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的百年故事......
中山公园“兆丰印记”主题展览2月26日正式收官,近半个月的展出,讲述了这座“百岁”公园的悠久历史。未能前往游览的市民,就跟着“宁宁”的脚步,去看看中山公园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吧.....
中山公园
上海中山公园建于1914年,最早为兆丰洋行主人英国商人霍格的私家花园,故又被称为“兆丰公园”,其正门就设在当时的极司菲尔路上,即现在的万航渡路公园2号门。后于1944年改称为中山公园,沿用至今。
公园占地20.96万平方米,以英式园林著称,大树成林,绿草如茵,同时融合中、日园林风格于一体,亭阁秀丽,曲径通幽,景色交相辉映,引人入胜。园内树木、花卉品种丰富,素有“小植物园”美称,更有150多岁的悬铃木生长在此,堪称华东地区之最。
中山公园以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特色景观,被评为上海市五星级公园。
STORY OF ZHONGSHAN PARK
“宁宁”从“兆丰印记”展览中了解到,上海的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和第一个公立动物园,原来都与中山公园有着深厚的渊源。
1921年,中山公园园区西北部辟建约1960平方米的上海第一个公立动物园,其中有熊1头、狼2只、狐狸5只,以及羊、兔、驴等,还有十几只鸟禽。
1922年,因中山公园的存在,在当时的白利南路(现长宁路)开设出上海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
1951年,园内新建1669平方米的动物和植物标本陈列室,后改为展览馆(现已拆除)。动物园则新建水族馆、海豹池等,展出动物品种大大增加,总计兽类25种、鸟类45种、爬虫类3种、鱼类104种。其中的动物部分购买,部分则靠外国侨民赠送。
1964年,因中心城区公园内不允许饲养动物,公园动物园迁往西郊公园(今上海动物园)。
此外,中山公园内园林文化特点突出,并具有代表性的十二景观,即银门叠翠、荷池清月、绿茵晨晖、花墅凝香、石亭夕照、旧园遗韵、独木傲霜、林苑耸秀、芳圃吟红、虹桥蒸雪、水榭絮雨、双湖环碧,也都蕴含着一段段见证着历史发展的故事。(其中虹桥蒸雪和水榭絮雨,现为北横通道施工区域)
银门叠翠
荷池清月
绿茵晨晖
东草坪附近的铜钟,也是公园一处颇有历史感的风物。据了解,它是1865年美国纽约制造,高4英尺(1.22米),钟底直径6.3英尺(1.92米),重约2吨半,于1881年运来上海。最初置于公共租界救火会瞭望台,为上海最早的救火钟。此钟于1922年移置公园内,供游人观赏。公园现有铜钟是于2013年按照史料记载同比例仿制的。
花墅凝香
即牡丹亭。中山公园牡丹园建于1956年,内有始建于1916年的牡丹亭(原名中国式凉亭)。牡丹园以盆景式树坛为中心,有大小多个牡丹花坛和有历史记载的“殿春花墅”遗风。
石亭夕照
1999年该处被列为“上海市近代建筑保护单位”。石亭面对为大草坪区,亭后以龙柏树为屏障,极富欧陆古典园林情调。
在大理石亭的西北方面,坐落着拥有百年历史的旱桥。据悉,最早公园是桥北的一部分,后来向南扩充园地,当时这里有一条民间道路,是苏家角和曹家渡间的必经之路,原本想切断这条路,使南北园连成一片,但遭到当地民众的坚决反对,只得在道路上架设桥梁,旱桥就产生了。
旧园遗韵
独木傲霜
林苑耸秀
即山水园。1947年上海市工务局扩建植物园,从市区各公园、苗圃以及东南各省移植树木共159种。解放后,进一步补充和丰富植物品种,使植物标本达到400余种,成为上海市植物种类最多的公园。
自20世纪80年代起,公园对植物园进行调整、改建,利用原有的小河浜围砌湖石驳岸,依自然风格构筑园林小品,有太湖石、小石桥、花架穿廊、山地竹亭、高山跌水、荷池水湾、石罅洞天诸景。园景高低错落,精巧自然,园道曲折幽深,起伏迂回,如入迷宫。园内绿树众多,尤其是被列为上海市古树名木之一的大刺楸树,为公园增色不少。
芳圃吟红
即月季园。据悉,月季是公园的特色花卉,起初在园内散植,为方便游客观赏月季而辟建月季园,成为旧上海著名的月季培植园地。1956年扩建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两处月季园。2001年再次扩建,使园地面积扩展到3300平方米。
双湖环碧
猜你喜欢
面积1100平方米、独立房间36个…长宁这处“网红”地下空间将开放!
精品小区建设、加装电梯、早餐工程、便民就医、停车难治理,都和这项重大政治任务有关
资料由上海长宁公园绿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记者:徐梦露
编辑: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长宁官方微信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