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团战疫(三十三)|医心不忘,我的“前线”日记
真正的勇敢,并非无所畏惧;
而是战胜恐惧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致敬
在疫情爆发的这些天来
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词也许是“隔离”
但是物理上的隔离远不能阻碍心的距离
我们用物资、书信、影像等各种各样的方式
传递着对武汉的牵念、对武汉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有一大批“白衣战士”
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在战“疫”前线,用执着、坚韧与勇气
与武汉一起 共渡难关
逆行战士
截至2月24日
陕西共派出20批医疗队
共1453人
“前线”日记
众志成城|共同抗疫
从除夕夜紧急驰援,
到接管重症、危重症病区
从“极限”插管、全力救治危重症病人
到带着移动方舱医院随时战斗
……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散落在武汉不同角落的
我们陕西的医护英雄
怀揣巨大的勇气与坚毅
谱写有关“医者仁心”的动人“歌曲”
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他们都有哪些故事
让我们聆听
陕西省人民医院
王艳:大家的心在一起
这两天让我们感到有些鼓舞的是,我们科几位重症患者,已经治愈出院,还有一些病人正在复查核酸,也准备出院。
初到武汉心里其实也有不安和紧张,害怕因为口音问题与患者、家属不能充分沟通,会影响到治疗效果。经过这两天的工作,发现这种焦虑是多余的,大家的心其实拧在一起。
今天我们收到一封患者家属的来信。她的妈妈确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期间出现了脑血管意外,单侧肢体活动不便,也没有办法能和医生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
她就写了一封来信说:我知道妈妈的病情非常复杂而严重,突然病重,离开家人,又无法活动,而且她的心情也有起伏,很害怕。作为家属,我们无法照顾她鼓励她,我们能够做的只是全情地信任你们!依靠你们!也祝你们都保护好自己,健康平安!谢谢你们陕西医疗队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援,我会为你们和妈妈一起祈祷祝福的!
很多队员看到这封信时都哭了,觉得自己这样的付出、坚持,全都值得。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这场战役面前,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病人和家属,大家的心都在一起,劲儿也使在一起,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
李博玲:疲惫却充实
穿着防护服工作的确是很考验体力的事。
回到驻地还需要清扫、消毒房间,洗清和消毒衣物,闲下来后在房间里做操锻炼、增强体质。看着放在桌上的连花清瘟胶囊、维C片、钙片,感慨队员们说的“都快成了药罐子”。
时刻关注病房微信群,了解病人的状况。不断关注各路专家、大咖们关于新冠肺炎危重病例的探讨、总结视频、文档。在援助队员医疗微信群里,几乎都是针对激素、丙球、白蛋白的使用,气管插管的时机等各种问题的激烈讨论……疲惫却充实。
前天陕西的一位乡党开了一天一夜车,给我们送来了一份惊喜——新鲜的大草莓。他开车回去还要被隔离14天。
整个陕西是陕西援湖北医疗队的坚强后盾!我更知道,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抗击这场疫情克服各种阻力和困难,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信在五月落梅果的时节,定能在江城黄鹤楼上吹奏胜利之笛!
