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史为鉴:一文读懂30年代美国大萧条及经济复苏

徐迩斯 青岛华君雷 2022-07-03


发生在1929年秋天的这次美股大崩盘,成为了一场长达4年的“大萧条”的导火索。美国政府与社会,在承受衰退与失业痛苦的同时,也进行了深刻的检讨与改革。作为当时的世界强国,美国这场名为“新政”的改革,对未来半个世纪的经济、乃至世界格局均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梳理30年代大萧条及后续罗斯福新政,希望能对我们当下面临的经济危机有所启发。



#1

咆哮的二十年代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前,美国经历了长达10年的经济繁荣,史称“咆哮的二十年代”或“柯立芝繁荣”(约翰·柯立芝与1923年至1929年担任美国总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向欧洲出口军需品赚取外汇,美国由世界上最大债务国摇身一变为债权国,并且成功维持了金本位制度。英国则因为黄金流出过多,暂停了金本位,致使世界金融主导权从英国向美国转移。

 

但由于黄金的过快流入,以及战争期间政府物价管控的不力,一战结束时美国的通货膨胀问题较为严重,成为战后美联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战争期间,受政府赤字和军需品出口“双引擎”推动,美国经济增长迅猛。战后美国经济增长模式切换,消费取而代之成为新的经济引擎,并催生出了20年代的经济繁荣。

 

1920年-1921年,美国进入了一轮短暂的衰退。起因是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众与退伍军人的消费需求迅速兴起,推动了物价的快速上涨。1920年,美国CPI一度达到13.9%。

 


为了控制物价上涨速度,维持金本位下美元的购买力,美联储于1920-1921年大幅加息。加息后投资下滑,物价大幅调整,1年内美国PPI指数下跌37%,CPI下跌10%。

 

1920-1921年短暂衰退过后,美国进入了繁荣的20年代:在需求侧,一战及战后美国民众积累的财富逐渐转化为旺盛的消费能力;在供给侧,流水线革命推动了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工业部门生产效率的增长。 

 

与此同时,战后美国政府开始初步实行如最低工资标准等福利制度,保障了民众的基本生活。叠加长期的经济繁荣,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让美国民众忽视了失业风险和储蓄,开始培养起借贷消费、超前消费的习惯,也进一步强化了消费需求,对当期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1913年,福特公司开始将流水线应用于汽车装配。这一生产流程的改进获得巨大成功,福特汽车的生产效率迅速提高,著名的福特T型车的生产工时从流水线应用前的12.5个小时缩小到1.5个小时,生产价格降低了2/3。流水线的巨大成功,使得其他汽车厂商纷纷效仿,最终提高了整个美国耐用品制造行业的生产效率。

 

这10年间美国出现经济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二:在供给侧,流水线革命推动了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工业部门生产效率的增长;在需求侧,一战及战后美国民众积累的财富逐渐转化为旺盛的购买力。

 

20年代的经济繁荣,在美国金融市场上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史无前例的美股大牛市。美国股市从1921年开始单边上涨,到1929年10月崩盘为止,道琼斯指数从67点上涨至365点,涨幅超过4倍。

 

美国股市出现牛市的原因有三:一是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利润不断增长;二是宽松的货币环境;三是金融监管宽松,催生出杠杆泡沫。

 

然而在20年代制造业繁荣的同时,美国农业与房地产业先后进入衰退,也为30年代的大萧条埋下了伏笔。

 

农业方面,一战结束之后,因为欧洲农业复产与美国军队减员,美国农业产品出口量与政府采购量减少,导致在1920-1921年物价调整期间,美国农业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超过工业品。价格下降严重挫伤了美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致使20年代美国农业生产陷入停滞。从1919年至1929年,美国农业产出占GDP的比重由21.7%下滑至12.4%。

 

房地产方面,一战及战后,美国逐步立法提高移民迁入门槛。《1917年移民法案》开始限制亚洲移民数量;《1924年移民法案》规定各国移民配额根据189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制定,意在限制新兴的南欧、东欧移民。移民门槛的提高,导致一战之后美国移民流入量锐减。与此同时,一战与西班牙流感造成了数十万美国年轻人死亡。移民的减少与年轻人口的下降,削弱了20年代的房地产需求。在1925年之后,美国房地产投资开始衰退。

 

然而在繁荣之中,美国经济暗藏隐忧——美国农业、房地产业先后进入衰退。金融监管的缺失,使得杠杆泡沫在股市中堆积,并最终引发崩盘。


#02

三十年代大萧条

 

1928年开始,美联储觉察到了股市过度上涨带来的金融风险,因此开始提高贴现利率,增加股市资金拆借成本。受此影响,部分杠杆资金开始撤离股市。1929年10月,在紧张的市场情绪下,美股突然崩盘,危机发酵。

