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村BA”,是把乡村篮球打造成与CBA齐名的体育赛事;安徽马鞍山市的“村赛马”,则是发展壮大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的竞赛机制。
3月4日,马鞍山市首届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赛马”大赛(决赛)鸣锣开赛。去年11月份以来,通过“乡村申报—县区(园区)审核—市级复审—实地评审”等程序,确定12个项目进入决赛。
决赛中,12个参赛项目逐一登台。经过VCR介绍、负责人陈述、现场答辩、评审打分等环节的激烈角逐,含山县清溪镇白衣村茶产业基地项目、博望区博望镇滨湖村“金土地”项目获得一等奖。决赛现场,村企共建签约仪式举行,为村集体带来了一批实打实的资源支持。
赛出“精气神”,谋实“双增收”。自此,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马鞍山路径”上,又现“万马奔腾、你追我赶”的崭新气象。
01为何要“村赛马”?如何更上一层楼,还须再添精气神
马鞍山推行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赛马”机制,经验来自该市当涂县石桥镇的“赛马大会”。
时隔一年,再到当涂县石桥镇探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又看到了一个个“无中生有”的新项目,再次感受到人人谋项目、村村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在当涂县石桥镇团月村金线莲种植基地,5万株植株小巧、叶脉金黄的金线莲正在茁壮成长,一旁的工人正忙着对组培好的金线莲幼苗进行清洗、消毒。这已是团月村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新上的第二个项目。村党总支书记占阳说:“‘赛马大会’倒逼出精气神,也为新上项目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扶持。”
那是2021年12月,该镇拉开第一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赛马大会”序幕,要求每个村至少谋划上报一个集体经济经营性扶持项目进入镇项目库,倒逼村党组织结合本村实际,用心用情用智谋划项目。
经过半年时间的运行观察,2022年5月12日,该镇第一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赛马大会”摆开擂台。15个村党组织书记带着精心谋划的项目作品,采取现场PPT汇报的形式,结合本村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规划,从总体思路、项目概况、建设内容、预期收益、风险防控等方面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陈述,评委对各项目逐一“挑刺”提问,汇报人对评委提问进行答辩,最终评委组对项目逐一打分。
“‘赛马大会’带来了‘等靠要’到‘比着干’的变化。”石桥镇党委书记戴践说,2022年全镇15个村实现集体收入1282.56万元,增长10.33%。今年力争15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450万元,力争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的村“保6争8”。
▲丹阳湖盛农农场的丰收现场(资料图)
石桥镇一场“赛马大会”带来的变化,令人为之一振。近年来,马鞍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深入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培强扶优消薄”工程,全域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双领共富”行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培育了一批优质集体经济项目,推动了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2022年,马鞍山全市411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均突破75万元,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达6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63元,均位居全省首位。
如何更上一层楼,还须再添精气神。于是,马鞍山市将当涂县石桥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赛马”机制的经验推向全市。省委组织部农村组织处处长程克志就此评价说,此次大赛充分展示了马鞍山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成效,展现了乡村干部较高的能力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很好地回答了“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
“村赛马”,谋的是项目,赛的是干部。其较劲程度,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村BA”。02“村赛马”带来什么?一江两岸“赛马”起,你追我赶“风潮”涌
“去年我村在‘赛马大会’上名落孙山,一年多来,全村上下憋着一股劲,聚精会神谋项目,只想打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翻身仗。”在今年石桥镇第二届赛马大会上荣获一等骏马奖的团林村党总支书记徐孝文难掩激动之情地说道:“赛马比拼,赛的就是成绩是亮点,拼的就是想法是思路,就是要我们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将别人先进的思想做法融入我们的工作中。”
团林村共有1146户4159人,全村耕地面积4908亩,人均耕地仅有1.18亩,村内耕地面临着几大亟需解决问题。
一是“耕地流失”找回难。一方面劳动力大量外出,年轻人不愿种地,老年人无力种地,耕地只能面临撂荒或者低价委托散户经营的结局。另一方面随着村内水产养殖、蔬菜种植等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耕地“非粮化”的问题。
二是“地块零散”不连片。村内耕地地块普遍偏小,平均每块地块面积大约只有1.3亩,100亩以上集中连片耕地仅占全村耕地面积的15%,从而限制了农作物的成片高效种植,只能选择零散化的种植方式。
三是“耕种低效”亩产低。受土地分配和地形地貌等原因的影响,村内耕种多以人工为主,农业机械化率较低,农业亩均产出不高,整体种植成本较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已经迫在眉睫。
▲石桥镇谢公村、团林村及团月村等3村抱团发展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方法总比困难多。今年年初,团林村“两委”干部商讨决定,谋划并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农田提升项目。说干就干,村里累计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党员及种植大户会议10次,村民组会议24次,上门动员村内每一位农民主动委托村里统一流转土地。最终,这个农户增收、村集体创收的项目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农户一致同意委托“团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代理3150亩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由合作社组织集中对外招租,并于近日通过争底标的公开竞标方式,完成了5个标段、1564.99亩高标准农田的招标工作,年租赁价达到了1491225元,亩均价格实现了951元,最高的一段每亩高到1003元。
“赛马”从基层来,“赛马”到基层去。马鞍山不仅在市级层面建立起“赛马”机制,县区级、乡镇级层面也陆续建立起来,形成梯级“村赛马”格局,让每一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都能找到各自的“赛道”。
“一马当先”是马鞍山的城市精神。“村赛马”,既是这种精神的赓续,又是这种精神的创新。
03“村赛马”的目标追求?集体村民“双增收”,共同富裕“舞龙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新型集体经济是实现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
▲ 和县历阳镇兴圩村村民身穿防水服,在藕塘里忙碌(资料图)去年,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给石桥镇团月村带来了5万元分红。春节前夕,村里从这笔分红中支出一部分,购买米面油,送到了全村75岁以上的老人家中。其余资金今年全部用于村基础建设,全村人尝到了产业多元发展的“甜头”。
石桥镇沛东村的甜叶菊种植项目,除去成本,去年收入共计3万余元,今年村里用这笔钱安装了150盏太阳能路灯。今年在村民们的支持下,再扩种几十亩,还新上了甜叶菊加工项目,在基地和加工厂房打工的村民有20多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实现集体、村民“双增收”。
含山县运漕镇通过发展含山大米种植、芡实种植、晶翔食品加工等集体经济产业,已带动本地村民就业1000余人,其中脱贫户80余人,人均年增收3~5万元。
和县历阳镇兴圩村发展黑木耳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十万元到百万元的跨越式增长,还吸纳带动了近50名脱贫户及居家待业人员就业,有效促进了村民增收。
博望区博望镇红阳村以“公司+村委会(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白叶一号”千亩茶园和山宁村纯净水生产项目,新增就业岗位300余个,带动群众增收100余万元,为村集体增加收益15万元。
马鞍山正着力探索新型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路径:
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严格做好农村集体资源确权;
创新多元模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支持发展“集体+合作社+企业”“集体+家庭农场”“集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元模式,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形成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强劲动力和坚实基础;
优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环境,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要素赋能、金融创新等方面加大改革、支持力度,推动集体经济创新发展。
编 辑 / 王心怡
校 对 / 戴国文审 核 / 秦 俊审 签 / 陈 峰总监制 / 杜维斌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