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译道大讲堂—北二外高级翻译学院暑期小学期前沿讲座

BISU高翻院 2022-04-24

01

讲座人:邢三洲

讲座主题:英汉翻译词义理解问题

讲座时间:2021年7月5日13:30-15:30

讲座地点:腾讯会议 (会议号:409 566 601)

讲座内容提要:

    讲座首先探讨翻译是理解重要还是表达重要,然后通过例子重点讲述英汉翻译的词义理解问题,并对主要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纳,最后提出几条做好英汉翻译的建议。讲座中会根据时间穿插讲一些对笔译与口译,英汉翻译与汉英翻译,以及翻译职业历史、现状及未来,等等问题的思考。

嘉宾简介:

    现为商务印书馆《英语世界》杂志主编,之前为商务印书馆英文辞书编辑,曾参与或主持数十本双语词典的编辑工作。

02

讲座人:朱华

讲座主题:AI时代的翻译技术核心应用能力

讲座时间:2021年7月7日13:30-15:00

讲座地点:腾讯会议 (会议号:989 249 932)

讲座内容提要:

    AI时代下,熟练应用各种翻译技术已成为当今译者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面对日益融合化、智能化、云端化的翻译技术,以及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语言服务需求,译者处理的翻译任务呈现文件多格式、多版本、多任务的特征。对于翻译专业的同学们而言,应该选择掌握哪些翻译技术?具备何种程度的技术操作能力?如何将翻译技术和翻译实践相结合?如何在翻译实践中实施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案?未来可能的职业发展路径有哪些?本次讲座将围绕上述问题并结合具体案例逐一解答。

嘉宾简介:

    天津外国语大学教师,天外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翻译及本地化项目管理双硕士,美国翻译协会北加州分会会员。除教学外,还担任 WITTA 翻译技术教育研究会(TTES)副秘书长、国际事务沟通专员,美国翻译公益联盟 Translation Commons 中国区沟通经理,兼任 WITTA TTES翻译技术师资培训、南开大学《术语管理》和《影视字幕翻译》授课教师,并在广外、西外、中国民航、河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及译直播平台分享翻译技术及本地化管理学习技巧和经验。

03

讲座人:许明 博士、副教授

讲座主题:翻译跨学科研究的路径与方法: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为例

讲座时间:2021年7月9日下午13:30-15:00

讲座地点:腾讯会议 (会议号: 992 941 524)

讲座内容提要: 

    讲座将结合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概念和基础图示,探究口、笔译跨学科研究潜在的研究问题和研究路径。在此基础之上,许明博士还将结合翻译跨学科研究领域现有的实证研究范式以及实证研究中生态效度的概念,探讨切实可行的实证研究方法。

嘉宾简介:

    许明,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副教授,《翻译跨学科研究》主编,《翻译与传播》编辑部副主任,曾任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北京语言大学MTI教育中心副主任,杜伦大学访问学者,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北京市青年人才支持项目获得者,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副秘书长,中国法学会北京法律谈判研究会副会长,翻译传译认知国际联盟常务理事,世界翻译教育联盟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理事,中文信息学会会员。博士毕业于巴黎第八大学认知心理学专业,硕士毕业于法国卡昂大学获语言学(翻译方向)硕士学位,本科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学院法、英双语专业。研究兴趣集中在翻译学、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有口笔译认知过程、术语学、机器翻译译文质量评估、认知语义学、语篇理解和知识构建等。代表性研究成果有:完成国家社科项目1项;完成教育部、北京市等省部级课题4 项;完成校级和横向课题10余项;先后出版《计算机辅助口译学习系统研究》(中文)、《口译认知过程研究:问题与展望》(法文)、《文学翻译的语言学标准》(法文)、《语篇理解与知识构建》(法文)专著4 部;合作编著《探索全球化时代的口译教育》、《跨学科视野下的术语学研究》、《国外术语工作及术语立法状况》3 部;发表《西方口译认知研究概述》、《口译认知过程中deverbalization的认知诠释》、《论同声传译研究方法》等代表性论文20余篇。

04

讲座人:王飞

讲座主题:拉美学术研究方法: 以covid-19冲击为例

讲座时间:2021年7月12日下午13:30-15:00

讲座地点:腾讯会议 (会议号: 683 371 275)

讲座内容提要: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拉美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叠发,地区形势复杂、多变。作为外围国家的代表,拉美国家自融入全球化以来,初级产品价格多变和资本流动逆转频发应接不暇,拉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往往聚焦于外部冲击而忽视内部结构性问题。结果是这些国家难以获得价值链上的向上位移,也无法通过强化金融稳定应对危机。随着抗疫周期拉长,疫情触发各领域的风险挑战交织叠加,有可能演变为一场制度性、系统性的危机,拉美需要裂解和重构。基于上述背景,拟以此为案例,以区域国别研究为对象,深入探讨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的统一。

嘉宾简介:

    王飞,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巴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辽宁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全球经济治理、拉美经济。已出版专著一部,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目前,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区域性公共产品视阈下中拉在‘一带一路’框架内的金融合作研究”,研究重点是全球金融治理、拉美国家的“去工业化”。

05

讲座人:刘洪东

讲座主题:从国际理解力到全球胜任力--新时代中国青年走向国际组织核心素养

讲座时间:2021年7月14日下午13:30-15:00

讲座地点:腾讯会议 (会议号: 999 628 940)

讲座内容提要: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培养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高素质国际组织人才是践行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关键一环。国际组织人才是面向世界的复合型国际化高端人才,对青年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努力培养国际理解力和全球胜任力,积极投身全球事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嘉宾简介:

    刘洪东,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语教学法、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语言与文化传播,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国家语委、教育部人文社科及山东省社科等项目,主编或参编多套教材,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或资政报告二十余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

排版| 廖梦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