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巴黎协定落槌现场丨13天195国31页,鼓掌1分半钟
“摆在我们面前的案文不完美,但是带着强烈的信心。最终的协定是平衡的,是我们可以得到的最大结果。”
与工业化时期之前相比,全球平均升温要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撰文丨汪韬
版式丨赵雅
统筹丨何海宁
◆ ◆ ◆
几分钟前,法比尤斯还在认真地听取对于文本和翻译的说明,并一本正经地宣布会议正式开始。
全场起立鼓掌欢呼了足足1分半钟。过于激动的法比尤斯居然忘记已经敲过一次槌,在一阵猛烈的拥抱之后,他又回到座位上:“我被提醒要敲小槌。”随即又狠狠地敲了一次——这代表了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时代的巴黎协定正式通过。
自2015年11月30日以来,13天内,来自近200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巴黎,讨论应对气候变化。从含有1609个表示不确定性的括号到最终的协定,巴黎协定的文本瘦身了一半,近200个缔约方终于达成了协定。
“这是一个公平合理、全面平衡、富有雄心、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对协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虽然比预期的闭幕时间推迟了一天,12日上午,最终的文本出来之前,协定达成的气氛就已经蔓延开来。“2015年12月12日,历史正在靠近,历史就在这里。这是从巴黎发出的信心。”法国总统奥朗德的发言激动又悲情,“一个月前,巴黎遭到了恐怖袭击。
虽然法比尤斯的突然落锤让各国代表们来不及发言,但在落锤后的发言中,代表们几乎都对协定表示满意。
“摆在我们面前的案文不完美,但是带着强烈的信心。最终的协定是平衡的,是我们可以得到的最大结果。”协定通过后的第一个发言人,南非环境事务部部长艾德娜·莫莱瓦说。
其实,对协定表示满意的不只是缔约的政府代表。在12日下午一点半,最终草案发布后,环保组织和科学家就已对协定草案作出了评价。
往期大会常在最后时刻引起环保组织的不满,这次则不同:“车轮开始转动”、“重要里程碑”、“响亮而清晰的信号”……这些积极的字眼出现在环保组织对于协定草案的点评中。
科学家们也对草案提出了赞扬,因为相较于2009年的哥本哈根,巴黎大会更多地考虑了科学研究,科学结果也被写入了巴黎协定。
这份12页的协定(另外大会决议案文19页)包括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等各要素。全体性和长期目标是谈判过程中被提及最多的词汇。这两个关键词下,巴黎协定也开启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新格局。
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京都议定书》是将世界各国区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后者对发达国家的减排任务进行了划分。和京都议定书自上而下的强制减排目标不同,巴黎协定采取了自下而上的自主减排模式,每个国家都要提交国家自主贡献。
虽然在会前有180多个国家提交了自主贡献,12日当天仍有国家提交自主贡献,这些目标的总和并不能达到全球减排的总目标。因此,对于自主贡献,协定要求每5年通报一次国家自主贡献,以不断缩小和减排总目标的差距。
设立长期目标则是巴黎协定的另一个任务。协定提出,与工业化时期之前相比,全球平均升温要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这样的表述被视为对小岛国等脆弱国家前所未有的关注。因为至少在2008年,1.5度就是小岛国联盟的主要诉求,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因呼吁1.5度,位于南太平洋的世界第二小岛国图瓦卢还遭到了批评,认为这个目标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分裂。
巴黎大会期间,1.5度的争议贯穿始终,直到12月11日,最终文本发布的前一天,中国代表团还被外国记者问起是否要放弃1.5度。最终,1.5度以各方都能接受的表达方式被写入协定。
中国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里扮演了重要角色,会场也有了中文的宣传语。
不过,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会议期间所说,“完美是敌人”。巴黎协定依然有待改进的空间,尤其是在2020年之前的行动。
“我们现在制定的是2020年之后的制度,但是在2020之前的强化不多。”南非环境事务部部长艾德娜·莫莱瓦说,“我们要重新重视眼下的工作。”
解振华也表示希望各方积极采取措施加强2020年前行动落实,特别是发达国家要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为2020年后加强行动奠定坚实互信基础。
明天将是新的起点,一个月前遭遇恐怖袭击的巴黎终于迎来了狂欢的不眠之夜:“今夜我们庆祝,明天我们行动”。关于巴黎协定在执行上问题则被留到了2016年的摩洛哥气候大会,摩洛哥的代表已在大会上表示了热情的邀请。
(本文现场照片来自南方周末记者汪韬)
▲
南方周末旗下新媒体
“绿色环保十大微信公众号”
出品
南方周末环境报道团队
业务和投稿
nfzmgree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