朱江勃:我必须马上入舱
2月8号,我们组5个人是早班,第一次进入武汉客厅方舱,特别紧张,我这个让人感觉很淡定、很有安全感的人也不淡定了。
我应该穿XXXL防护服,可是物资紧缺,最大号仅为XXL。虽然勉强可以穿上,但是很难脱掉。大家都知道脱隔离衣是最容易被污染的环节,当地的战友很热心地努力帮我协调、寻找更大码的防护服,可最终还是没有。这时舱内传来消息,我们四位医生要应对400多刚入舱的患者,顿时感觉压力太大。
听到这个消息我再也不能安心等大号隔离衣了,只有一个想法——赶紧进舱。更何况我是唯一的男同志,必须马上入舱。我把综合到的信息电话告知刘宽队长,他也同意了我入舱的请求,嘱咐一定要注意安全。
秦利:还有那么多无名英雄
在方舱里,才体会到同疫情作战的,不仅有医务工作者,还有那么多无名的英雄——他们中有保洁员、配送员、安保员、后勤配送员等,虽然媒体中鲜见他们的身影。有个保洁小伙子连续上班十几个小时,穿着防护服,密不透气,累得喘不过气来。让他休息一下,他喘着气说:你们都那么努力来帮助武汉,我们没理由休息。他们也是抗击疫情的勇士。
我们和全国其他急救队一起承担着方舱医院的医务工作,虽然来自不同地方,但是大家心在一起。每天班后我们都会在工作群里讨论如何优化工作流程。一次次探讨,一次次磨合,只为让工作更有效率,才能更快、更多地收治轻症患者,不漏掉一个重症患者。
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
今天是我来武汉的第21天了,压力依然很大伴随失眠,好不容易睡着了半夜也会醒来反复看好几次时间,每下夜班后感觉很是疲惫,无法高质量睡眠,偶尔会借助睡眠药物。
我们每个班都很忙碌也很充实,洗手衣经常被汗水染透贴到身上了,感觉有点凉凉的。有时候护目镜里的水汽模糊了视线,也仍然要坚持,因为更换护目镜有可能产生污染,防护服、隔离衣、口罩一系列都需要更换,浪费防护装置,而且耽误时间。唯有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这段时间印象深刻的是一位70多岁老太太,她经常处于嗜睡状态,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因长时间未经口进食水及使用呼吸机的原因,嘴唇特别干,有厚厚一层干痂,大便失禁,每每这个时候我们便拿来护士站的湿巾帮她擦洗干净,更换床单被罩,铺上科室备用的尿垫,保证老太太每日都干净整洁。可喜的是,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老太太病情逐渐好转,呼吸机也改为面罩吸氧了,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了,神志也清楚了。大家都很欢欣。记得有次我给她喂饭,老太太正吃着不吃了,我问原因,她说“吃的多,大便会多,又要让你们辛苦”,多么可爱的老太太,总是怕给别人添麻烦,又时刻感动着我们。
昨天夜班我负责一位17岁白血病患新冠肺炎的小姑娘,小姑娘看着让人很心酸:骨瘦如柴,全身黄染,黄绿色眼睛让人心疼,因腹水原因肚子特别大,躺下和坐起看似简单的动作对她来说特别的费劲,都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但是小姑娘特别坚强,不愿意麻烦我们。
有时候从她的表情上可以看出特别的痛苦,但从未流过一滴泪,没说过一句放弃的话。小姑娘的妈妈是为老党员,她给我们电话里面说说:“今天收到玥玥的微信,她说现在特别理解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玥玥腹水严重),她感谢妈妈给了她生命,感谢陕西医疗队医护人员对她的细心照顾……”听着电话,我哽咽的说不出话来。让人可喜的是小玥玥的核酸检测已经转阴了。
加油吧!玥玥!
在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让人感动的故事,因为感动因为爱。同时也增加了我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救治工作的决心!
西安市红会医院
朱长亮博士的武汉日记
2020-2-23
今天我休息,可能因为水土不服的原因,这两天队里有一些同事出现了腹泻的症状,作为医疗队的队医,我今天的主要任务是给同事分发药物和治疗。
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整个医疗队的成员由来自全省49家医院,都是医院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大家共同的想法是到第一线去为患者服务,但是由于任务的不同,有一些同事被分到后援保障组,这里我特别感谢他们,因为他们真的在身后默默付出了很多。比如物资来了,他们需要负责搬运物资、入库、清点,每天的饭菜来了,他们要把饭菜搬运到楼上,进行分发。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才使得我们入仓的人员可以没有后顾之忧,下班以后也可以安心休息,我们在这里其实就是一个大家庭,很多困难都是我们互帮互助进行解决,希望我们这临时的大家庭,能为湖北做出更多的贡献。
2020-2-24
今天是我随陕西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的第九天,记得当我第一天进仓的时候,虽然穿着防护衣,看见这么多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心里难免还是有一些害怕,但是随着忙碌工作的开始,就忘记了恐惧,现在我们每个班2名医生、6名护士,要管理200多名患者,并对他们进行筛查,哪些患者需要复查核酸、CT,哪些患者可以出院,哪些患者病情有加重需要转院,还要对他们进行安抚和鼓励,增强他们对抗疾病的信心,一个班下来说的话比我平时一周说的话都要多。同时因为8、9个小时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出仓后第一件事就是一口气灌上一瓶矿泉水,回到宿舍累的连饭都不想吃,但是就在我上一个班有15名患者痊愈出院了,这是建仓收治病人以来出院最多的一天,相信后面痊愈出院的病人会越来越多,这不仅给了我们医务人员极大地成就感,也给仍在住院的患者极大的希望。
记得当我接到命令前往武汉的时候,我的朋友都劝我不要去,因为我的宝宝才刚刚出生一周,家里还有老人和残疾的哥哥,但是21年前,当我迈进医学院校,第一节临床课就是面对希波克拉底誓词进行宣誓,17年前我也曾目送我的老师们奔赴抗击非典的前线,现在我也必须履行我的誓言,去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我是一名退伍军医,也是一名党员,更是一名白衣战士,我的职责就是要救死扶伤,就是要与病魔抗争到底。
今年是农历2月2日,俗称“龙抬头”,说明春天的脚步已经进了,万物开始复苏,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武汉的樱花一定会比往年更美,武汉我们和你一起加油!
