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迎党代会|长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均衡的医疗服务

上海长宁 2022-03-26


过去5年,长宁区探索医疗卫生体制整合型高质量建设之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均衡的医疗服务。


2020年,长宁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85.54岁,持续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近3年来,区属公立医院医药费用增长率控制在7.0%左右,药占比保持在30%以内,平均住院日缩短到11天;到今年8月底,长宁家庭医生签约32.01万人,签约覆盖率50.95%,重点人群签约16.83万人,签约覆盖率70.91%;今年,长宁区因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四梁”让长宁医改“立起来”


82岁的胡传渝阿婆坐着轮椅,只花了15分钟的时间,就在长护险护工的照顾下,来到了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别于以往的求医过程,这一次,胡阿婆并不是来找签约的家庭医生叶晓景配药看病的,而是因为心脏起搏器前来复诊,这也是她第一次亲身感受“社区医联体心脏电子植入设备随访机”服务。


不久前,同仁医院“社区医联体心脏电子植入设备随访机”服务落地。像胡阿婆这样的“银发族”,只需要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够既轻松又方便地完成心脏起搏器的检查和复诊。



这便是长宁深化数字医疗建设的成果——区内同仁医院与美敦力公司下属创新企业美领美励公司合作开发“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社区随访项目”,为长宁区10家社区和云南省金平县人民医院的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便捷、高效、专业的心脏起搏器远程随访服务。


这就是长宁区医改的“四梁”之一——数字赋能,智慧医疗助力医改提速。


除了“同仁医院社区医联体心脏电子植入设备随访机”服务项目,长宁还实现了门诊(包括专家号)1小时至30分钟内精准预约、检查检验项目互联互通互认、医保电子凭证和脱卡支付;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医疗场景支付”场景落地同仁医院;推进市区急救系统两级应用对接,建设患者“上车即入院”场景;区属医疗机构已全部完成电子出院小结、电子病历卡、全流程电子票据上线,实现云端随查;开发便民就医通道,加快个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开展医疗卫生大数据挖掘应用,改善长宁区整体医疗数据的质量;与临空经济园区共同开展与交大健康长三角研究院的战略合作,助力将长宁区打造成为上海面向长三角和国际的大健康领域创新策源新高地、产业集聚新高地、政策研究新高地和人才培养新高地。


这些都是智慧医疗助力医改提速的点点滴滴。


而长宁医改的另外“三梁”则是: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和管理,保障有效供给;加强人才引培,提供智力保障。


十几年前,长宁区在全市最早成立社区卫生管理中心,率先破冰家庭医生制度;十几年后,长宁又挂牌“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心”,积极落实“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在加大投入和管理方面,长宁建立公立医疗机构财政拨付机制,缓解因落实医改任务,带给医疗机构的经济运行压力,同时建立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和区医保质量管理中心,联合医保部门管控区属医疗机构药品、耗材不合理增长。



为了加强人才引培,提供智力保障,过去的5年中,长宁区累计投入1.17亿元,实施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引进和资助,开展“名医、名科、优秀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及科研项目带动,加大人才的外引内培。目前,长宁区区属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累计开展73个学科PI团队建设;成立同仁医院-阿斯塔纳国家实验室医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与交大合作建立虹桥国际医学研究院、胃肠肿瘤防治创新与转化重点实验室、交大医学院长宁区健康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长宁区妇幼保健院获批国家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项目。今年起,长宁区还将开展医学博士和医学硕博士创新人才基地建设各20个。



“八柱”让长宁医改“动起来”

陈立(化名)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膝关节疼痛难忍,来到天山中医医院骨伤科就诊。


收治入院后,天山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龙华医院关节组组长葛京化带领其团队为陈立进行了全面检查,并进行了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前评估,接着通过“绿色通道”为其进行转诊龙华医院。3天后,龙华医院为其进行了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功。



“从患者入院到完成手术,前后时间不超过一周,手术出院后,患者再转回天山中医医院进行术后康复。这样的无缝衔接使患者免去了奔波之苦,且可以最大限度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葛京化说。


像陈立一样获益的居民还有很多,让他们获益的是长宁区构建多样化专科医联体,推进“1+N+M”的协同模式(“N”为区内专科医院,“M”为市级医院特色专科)。


在该模式下,长宁区与华东、仁济、中山、胸科、九院创伤科、儿童医院等建立合作,让患者实现从全科到专科的“点对点”转诊;构建区域双向转诊平台,2020年长宁区完成社区上转10988人、医院下转5880人。



