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毛泽东的“第一份工作”这么重要?

@中国新闻网

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时期,正是毛泽东打开信仰之门的阶段。

记者:梁晓辉


1918年10月,青年毛泽东有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北京大学图书管理员。这份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工作,不仅解决了他的生计问题,更为他打开了一扇信仰的大门。

当时,毛泽东因为筹办赴法国勤工俭学,初次来到北京。他的家境并不富裕,路费都是从朋友那里筹借而来,急需要找到一份工作贴补日常开销。经湖南恩师杨昌济介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书面推荐,毛泽东进入北大图书馆工作。每月8块大洋的固定经济收入,奠定了他在北京生活的基础。

1918年的北京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更是这一运动的发起地。校园里浓厚的文化氛围、开阔的学术视野,让毛泽东感到十分兴奋,他便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充实自己。

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为他提供了很大便利。当时,毛泽东的工作具体被称为“书记”——负责整理中外文报纸、并登记阅览者姓名。藉此,毛泽东读到许多过去从未读过的书刊,研究了大量西方资产阶级哲学著作,也吸取、辨别各种新文化、新思想,为他此后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生信仰,奠定了思想基础。

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创造了毛泽东和日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经常见面、一起共事的机会。

当时,李大钊正是北大图书馆的主任,并致力于向中国民众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这一时期,毛泽东亲耳听到李大钊《庶民的胜利》的演说,并第一时间读到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宣传和实践,深刻影响着毛泽东。

“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毛泽东日后回忆起这段工作经历时说:“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可以说,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时期,正是毛泽东打开信仰之门的阶段,这为他日后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钥匙奠定了基础。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如此指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为处于历史迷雾中的中国找到了方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

今天,中国正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处、“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仍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奋斗。正如习近平所言:“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



原标题:《【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毛泽东的“第一份工作”这么重要?》

编辑:高萌

责编:马学玲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招聘“鄙视链”,这么无底线?!


广电总局出手,这类艺人不能用!这些内容不能播!


韩方称此次沙尘暴源自中国?外交部回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