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 杨明伟:共同富裕何以成为中国全面小康后的“中心课题”?

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网 2021-10-10

@中国新闻网

围绕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中共给出的答案是一步步深化的,特别是在21世纪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中逐步回答的。

来源:中国新闻社(CNS1952)
中新社记者:安英昭
全文字数:3591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杨明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编辑工作和中共领导人思想生平研究工作,目前兼任理论中国网总编辑。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称号,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曾担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主任、第五编研部主任。主持过《党的文献》《文献与研究》等重要刊物日常工作。

6月27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在北京举行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图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杨明伟回答记者提问。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研究员杨明伟日前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指出,习近平在建党百年的重大历史节点强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证明中共已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问题提到了突出位置,这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一个“中心课题”。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国历史上何时最早出现“共同富裕”思想?西方是否存在类似概念?

杨明伟:提出“共富”理念并科学地揭示其实现路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创。这也顺应了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对过上富足、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在中国,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就有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设想。“富民”“民本”思想在中国先哲的论述中比比皆是。孔子认为,百姓的富足是实施礼乐教化的前提,而“国富”建立在“民富”的基础上。他对欲以“年饥,用不足”为借口而对百姓加赋的鲁哀公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见梁惠王时,提出“无恒产者无恒心”“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等一系列富民思想。法家经典《管子》也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司马迁在《史记·平津侯主父偃列传》中也有“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的记载。然而,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他们描述的“大同”社会,由于没有现实基础、找不到科学的实践路径,只能是一种幻想而束之高阁。正如毛泽东所说:“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西方思想史上也有过零星的类似于“共同富裕”的记载,但对共同富裕思想的直接讨论并不多见。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霍布斯、洛克、卢梭,更多都是在讨论公正、契约、私有制等问题。直到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认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以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才开始将共同富裕明确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状况的一个基本设想,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新社会的一个基本目标。这个社会能够最大限度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社会生产也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生产发展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所有人都能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在所有社会成员的经济逐步充裕、物质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足的同时,他们的体力和智力也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其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会增加,最终实现“自由人联合体”。

资料图:浙江台州黄岩上郑乡山居风光。范宇斌 摄

中新社记者:中共何时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一目标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经历过怎样的变化?

杨明伟: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传人,中共是真正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己任的无产阶级政党。早在成立之初,中共就明确提出实行社会革命、建立无产阶级和普通劳动者政权、消灭私有制、物质财富归社会公有等主张。《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提出“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因此,建立一个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让普通劳动者都能过上幸福生活的新中国,就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执政的党,有了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利条件,对共同富裕问题作了更为深入的探索。毛泽东多次提出共同富裕问题。1955年7月31日,他明确提出,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同年10月11日,他再次提出,“共同富裕起来”是群众相信共产党的理由。10月27日,毛泽东在与工商界人士谈话时提出,“要同大家一起共同富裕起来”;29日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又指出,“这种共同富裕,是有把握的,不是什么今天不晓得明天的事。那种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情况,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应该逐步结束。”

应该说,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尽管也曾出现过曲折,特别是陷入“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错误,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对引导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实践方向是始终如一的。

资料图:景婺黄高速公路沿线旅游资源丰富。诸葛柏铭 摄

中新社记者:改革开放开启后,邓小平提出著名的“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论断。如何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中共对共同富裕的追求,在这一时期如何体现?

杨明伟: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毫无疑问是共同富裕,但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期,一度陷入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泥潭,这不可能走向共同富裕。邓小平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必须首先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这就是邓小平探索改革路径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在强调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时,邓小平也不断强调先富和共富的关系,提醒人们“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专门解释过:“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对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构想,社会上存在过一定误解。对此,邓小平也作了清晰的解释:“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他还不断强调,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其方向和目的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认清了社会主义的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实现共同富裕却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所以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阶段,中共历届领导人始终强调要高度重视共同富裕的问题,不断要求全党搞清楚,并不断向全体人民讲清楚。

江泽民在阐述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问题时特别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他还强调,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当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中一个重要考虑,就是为了缩小东西部差距,也是落实“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步骤。

胡锦涛在谈到增强经济发展活力问题时,也特别提出,“引导和帮助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他着重强调,“中国人民将达到现代化基础上的共同富裕”与“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复兴”具有同步性。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由此可见,围绕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中共给出的答案是一步步深化的,特别是在21世纪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中逐步回答的。

资料图:甘肃甘南州临潭县夏景。艾庆龙 摄

中新社记者: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如何理解这一判断?共同富裕何以在此时成为“中心课题”?

杨明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至少有六次直接使用“共同富裕”的概念,这并非偶然。他提醒人们,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今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无论从“新时代”,还是从“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观察,都包含着“共同富裕”的主要发展目标和显著优势,这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目标的结果。

新时代的另一个定位,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共同富裕因此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中心课题”。

当前,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地、实质性地解决共同富裕问题的时机已成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共中央坚定地承担起了“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一“中心课题”的历史任务,主动扛起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责任。

当然,对于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国家来说,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指出,“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也强调,“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面向未来,共同富裕这一马克思主义为全体无产者设想的基本目标、中华民族孜孜不倦追求的基本理想,亦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全体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下,逐步照进现实。

编辑:高萌
责编:程春雨


RECOMMEND
推荐阅读

短评:体育是人类的“诺亚方舟”吗?


独家 | 游俊豪:从新加坡华裔馆说起,中国新移民仍是“他者”吗?


短评:中国如何向世界诠释奥林匹克新格言?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