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区书院、科技小馆、科普大餐…长宁开放式的“科普生态圈”正在形成!

上海长宁 2021-08-11


从颇具艺术性互动性、展示性的社区书院,到“科技小馆”科普站,再到“家门口”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近年来,长宁不断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科普建设,推进科普嵌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等,实现科普资源、科普服务向社区、基层下沉。开放式的“科普生态圈”正在形成……



《上海科技报》报道了上海市长宁区打造“科普生态圈”的经验做法



社区书院全面覆盖,“一院一品”特色鲜明


走进愚园路街区市民中心,在二楼上三楼的拐角空间,就会看到一个“科普充电站”:地球仪形状的书架放着许多科教书籍,墙上的科普器材能让孩子直观地认识科学原理……这处原本闲置的空间,摇身一变成了“激发好奇心,点燃科学梦”的“充电站”,不少市民觉得很有意思。



“宁宁”了解到,这个“科普充电站”是江苏路街道“社区书院”的组成之一。江苏路街道结合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地域特色,打造了一个集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文化加油站和群众共建共享、自治自理的科普生活圈为一体的“社区书院”。目前,街道已完成愚园路历史名人墙、求真巷、愚园路街区市民中心、愚园路海报灯箱一期打造工作。


此次社区书院的打造,不仅充分利用了辖区内的历史资源,还积极利用一些空间上的资源。比如愚园路街区市民中心科普充电站的打造,正是合理利用了中心内闲置的空间。除了科普充电站,愚园路街区市民中心还以上海市科协科普资源库项目导入为主,大力提升了中心的科普氛围。



近年来,长宁区科委、科协根据中国科协、上海市科协对社区书院试点要求,根据区委、区政府部署,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党建带科建,科建促党建”,积极导入市科协科普资源库项目,坚持点面结合,特色建点。2020年,长宁区以“党建引领、科技特色、资源融合、群众喜爱”为目标,持续实施公共科学文化阵地体系建设,实现10个街镇社区书院全覆盖。同时,长宁在持续扩大科普基础设施覆盖面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科技科普服务输出力,打造市民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


社区书院激活了市民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社区治理和终身学习的热情,按照“一院一品”的建设思路,长宁社区书院在现有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书院文化和特色,结合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社区书院典范。


“科技小馆”落地龙头企业,科技引入公众生活


AI主播、语音输入、智慧编程、AI教育......在位于虹桥临空经济园区的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体验馆里,一系列智能科技令人目不暇接。进入展厅,门口大屏就会出现虚拟新闻主播小晴的视频。小晴形象虽然采集自真人,但其所有的播报内容都是通过合成技术来实现的。一份文稿录入后,通过语音合成技术合成定制语音,再通过多模态联通技术,就可以用语音反向驱动主播面部表情变化啦。小晴可以使用中文、英文、日文、韩文、法文等多种语言进行播报,不仅播报清晰,还能实现自然的表情动作以及变声模拟。



而在新微智谷建设的长宁人工智能体验中心,人们则能通过AI传感器与墙面投射的各类科普主题影像互动,沉浸式体验科普的乐趣。新微智谷作为展示“新微模式”实践基地,也开启了长宁经济数字化转型特色基地的建造步伐,成为助力高端科技产业生态运行的窗口。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人才集聚之地。近年来,长宁依托区内科大讯飞、深兰科技等人工智能行业龙头企业,着力打造行业科技特色体验馆,并与联合利华、博世中国等区域内世界500强跨国企业合作,利用企业优势资源,积极开展减塑环保、碳中和体验等科普活动,将科技引入公众生活,共同打造特色品牌,推动“科技小馆”系列活动全面落地。“我们还将与科大讯飞、西井科技、深兰科技等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合作打造‘科技体验厅’,并逐步将其纳入我们的科普场馆体系。把企业可利用的科普资源整合在一起,使其真正融入长宁科普的生态圈。”长宁区科协副主席张友勤表示。



“宁宁”了解到,目前长宁正在积极打造“科技小馆”未来版,建成长宁人工智能体验中心,勾连数字科技馆功能,通过“点”上集中展示人工智能、区块链及知识产权等相关科普内容,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联合科技企业,打造未来科普教室,将未来科技引入公众生活。


与此同时,长宁还在融合“科普+产业”,提升“产业科普”品牌创新力方面不断下功夫。坚持“科技自立自强”,高度重视科技经济融合,通过“产业科普”,构建科创中国、科普中国两翼齐飞、双轮驱动新格局。以长宁区“科创中国”试点培育工作为契机,2021年区科委、科协联合中科新微、创邑、泰砥区块链、斌童锦棠等区内优秀企业在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新微智谷”建成高端科普窗口,将人工智能、区块链及知识产权等内容用科普化的语言向公众展示。


科普活动丰富多彩,家门口就能享受“科普大餐”


社区科普是城市科普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是科普活动最终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关系到科普活动能不能真正服务于社区居民。近年来,长宁科普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成效明显。长宁区也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16-2020年全国科普示范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7.1%,位居全市前列,率先达到上海市“十三五”末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25%的目标。


今年初,在上海市科协的悉心指导下,长宁区在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总结评估工作中获评优秀,并成为唯一一家入围2021-2025年度第一轮全国科普示范区创评的中心城区。在今年的长宁科技节期间,全区范围内举办了近百场科普活动,既有长宁数字化转型成果展示,也有社区惠民科普体验。


“机器人为什么会动呢?机器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呀……”


日前,在新华路街道举办的新华“七色彩虹”亲子趣味课堂上,小朋友看着桌子上的机器人,一刻不停地提出各种问题。研究中心的老师耐心逐一回答,满足小朋友的好奇心。小朋友还把手伸进机器人的嘴巴里,试探机器人会不会真的“咬人”。随后,小朋友们开始组队拼搭乐高“手摇小车”的制作。看图纸,找零件,套拉杆,拧螺丝,一辆辆小车在小队员们的亲密合作中顺利完成,不仅收获了快乐,更是学到了不少科普小知识。



像新华路街道这样的科普小活动最近在长宁不少街镇举行。近年来,长宁不断汇聚智力资源,发挥社区内专家资源,引导“民智”投入科普事业,如新华路街道梅安居委会将社区内科技工作者组织起来,成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定期为社区居民检查身体,提供科学保健咨询服务;新泾镇北虹居委会由社区内专家牵头,通过“邻居课堂”定期向居民普及健康养生、垃圾分类、防灾减灾、心理咨询等知识。


据了解,《长宁区科普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长宁区将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科普建设,推进科普嵌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等,实现科普资源、科普服务向社区、基层下沉;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推动科普与公共服务设施有机融合,让居民群众更加便捷地享有优质科普文化服务;围绕产业链、创新链部署科技传播链,做强人工智能科普,做实生命健康科普,持续打造“产业科普”品牌。未来,随着长宁科普生态圈建设的不断完善,生活在长宁的居民将接触到更加通俗化、更有故事性、更具人情味的科学。


猜你喜欢


家门口“医、养、护、康、防”五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太方便了!


武夷路491弄,变样了!


这一项,连续三年,全市前十!


注意啦!途经长宁的这两条公交线路拟进行线路调整和线名变更


长宁这个街道发布下半年多项民生项目,与居民息息相关!



图片来源于长宁区科委、《上海科技报》

文字:甘力心

编辑:李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