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北京拉响防空警报,这次我们不用躲了!!

2017-09-16 中国新闻网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

策划:曲延涛

作者:李先慧 李响


今天,9月16日,是全民国防教育日。


上午10时至10时23分,北京市五环以外的区域,一个特殊的声音响彻云霄——防空警报。这是北京市近年来第5次较大规模试鸣防空警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13244b08sy&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北京五环外拉响防空警报。 中新网记者:种卿 


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否意识到:警报意味着什么?

 

它是灾难的预告,生命的赌博


 


1938年,广州。

 

日机几乎天天来袭,广州市区经常全天都处于警报之中。5月28日,71架飞机轰隆隆地袭来,投下150多枚炸弹,当场炸死600多人,炸伤近1000人。1930年出生的江沛扬回忆:“我们没有防空洞,我们只能躲啊!父亲叫我躲在骑楼楼梯下,要是日军炸弹下来,楼梯或许还能顶一下。”



1939年,成都。

 

当时成都除四门古城墙上安有警报器外,另有七八米长杆,竖起来挂警报灯笼。空袭警报一响,日本飞机一来,老百姓耳朵都要竖起,心都要悬起,随时准备开跑。各街道商店噼噼啪啪关铺板的声音,汽车喇叭声、黄包车铃铛声、车夫吆喝声、狗吠马叫声,大人骂小孩声、脚在地上的奔跑声……交织一片。



1941年,重庆。

 

幸存者回忆:晚饭前后,敌机来袭。剧烈的爆炸声连续不断,防空洞都在摇晃。黑暗中,周围的人开始躁动,小孩哭,大人骂,场面乱极了。正在这时,有人说空袭警报解除了,人群就争先恐后地向外挤,那个时候能吸上一口外面的空气就是幸福。

 

当我随人群挤到防空洞的三申店岔道口时,紧急警报又响了,洞里的空气紧张起来,已经挤出防空洞的人拼命往里钻,里面的人则使劲朝外挤,你推我攘。这时,有人惊恐地大喊“踩死人了!踩死人了!”人群更加骚动起来,你拥我挤,争相逃命,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踩死踩伤……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城市遭遇日军空袭的真实情景。警报声对于正经历战火的人民来说,是一次又一次生命的赌博,谁也不知道日军扔下的炸弹会不会落在自己头上,他们提心吊胆、慌慌张张地寻找藏身的地方。有的人,躲过了炸弹却在防空洞中生生憋死……


很多幸存者,此生不能再听刺耳的声音。


它是救国的警钟,唤起少年报国志



宋文骢,中国“歼-10之父”,1930年生于云南,他的童年是在防空警报和硝烟战火中度过的,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飞机对昆明没完没了的轰炸。“防空警报,警报什么呢?——中国飞机跑了,日本飞机来了。我们没有抵抗力啊!”一个国家如果落后,那挨打起来是没完的。“我们一定要有很好的飞机。”梦想如同种子般在他心底萌芽。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1924年生于广东一个偏远的小镇。他的父母都是乐善好施的医生,他儿时的梦想原本也是治病救人。在聿怀中学读书时,他们频繁遭到日军的轰炸。警报一响,他就不得不随着逃难的人潮涌入防空洞;而如果防空警报不解除,他们就得在山洞中忍饥挨饿。一股屈辱的怒火在他身上燃烧起来,黄旭华说:“我想为什么日本鬼子敢这么猖狂,想登陆就登陆,想轰炸就轰炸?为什么我们中国老百姓不能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却要四处逃难,妻离子散?为什么我们中国这么大的土地,我却找不到一块可以安心读书的地方?”他意识到学医救不了中国人,要学最先进的科学,造强大的武器来抵御外侮!


汪曾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1940年代他在西南联大读中国文学系,日军常常空袭昆明,他曾专门写《跑警报》一文:“我刚到昆明的头二年,1939、1940年,三天两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日本人派飞机来轰炸昆明,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意义,用意不过是吓唬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它是历史的见证,提醒我们奋力前行



半个多世纪过去,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已经很难体会当年“跑警报”的心情。


当试鸣的警报声响起,内心也许毫无波澜,照旧做着手头的事情,安心吃着早餐,或继续和朋友欢畅聊天。

 

我们沉浸在和平的幸福之中,曾经的战乱纷飞已离年轻人很远很远。


但是,你知道吗?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这和平,来之不易!



2014年,叙利亚。


还记得这个举手投降的叙利亚难民营小女孩吗?


土耳其摄影师奥斯曼·萨厄尔说:“我当时用的是长焦镜头,她以为那是一把枪。后来我看照片时,才意识到她当时很害怕,因为她紧咬嘴唇,还举起了双手。一般情况下孩子见到相机时要么跑开,要么捂住脸,要么微笑。”



2016年,伊拉克。


11月22日,摩苏尔攻城战已持续3周,“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拿无辜平民当“人肉盾牌”,顽强抵抗。


萨达姆街附近的居民得知救援物资抵达的消息后,陆续从家里走出,几百人聚集在卡车旁,生怕错过了领取补给的宝贵机会。现场的争吵声和孩子的哭闹声,一度压过了远处交火的机枪声。看见粮食后,民众更加疯狂地向前拥挤,几十双手伸在货车车门前,抢夺从车门递出来的每一箱物资。孩子们看到混乱的场面惊慌失措,哭闹得更加厉害。



2016年,阿富汗。


一名妇人抱着在一次炸弹袭击中受伤的侄儿。


根据联合国统计报告,仅在2015年一年,就有3545位平民因战乱而丧生,7457人在各种冲突中受伤。



远方的战火,从来都没有停止,这个世界,也并不太平。


我们可以面朝大海,那是因为有人餐风露宿。


我们可以有诗和远方,那是因为有人手握钢枪。


我们可以享受光明,那是因为有人在看不见的地方为我们挡住了黑暗。



对于维和官兵而言,每次外出执行任务,都必须全副武装,因为战争就在身边。



军事演习。



维和部队受伤官兵归国。



牺牲的解放军维和战士回到故土。


我们的祖国离战争并不遥远,和平来得并不容易……


不过,警报声并没有就此离我们远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组织试鸣防空警报。”

 

试鸣警报,可以让我们牢记国耻。每逢9·18事变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武汉市耻日、济南“五三”惨案纪念日……很多城市的上空依旧会响起“呜……呜……”的警报声,提醒后辈勿忘历史,奋力前行。


今天,我们无需忧虑“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我们要做的是接续先辈遗志,努力报国!



小新推荐



危急时刻,中国军人跳海勇救外国夫妇,他的一句话太燃了!


杭州这个姑娘火了,4天8针手臂扎成"马蜂窝",但十万网友为她点赞!



原标题:《今天,北京拉响防空警报,这次不用躲了》

编辑:董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