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织密“救助网”,当好“解忧人”!江苏路街道多措并举推进救助帮扶工作|调研进行时

上海长宁 2024-01-28


如何让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加精准,更有温度?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江苏路街道始终坚持以困难群众实际问题为导向,弘扬双“四百”精神,紧扣“深、实、细、准、效”调研五字诀,多维推进帮扶“零距离”,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85岁高龄的郑奶奶独自一人住在愚三居民区,因近期膝盖做过手术而行动不便。不久前,为她提供照护服务的护理员退休。针对无人照料的困境,未等暗自犯难的郑奶奶开口,街道已在常规比对家庭医生线上数据库时发现其可能是潜在救助对象,当即组织社区救助顾问与专业社工上门走访关心,并结合郑奶奶家庭实际助其联系护理站并安排护理员,同时链接资源为其安装防滑设施、配备可移动洗澡椅,尽量减小日常安全风险隐患。


救助对象准确、帮扶响应及时、解决方法有效,这些都离不开江苏路街道近年来在社会救助工作中不断研究情况、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多措并举强化帮扶能力。


 大数据赋能“动态监测”

铁脚板”支撑政策找人


结合社会救助领域多年探索实践情况,江苏路街道完善线上预警机制、夯实线下“主动发现”网络,将“政策找人”工作落实落地。


通过探索搭建“9+1”社会救助评估平台,江苏路街道选取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健康状况、就业情况等9大指标进行系统评估,精准识别辖区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同时,依托“上海社区云”2.0平台,充实困难群众数据库和社会救助政策库、资源库,实时监测困难群众的贫困维度、困境指标,并将情况及时录入困难群众救助需求综合评估系统,为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救助服务奠定基础。



“当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自理能力或者供养方式发生变化时,我们会及时进行照护需求评估、征询集中供养意愿,在尊重本人意愿的基础上提供照料服务或推荐合适的供养服务机构,切实保障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质量。”江苏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道。



除了线上动态监测救助对象,以社区救助顾问、居委会网格员、楼组长和志愿者组成的江苏路街道救助顾问队伍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充分发挥“铁脚板”精神,主动发现并及时救助“沉默的少数”。


“在推进对困难家庭的筛查、走访与评估中,街道普及各类救助政策,动态了解受助对象的生活照料、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卫生环境、居住条件等方面情况,通过调研及时完善探视记录,制定‘一人一档’服务方案,汇总解决问题。”江苏路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江苏路街道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手册、公示栏等平台,畅通社会救助及时响应渠道,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政策主动传导。此外,街道分网格定期召开“政策找人、主动发现”座谈会,上报近期主动发现的困难群众情况,对其分层分类,匹配各项救助资源,提供“一户一策”的陪伴式、长效式、全程式救助服务。



用数据替“沉默的少数”发声,用关爱为困难的家庭寻找希望。自“政策找人”工作开展以来,江苏路街道累计排摸低保、低收入等困难群众共计600人,其中线上发现116人,线下排摸484人,通过进一步走访调研后提供政策或服务251人,共计服务2200人次。

 

加强社会救助队伍建设

打通帮扶“最后一公里”


截至今年9月底,江苏路街道共设有1个社区救助顾问工作室,13个居民区救助顾问服务站,配备15名社区救助顾问,累计接待困难群众312人次,持续解决困难群众救助帮扶、供需对接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为进一步强化社区救助顾问队伍建设,江苏路街道联合上海华龄涉老产业发展中心和上海申爱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定期开展社区救助顾问项目培训,以“一套识别机制、一套服务清单、一套资源清单”为落脚点,建立“1+1+1”社区救助顾问工作导则。


另外,每次培训结束后,社区救助顾问还会向楼组长、社区志愿者等发放宣传资料,解读项目服务过程,扩大主动发现队伍。



“今年,街道进一步整合资源,引入了第三方社会组织。”江苏路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社会救助工作组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在区民政部门指导下,探索搭建“街道主动发现、居民区及时响应、民政公安等部门协同、第三方专业组织介入”的快反工作架构,引导相关职能部门、慈善组织等多元社区力量互动互补,合力实现精准救助。



据了解,为确保流程规范、以核促救,江苏路街道严格落实社会救助近亲属备案制度,防范“关系救助”“人情救助”,因地制宜地探索建立“1+6+10”社会救助信息共享核查长效模式,坚持将纪工委“守廉小程序”复审作为救助资金发放的前置环节。


聚焦个性化差异需求

开展“物质+服务+心理”救助


依托长宁区“桥计划”及“和美筑梦”社会救助综合服务项目,江苏路街道以社区困难家庭未成年人、困难老人家庭、适龄就业救助对象、重大疾病家庭为服务清单,以困难家庭增能成长为目标,帮扶工作不断取得实效,越来越多的困难家庭走出了困境,改善了生活。


记者了解到,针对集中供养的特困老人,江苏路街道定期与福利院联系,落实“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关爱服务。对于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分散供养老人,街道常态化关心特困老人生活状况,动态追踪老人日常需求,提供陪医就诊、业务办理等全程式、长效式、陪伴式的跟踪关爱服务。


对于困难家庭未就业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等群体,江苏路街道为其开展就业帮扶。社区青年小王(化名)来自困难家庭,初中毕业的他因职业技能不足、就业期望值过高而长期失业在家。社区救助顾问得知情况后,为其查找失业原因并制定了个性化纾困方案。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寻找相关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以及链接第三方专业力量等服务,小王已找到一份客服工作。如今,救助顾问仍会定期回访,关心其后续需求。


据了解,江苏路街道联合就业创业部门跨前排摸应届毕业生底数,通过落实救助政策补贴、链接救助服务资源、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和加强“一对一”心理帮扶等方式,截止9月底,累计接待210人,三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



15岁的小彦(化名)为社区低保家庭儿童,脑部长有多个钙化小块,时常头晕,加上父亲不幸去世的打击,不得不休学在家。江苏路街道社区救助顾问通过居委会排摸了解情况后,深度分析其家庭的困难情况,通过加强心理疏导、构建支持网络等手段,就小彦的心理健康、学习成长、人际交往和生活习惯等情况为其定制长效式的关爱服务。小彦在兴趣爱好中收获了自信,在丰富的社区活动中重拾对校园的渴望,线上“两小时伙伴”服务也助其取得学习进步。随着病情和情绪逐渐稳定,小彦已重返校园。


“感谢一直陪伴着我的救助顾问姐姐,希望自己长大了也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在救助顾问的回访电话里,小彦说道。



办好群众的事,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江苏路街道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政府+专业机构+顾问”为服务主体,以“线上+线下”双向排摸为手段,以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形成“物质+服务+心理”的救助帮扶模式,使政策找人更细心、救助服务更悉心、情感支持更暖心。




猜你喜欢

征集令!请来长宁认领一个椅子吧~

广受好评的“忆·生境花园”,是这样打造的……|调研进行时

“梧桐长青”养老联盟今天在新华路街道成立!

今天上午,这场免费的“为老服务市集”在中山公园举办

虹桥街道探索的这种陪伴方式,让这些老人倍感温暖!


图片来源于江苏路街道

撰稿:李妍蕾

编辑:程   前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织密“救助网”,当好“解忧人”!江苏路街道多措并举推进救助帮扶工作|调研进行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