此前报道



曝光点位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农村环境整治,应该责任到位!


海河传媒中心出品

今晚报记者 庄媛 刘波 狄慧 李岩

编辑:杨佳湲


觉得此文有用,就点“在看”支持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