哺乳期妈妈的疫区心声:
“虽然很辛苦,但很值很值!“
康复科 张贞
一晃眼,我随西安交大一附院支援武汉医疗队来到武汉己经一周多了,这一周以来的人生体验和生活内涵比十几年都丰富,心灵经历了一次次惊心动魄!
2020年1月12日,我刚刚休完产假,1月13日回归工作岗位,公公与婆婆都己70高龄,且身体不好,老公也在医疗保障单位工作,2月3日已复工,上有老人下有半岁小孩都需要我照料。本来我完全可以不去武汉,但武汉的疫情,始终牵动着我的心。国难当头,就应该为国分忧。得知需要支援武汉的第一时间,我就向医院主动报名要求去武汉支援。知道这个消息,科室领导和同事都惊讶了,护士长胡晓红关切地说:"你情况特殊,不用报名了,哺乳期要好好休息,一年内不安排上夜班,不能过度劳累。"但我心已定。当时我并没有告诉父母,怕他们不同意。
2月6日下午,一附院支援武汉医疗队的133名医护人员确认完毕,第二天一早将赴武汉,我这才打电话告诉妈妈,还未说完,妈妈己经泣不成声,但深明大义的妈妈还是赶来帮我收拾行李,对我千叮咛万嘱咐。
2月7日,我们一行人抵达武汉。医院领导的关爱,同事的鼓励,团队的温暖,加上家人的关心,使我心理的恐慌与焦虑得以缓解。
平常我是一个爱美的姑娘,可是在特殊时期,为了避免病毒感染,第一次将一头秀发剃光,心里虽然难受,但内心却更加坚定了。
"我为家国去秀发,我为人民披战袍。待到魔疫消亡日,再留青丝飘蛮腰。""待我长发及腰,一定再来武汉看看。"姑娘们用这样的诗句相互安慰,相互激励。
艰苦的考验就这么开始了。
我们面对的是危重病人,隔离病房患者没有家属照料,同时还要承担病人生活护理的重任。为了尽可能地节省有限的隔离防护物资,护士们6个小时进行一次轮班,看似时间不长,但没有穿过隔离衣,很难体会到在隔离病房里行动不便带来的体力和精力的双重消耗。防护服下的洗手衣一个班下来完全湿透,身体浸泡在湿淋淋的洗手衣内如同身着铅衣,很容易造成虚脱,护目镜里面凝结的雾气极大阻碍了视线,但也无法擦拭,面戴口罩长时间缺氧带来了强烈的窒息感。
上班后仅两天就因带防护眼镜将脸压破了,脸又痛又胀,洗脸时手都不敢碰,没办法就干脆贴上创可贴。每天穿防护服和脱防护服,分别要花40多分钟,加上从住地到医院的时间,工作和准备工作的时间都较长。上班时由于穿上防护服不便上厕所,就穿上成人尿不湿,再渴也不敢喝水,喉咙又干又痛,特别难受。下班后回到住处,也不敢多喝水,因为多喝水无法休息,时间长了出现了便秘。
下班后,我常常与家人视频聊天,7岁女儿仿佛一下子长大,关切地叮嘱我好好保护自己,半岁的小男孩瞪着眼睛傻乎乎的,憨态可掬,妈妈的温暖体贴,一股股暖流顿时涌上心头,使我力量倍增。"张贞,你可是咱们医院支援武汉队伍中的唯一一个哺乳期产妇,一定要注意身体,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咱们医护人员一定要零感染。"大家的关怀,使我彻底克服了恐惧不安,想不到自己平常一个弱女子,在国难当头时,竟然成为一个天天都在参与生死大营救的女战士。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我们6名护土一个班次负责着20多名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不论是输液、给药、量体温、量血压,还是运用有创、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进行心肺复苏、恢复心跳、恢复血压、恢复生命体症……都是在与死神争夺危重患者,稍有麻痹大意,患者就会在我的眼皮底下被死神夺走。"我知道你们从西安大老远来武汉是为了救我们,看到你们每天这么辛苦,真是太感谢你们了。等我病好了,我一定去西安看你们。"一位老大妈拼尽全力对我说。听完老大妈的话,我一边点头一边哽咽着说:"大妈,您一定会好起来的!"