 

 

在1929年至1933年的大萧条期间,美国经济前后经历了三波危机,分别是1929-1930年上半年的金融危机;1930年下半年-1932年的经济危机;1933年上半年的银行危机。

 

1929年10月份股市崩盘后,一个月内道琼斯指数下跌超过1/3。股市崩盘的后果是大量杠杆投机者爆仓,提供配资的股票经纪商破产,最终致使银行与参与配资链条的实体企业无法收回拆借资金,资产负债表受损。

 


受损的银行和企业分别回笼信贷资金与减少投资,失业率有所上行。但在1930年上半年,股市信心有所恢复,道琼斯指数在阶段性低点又反弹了20%。

 

第一阶段的金融危机后,股市下跌形成的负向财富效应,及失业的上升,使得美国民众个人消费开始减小。但与此同时,赫伯特·胡佛政府并未针对性地扩大政府开支,以弥补需求缺口。

 

相反地,1930年6月份胡佛政府为了保护本国工商业,签署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20000多种商品关税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胡佛政府的贸易保护政策立刻遭到了其他国家的反击,各国贸易战开打,原本处于顺差国地位的美国净出口额骤降,进一步打击了本国工业和商业信心,全面的经济危机爆发。

 

1932年经济危机最严重时,联邦政府的税收下降,胡佛政府甚至进一步加税以平衡财政,无疑加深了萧条的程度。

 

1930年代美国进出口情况(图:国海证券)

 

整个大萧条期间,由于美国依然坚持金本位制度,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受到了黄金储备的限制,导致救市行动执行不力。1932年末,部分企业经营情况有所好转,商业信心略有恢复。但美联储黄金储备已经见底,迫不得已地加息、紧缩货币,使得1933年春天美国银行业陷入了更大一轮的流动性危机,商业银行破产数量达到高潮。

 

#03

经济复苏与胡佛、罗斯福新政

 

胡佛于1928年高票数领先当选美国第31任总统,然而随后爆发的经济大萧条却将胡佛置于争论的漩涡。关于胡佛政府应对美国大萧条政策有效性的讨论自20世纪20年代起至今仍未停止。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929年10月至1931年末的第一阶段,主要倡导地方政府和民间团体通过自愿的原则应对大萧条,收效甚微;1931年末至1932年Il月的第二阶段,工作重点转向了稳定银行系统、刺激私人投资方向。1931年末,他向第72届国会提交了一份复兴计划大纲,提出设立一个复兴公司,为银行、保险公司、各信贷协会和抵押贷款公司发放贷款。该公司拥有5亿美元资金,有权力借贷巧亿美元的免税证券。复兴金融公司的创建,挽救了许多濒临破产的银行和铁路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局面。


 

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接替胡佛成为了美国第32届总统,并于4年后连任。在他执政的前一年(1932年),美国GDP缩水近12.9%,失业率高达22.9%,美国民众强烈要求联邦政府担负起遏制萧条、拯救失业的责任。

 

为了回应民众的诉求,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新政策和措施。新政的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新政主要有三条主线:

  • 一是加大联邦政府支出力度,由政府出面,雇佣失业者参与基建项目、提供社会福利,以缓解失业问题、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回暖。

  • 二是运用税收手段弥补财政缺口,如大幅提高个人所得税、遗产税、房产税上限等。

  • 三是立法加强私人企业的监管与社会责任,如设立行业监管机构、出台企业最低工资标准、鼓励工会组织等。

 


1937年总统选举期间,罗斯福总统的赤字财政理念受到了竞选者的批评。为了回应批评,罗斯福政府在1937至1938财年缩小了赤字规模。没有了政府赤字的推动,美国经济开始熄火。1938年罗斯福政府首次出台最低工资标准政策,该项政策增加了私营企业的用工成本,导致当年私人部门投资大幅下滑,经济再度出现负增长。

 

1937年至1938年美国经济的衰退,证明“新政”时期,在“强监管”的环境下私营部门脆弱性高,整体经济韧性较差,仅依靠政府扩张赤字来实现的经济增长可谓“独木难支”。

 

衰退出现后,1939年美国政府重新回到了赤字拉动经济的老路上来。但幸运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快爆发,美国借着战争的契机实现了经济的强劲增长,彻底摆脱了“大萧条”的阴影。

 


end



你必须要了解的大盘指数

一文读懂中行原油宝巨亏事件

A50跳水,短线防空,中长期不悲观!

三个财务自由的方法|周末荐读----《富爸爸穷爸爸》

一文读懂央行数字货币的前世今生

一文读懂定向增发(附股票池和基金池)

一文看懂可转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