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季获奖!建设社区实现从“造美行动”到“美学经济”
长效机制催生“持久美”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丹灶建设社区
孕育出“美丽经济”发展特色
从丹金大道驶入建设社区,一道闸口隔开两个世界:闸口外,大马路上车流滚滚;闸口内,小村庄里岁月静好。放眼望去,街道巷陌干净舒适,一侧的公园绿树成荫,风从边上的池塘吹来,在炎热的季节里带来丝丝凉意。
地处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南部的建设社区,长期以来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农村社区,近一年来却凭借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连续三个季度在市、区得奖,甚至荣膺南海全区冠军,最近还引来政协委员聚焦这一“建设现象”。
一个农村社区,如何能够把美丽养成习惯?当美丽成为习惯后,当地又凭什么孕育出“美丽经济”,逐渐形成发展特色?
长效机制催生“持久美”
“委员聚焦”为何选择建设社区?答案是建设社区作为丹灶美丽乡村建设的“优等生”,成绩长期名列前茅:在2022年第二季度入选南海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评成绩前20名村(社区);同年第三季度在佛山市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检查中获得明检村(社区)第三;第四季度在南海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评中获综合成绩第一名;在今年南海区第二季度人居环境考评中获得第二名,并且获得了区级奖励50万元。
8月2日,政协丹灶镇工作委员会里举办了一场委员聚焦活动,地点选在建设社区党建主题公园。
“俗话说‘引凤先筑巢’,要改变社区发展相对落后和被动的局面,社区党总支部组织党员干部经过多番探讨,一致认为还是要先改变提升村容村貌。”杜宏奇回忆,在2019年初,建设社区就开始集中人力、物力,打响人居环境整治的“第一仗”。
那是一场“闪电战”。利用2019年春节前的10多天时间,建设社区党总支部发动社区全体党员和群众共同努力,一下子就清理了居民房前屋后堆积的垃圾杂物超过500吨。腾挪整理出来的闲置地,有的添置上花卉盆景,有的规划建设成为小公园、停车位。
建设社区健康主题公园。
聚焦长效管理,建设社区党总支部则以建设经济社为主体,制定了《建设社区村居美化管理规定》,内容包括禁止在村里饲养家禽,对村内建筑工地进行规范化管理等等。
这份管理规定的分量不轻,条款包括每年从经济社提留一定比例的收入,以户为单位进行人居环境考核奖励。通过创新实施奖惩机制,建设社区的居民住户也慢慢养成了爱卫生、勤清理的良好习惯。
“美学经济”初具形态
2020年,得益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建设社区集约出面积约170多亩的连片鱼塘,并快速通过“水地连投”发包,有效促进了集体经济增收。
具体来看,该项目在签约首年租金每亩3800元,社区集体经济收益因此提高了50多万元。而且,此番合作以15年为期,双方协议租金每5年递增10%。
“我们曾因种甘蔗、种竹子致富,所以有‘吃竹靠蔗’的说法,后来发展起水产养殖业,又因为小农经济模式,始终没法做大做强,这次鱼塘连片集约,是一次重大突破,将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户增收。”杜宏奇说。
而为了提高种植效益,早在五六年前建设社区就着手布局花卉种植业。发展至今,目前建设社区已拥有连片的花卉种植基地,成为小有名气的“簕杜鹃之乡”。下一步,就是要构思如何利用好这片花海,将其打造成一个集摄影、亲子、研学于一体的农旅项目,与周边旅游资源联动起来,主动融入丹灶镇全域旅游战略。
“我们要继续创新思维,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去建设美丽乡村。”杜宏奇说,建设社区“两委”班子和经济社干部已形成共识,要把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以发展产业的思维,探索发展“美学经济”。
这样的新思路,给建设社区带来了一些新鲜事。
例如,南安坊至文明坊村道景观提升工程、建设开发区南路段景观提升工程相继竣工,解决了逢雨天泥沙冲刷阻碍村道通行等村民关注的问题,工程通过在道路两旁铺设路缘石1300多米,同时新建挡土墙,加装防护栏,在路旁栽种三角梅等观赏花草,还吸引了不少外来游客前来“打卡”拍照,使该路段成为“网红”景点。
特色墙绘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色彩。
例如,村委会以西丹金大道以南的一块约30亩的商业用地,长期以来因周边建筑陈旧街景落后,一直未能以合理的价格出租。乘借当前这股深入人心的“造美”之势,社区党委计划着重整顿周边环境,将大金片区的南大门“扮靓靓”,让土地价值回归,让集体收入增加。而比邻的一块约20亩的旧厂房物业,也已经纳入了“三旧”改造计划。这块连片土地的未来,靓丽可期。
为了抢抓“美丽经济”的新机遇,建设社区的干部纷纷行动起来。杜宏奇就认领担当起建设社区的“招商第一人”,提议并牵头拍摄制作社区的第一条宣传短视频,还把“建设村”“建设社区”作为独立地标“推”上了多个线上地图,与附近翰林湖公园连成旅游动线,进一步带动人气汇入社区。
基层治理“大练兵”
伊始于扮靓人居环境、兴起“美丽经济”,落脚于实现基层善治。在改造与发展的过程中,建设社区也经历了一轮又一轮基层治理“大练兵”。
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练兵场”,建设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比如在20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建设社区党总支部组织所有党员深入社区查找人居环境工作“盲点”,带着问题到西樵崇北社区“感受差距”,再通过一场座谈会,充分讨论并确定建设社区的整治方案。
后来,建设社区党总支部继续“出招”,先后举办人居环境整治动员会,派发《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社区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主动出列,主动认领任务,带动居民群众自觉配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形成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习惯,共同维护家园。
平日苦练真本领,危难之中显身手。去年6月,北江水位不断上涨,防汛进入关键时期。建设社区党总支部下达指令,社区党员干部、居民志愿者等迅速响应,他们无畏酷暑,不分昼夜奋战在防汛一线,在建设社区的责任堤段进行巡查。
“用竹竿戳一下堤面,看到有水渗漏出来就要停下来,认真查看一下。”建设社区党员杜顺堃还记得,关键时刻没有一个人推诿扯皮,大家始终齐心协力,有人打电筒,有人戳竹竿,确保所有安全风险及时排除。
如今,建设社区保洁工作日益精细化,比如取消上门收垃圾,改为新建分类垃圾房,引导居民投放垃圾,把日常保洁范围扩大到社区所有的大小街巷,房屋之间的缝隙每天清扫两次……大家都有信心,通过建设社区干部全员担当“卫生干部”,带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反弹现象”将能得到及时遏制。
杜宏奇还期待,未来在建设社区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的过程中,更多居民群众同样能够发挥“主人翁精神”,主动配合社区引入发展各类重大项目,人心齐、泰山移,把建设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一
调研手记
不仅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行之有效,在建设社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居民群众发自心底的认可和自觉。
对于总面积1.8平方公里、拥有4000多常住人口,集体经济收入又相对薄弱的建设社区来说,要实现“一时美”转向“时时美”,仅靠社区党员干部的力量肯定不够。
近一年来,建设社区凭借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连续三个季度在市、区得奖,甚至荣膺南海全区冠军。
从一系列的实践来看,建设社区扮靓颜值、刷新发展,秘诀在于一个“常”字,即党员干部带头,落实常态化机制、常态化的行动,并且始终注重带动群众,从不倦怠,将美丽培养成习惯,将美学沉淀成文化。
期待“常”字诀在建设社区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
关注南海丹灶视频号,掌握丹灶最新资讯↓
2023-09-04
2023-08-28
2023-08-21
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