为了缓解危重病房的气氛,我尽量多安慰病人,让他们重塑人生信心,心理上尽量多一些战胜病魔的希望。
虽然每天累得脖子痛、腰痛、腿痛,渴得嗓子冒烟、喉咙痛,但是一想到自己的辛苦疲劳,将换来一个个垂危病人的康复,换来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再现,就觉得很值很值!因为,当疫情来袭,救死扶伤,共赴国难,是我们医护工作者的天职与担当!
“如果我能活下去,一定到西安看你们”
消化内科 白洁
自2月7日抵达武汉后,今天已经是第五天。
我们接管的病区,每天有近六十位危重病患的治疗与护理,我们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忙起来脚不沾地,防护服下的衣服一个班下来几乎湿透;护目镜上的雾气给日常操作带来很多麻烦……虽然会面对很多困难与压力,但这些都不能让我们退缩。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我们只能靠声音和动作彼此辨认。尽管如此,同事之间的相互鼓励,病人期待的目光与感谢,都使我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到温暖,更加坚定了抗击疫情的决心。
每天的工作按部就班,可是今天早上抽血的时候,一件小事让我深受感动。当我像往常一样给病人操作时,一个老奶奶问我:“你们不是湖北人吧?你们是不是西安来的?”我说:“对,我们是西安来的。”“听我女儿说,你们是西安最好的医院,你们来了我就放心了。”她高兴地说道,“太感谢你们了,如果我能活下去,一定到西安看你们……”听到这句话,连日的疲惫突然一扫而光,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一种被认可的成就感使我感到温暖,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虽然每天的工作有忙碌、有疲惫、但也常常有温情、有感动……作为一名高年资护士,面对疫情奋勇向前,是我“忠贞职守”的誓言;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能帮助更多病患,是我最大的心愿。
80名交大一附院援武汉医疗队员及院内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代表将伴着医院原创歌曲《医心不忘》的旋律,用手语舞蹈为亲爱的患者朋友传递希望与祝福:“我们的心在一起,身为医者,必将拼尽全力护您安好,一起加油!共迎美好明天”!《医心不忘》为患者传递希望与祝福!并肩战“疫”,静待春暖花开!
一个月前的今天,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11名勇士火速集结,奔赴抗疫最前线。接下来的半个月,交大一附院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医疗队再次向武汉疫情重灾区挺进,院长施秉银教授亲自挂帅出征,截止目前,交大一附院共派出5批158名医疗队员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
在武汉市第九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一线,到处可见交大一附院医疗队员忙碌的身影。他们战胜了长时间身着隔离服缺氧而造成的不适,习惯了衣服被汗水浸透、脸颊留下防护用具的压痕,藏起了心中与家人离别的思念,全身心投入救治工作。
“你们来了,我就放心了”
“等我好了,一定去西安看你们!”