同时,长宁区率先在全市全面启动“区域互联网+护理”平台,现区内3家互联网医院和10家社区开展护理线上预约服务;以同仁医院为区域中心,搭建区内审方中心和区域教学平台,实现药事管理提效,家庭医生全专结合能力提升;打造“专病+”特色,区属医院与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专病护理签约,以PICC、中医护理、康复护理、围产期护理及老年精神类疾病护理为切入点,提升社区护理内涵;健全公共卫生防控网络,以区疾控中心、妇幼所、疾控精卫分中心、“治未病”办等专业机构为枢纽,上联二三级医疗机构、下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中西结合、医防融合的公共卫生防控网络;探索开展“E监管”,推进“非接触式监管”在医院感控、医疗废物、生活饮用水等领域的数据监测、远程监管和预警防控。



“三驾马车”让长宁医改“跑起来”


2020年10月22日,上海市同仁医院的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谈笑中都充满了自豪。



这一天,上海市同仁医院正式挂牌“三级乙等医院”,并对在创建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至此,几代同仁人的夙愿终于成为现实,长宁区百姓也拥有了家门口的“三级综合性医院”。


经过十年的努力,同仁医院“咬定”目标不放松,突破了众多的“零”,写下了许多个“一”,医院的业务量逐年上扬,品牌特色日趋凸显,群众口碑不断提升,科研教学进步显著。十年耕耘,终于在这一天结出了硕果。



近年来,长宁区稳妥有序推进系列重大医疗资源的重组改革。在区校合作推动下,同仁医院作为长宁区区域医疗中心,成为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并于2020年被评定为“三级综合性医院”;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大专科、强综合”为导向,挂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为国家区域中医(风湿病专科)诊疗中心;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持续深化与上海龙华医院的合作共建,成为龙华医院分院,并率先建立全市首家区域治未病办公室,开展中医医联体和中医预防保健体系探索,今年正式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和长宁区精卫中心筹建华师大附属医院,在华师大专业团队的支撑下,区妇幼保健院启动产前诊断中心、儿童早期发展中心、盆底诊疗康复中心和围产心理健康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全周期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长宁区精卫中心聚焦“一老一少”开展精神卫生干预与服务,通过互联网医院建设,不断拓展精神卫生服务范围。


公立医院建设要“抓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则要“重实效”。


近年来,长宁区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传染病控制、重型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慢性病规范管理等各项公共卫生工作指标连年位居全市前列;建立完善区域协同机制,形成多部门协同联动,开展各类健促场所建设,深化医教结合、体医结合及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群健康服务;深化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内涵建设,以市“治未病”发展研究中心落户长宁区的资源优势,在全市率先建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并按常住人口5元/人的标准,增加中医特色预防保健经费;精神卫生体系关口进一步前移,在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的基础上,推进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实战考验下,区内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市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在长宁区被精准发现,也是唯一一例市公共卫生中心之外治愈出院的病例,并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建立“三专一定”工作机制,对区内各重点场所出现的发热症状人员,由专车和专人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实现早发现、早处置的闭环管理;区疾控中心开展疾病防控数据集成和可视化分析在“一网统管”平台的综合应用,打通市、区、街道三级数据通路,实现了区卫生医疗数据的区级共享、一屏共享。


而作为和居民百姓离得最近的社区卫生改革,则以“强内涵”惠及更多百姓。


每天晚上,无论多晚,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平家庭医生工作室家庭医生严志丽都会打开手机,检查自己签约病人们的“作业”:张阿姨一天测了4次血压,血压值基本平稳;陈老伯测了3次餐后血糖,都比前几天有所下降……根据这些数据,严志丽再帮病人们进行分析和指导,所有工作结束,才会安心睡觉。


在她的悉心指导、诊治下,众多居民的慢性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血压正常了,血糖控制了,生活质量提高了。



近年来,长宁区着力探索家庭医生工作室创新,赋予家庭医生工作室“主管一定人权、财权、事权”,建设一支高素质、有创造力、热爱社区卫生工作的家庭医生队伍。坚持“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制定“有效签约”的标准,定期开展跟踪考核。立足百姓需求,提供增值服务,包括药品保障、绿色转诊、适宜分诊等。通过社区临床检验项目外包,建立远程心电、超声、放射等远程医学检查平台,创面修复专科远程医疗中心,为家庭医生诊疗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保障,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经济、高效、全面、专业的医疗服务。


同时,长宁区开展“工享会”项目,长宁区家庭医生从“楼组”走进“楼宇”,服务人群从老年人覆盖到年轻人,工作模式从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的转变;开展“一中心一品牌一特色”建设,比如程桥社区的安宁疗护、新华社区的伤口护理和心脏康复、华阳社区的中医推拿、周桥社区的标准化儿科门诊、江苏社区的小儿推拿项目等。




猜你喜欢

上海首个实验区!长宁教育数字化将这样转型……


区领导带队检查全国文明城区创评工作,要求把文明创建与解决群众所思所盼紧密结合


喜迎党代会|住在长宁,长寿康宁!长宁老人可以享受这么多的服务……


长宁这个老小区将打造现实版的“山居秋暝图”!诗情画意的效果图来了→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图片由长宁区卫健委提供

文字:赵   立

编辑:李潇潇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