一句句简单而又朴实的话语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温暖着交大一附院的医疗队员,病患们的乐观坚强与真诚善良给予他们满满的感动和更为坚定的战疫信念,也带给远在他乡的医疗队员家人般的温暖。
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但是,他们内心的那团火热,
身上属于信念的那些热忱,
击碎了作为常人的恐惧。
感恩他们的付出!
感恩他们的坚守!
感恩他们的勇气与坚韧!
今天,为他们道一声“珍重”!
正式因为他们的坚持,
一切才变得更好,
盼早日凯旋!
点击了解更多
一. 征文主题
队旗迎春风,童心战疫情
二. 参与对象
广大少先队员,小学和初中学生
三. 征文内容
1.致敬每一位“战士”李兰娟院士、钟南山院士等专家在一线奋战;最美“逆行者”从除夕夜开始陆续赶往武汉援助;警察、环卫工人、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快递小哥等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无数捐钱捐物的人,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当医生的父母去了武汉,家中能独立照顾自己的孩子们;勤洗手、不出门、戴口罩的每一位普通人……在这场“抗疫防疫”的战斗中,每个人都是“战士”,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贡献。他们的责任与担当,带给你哪些启示?作为少先队员又该怎样去做呢?
2. 感动我的人和事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感人的故事?你认识的人中,特别是父母或亲朋好友在一线(比如医生、干警、社区干部)都做出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情?
3.敬畏美丽大自然通过这次疫情,你是否懂得了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在爱护自然,不猎杀、不吃野生动物,保护环境,讲究个人卫生等方面,你有哪些新的学习体会?你也可以展开想象,假如你是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或鸟兽虫鱼,你会怎样去做呢?
四. 征文要求
1.符合活动主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2.作品须为作者原创,不得代写、抄袭。3.字数要求:小学低年级组(1-3年级):不低于500字,诗歌除外;小学高年级组(4-6 年级):不低于600字,诗歌除外;初中组:不低于800字,诗歌除外。4.投稿作品中须注明作者所在省、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联系方式和指导老师。
五. 征文时间
即日起至3月31日。
六. 参与方式
可通过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到少年月刊杂志社,请在邮件主题处标注“队旗迎春风,童心战疫情主题征文(小学低年级组/小学高年级组/初中组)”字样。投稿邮箱:snykzw@sina.com联系人:师媛(029)88410185 / 18691012393
七. 其他说明
1.此次征文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2.优秀作品将刊登于在《少年月刊》或其新媒体平台。本刊在发表前有删改权。
特别提示:疫情还未结束,请大家不要以创作为由擅自外出收集素材哦!
少年月刊杂志社 2020年2月29日
点击了解更多
一、征文内容1.围绕此次疫情中的人物或事迹,可以是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这样的英雄人物,亦可以是奉献大爱“逆行”的医护人员,包括默默坚守岗位的警察、环卫工人,以及许多为疫情做出贡献的人和普通守望者。他们也许是你身边的人,也许是你从媒体上看到的,也许是你自己的所感所想,只要讲述的故事感人,传递着人间真情,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报道题材。2.内容能够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大家认识疫情,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传递正能量,指导我们协力同心战胜疫情。 二、征文要求1、要求以未公开发表和出版的原创文学作品为主,诗歌、散文、纪实等文体不限,自拟题目,字数2500字左右。2.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前,请勿以创作名义前往疫区,此次征稿亦不鼓励此类采写内容。3.文内请附作者真实姓名、电话、单位、详细通信地址、邮箱等信息,以便联系。
三、征文时间即日起至2020年3月31日。
四、投稿方式关注“当代青年杂志社”微信公众号,联系编辑。或者发送邮件至邮箱:dangdaiqingnian001@163.com;2337368263@qq.com。联系人:王明瑞 029-88417876
五、其它说明此次征文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优秀作品将刊登于在《当代青年》或其新媒体平台。本刊在发表前有删改权。
- THE END -
◆陕西共青团新媒体中心综合整理自 |
陕西省卫健委、西安交大一附院、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西安市红会医院、
◆编辑丨前喵
◆校对丨一休、西约
◆审核丨闫博、李宁
猜 你 喜 欢
猜 你 喜 欢
致敬医者仁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