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旗下平安好医生赴港上市, 这个日缴税3亿的巨头已转型科技公司

黄钱钱 正和岛 2018-09-08

它是国内最早拥抱Fintech理念的公司;

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比特币,这家公司早在2013年就开始布局,2016年,成为国内首家加入R3国际区块链联盟的中国企业;

国际权威人脸识别数据库,LFW认为排名世界第一的人脸识别技术既不是来自于苹果,也非谷歌,而是它——他们的科技产品可以做到通过声音确认客户的身份,并通过分析面部表情来判断人是否在说谎,深圳机场识别犯罪面孔用的就是这项技术……

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想到,这么具有科技范儿的公司竟是中国平安!


提起平安集团,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家很赚钱的险企。

平安的董事长马明哲和马化腾、马云被业内称为“三马”,但因前者更加低调,因此,很多人会忽略掉这个企业的地位。

《财富》杂志每年都会发布“世界500强排行榜”,这份榜单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权威的榜单。2008,中国平安初次入榜,排名462位。经过十年的努力,平安在去年一跃成为39名,挤进前40名。而另“二马”的企业腾讯、阿里去年首次登榜,分别是462、478位。

同时,随着去年平安的股价节节高升,它跻身万亿市值俱乐部,稳坐全球第一大市值保险公司。但如果稍微了解一下现在的布局,你绝不会把平安只定位于一家金融公司。1月29日,平安旗下医疗科技公司平安好医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日本软银集团赶在其上市前投入4亿美元。

而平安旗下的陆金所、金融壹账通也接连爆出分拆上市的消息。

今天的平安早已不是大众眼中的那个“卖保险的”,而是横跨金融各个领域的科技集团。

30年前,当马明哲带领着18个人,在中国蛇口一个400平方米的小屋里起步的时候,他恐怕也没想到公司有朝一日,员工会增加到180万人,客户2亿多,年营收接近9000亿,光每天交的税就有3亿元。


1

最能折腾的企业

如果了解平安的发展史,你会发现恐怕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比它还爱折腾,这是从诞生于中国蛇口的那一刻,从娘胎里带来的气质。

1988年,马明哲领导平安从产险开始,逐渐走出蛇口,走进深圳,进而走向全国。此后,平安又受台湾保险业启发,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个人寿险业务, 但几乎每进入一个新领域,平安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意味着什么?可能吃到甜头,也可能被螃蟹夹到。

马明哲自己被夹的次数就不少。早在1993年,马明哲就明确了平安综合金融的战略。但枪打出头鸟,上级多次给平安施压,否定这条路。马明哲心里清楚,这是未来趋势,不能轻易放弃,他的策略就是“拖”,上级不给批牌照,但也没发红头文件说撤,就先干着。

为此,马明哲经常去找监管部门的领导,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见到领导后,刚一开口就被轰了出来,那段时间经常是半夜回家。员工都觉得这个老板太憋屈——成天在外面磕头作揖,为了说上几句话,站街上等到半夜。但马明哲却说“为了公司长远的发展,我情愿给人家下跪!”

最后,拖了将近九年,到2002年,国务院才正式批准平安成为综合金融控股试点集团。

至此,平安保险在综合金融的道路上所向披靡,并且具备普遍意义上的“金融全牌照”(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租赁),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几家全牌照企业之一

但这还不是平安最有想象力的地方,当很多传统行业还在对“互联网+”、“科技+”犹豫不决的时候,平安已经早早地蜕变成了一家以科技驱动的金融集团。有分析认为,互联网加社交催生了腾讯,互联网加电商催生了阿里,而互联网加金融所能诞生的金融科技巨头,只能是平安集团。

2011年,平安创办陆金所,仅用了四年时间就成为迅速成为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线上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2012年,马明哲联合马云、马化腾,一起创立了中国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这家企业众安保险终上市, 仅用了四年时间就已经市值超过千亿;

2014年,创办平安好医生,位列中国互联网医疗领域第一,日前已经赴港申请IPO;

2015年,创办金融“一账通”,如今成为服务超过450家银行、2100家非银金融机构的云服务平台,

2015年,平安医疗健康管理公司成立,这个从平安养老险孵化出来的医保云服务平台,已经覆盖全国250个城市,服务人口超5亿;

2016年,加入R3联盟后,平安与全球最大的40家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分布式共享分类账技术的开拓性商务应用。目前平安的两个区块链应用已经上线并开始了真正的交易,完全走在了科技金融的前沿。

在马明哲的超前战略部署下,目前平安拥有中国金融机构中规模最大的数据平台和云平台,它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远远领先于行业所有公司,马明哲明确要求公司每年在科技领域至少要投入百分之一的资本,这意味着平安去年的投入超过70亿元。

目前大数据科学家超过500人,科技研发人员超过2万名,拥有金融、医疗专利申请超过3000项,从专利量来看,在中国金融机构中排第一、在全球金融机构中排第二。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研究,从30年的长度来看,从小做到大的企业80%都不见了,从单一到多元进行跨界发展的企业99%都不见了。

平安集团业务涉猎之广泛,业务发展之迅速,绝对是整个世界商业发展史上极为罕见的。

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平安?

如果我们视野放得更广,它借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三十年无疑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外因终究不是决定性的,一定是这个企业自身某些独特的气质造就了自己。

是什么能够让这个企业能够永远不断自我革新,蜕变,又不断自我突破,再蜕变?

我试图去寻找平安成为世界顶级公司的一些关键的成长密码。

2

君子,善假于物

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曾经有句名言,“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马明哲显然深得其中精髓,他有一条“过河理论”:假如河上有桥,我们就不必摸着石头过河,付一点过桥费就可以快速通过,这样既赢得时间,又避免风险。

像这样的“桥”,在平安的整个发展史上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993年,平安与摩根、高盛合作,不仅解决了发展综合金融最需要的资金问题,而且平安在行业内的多个第一,不少都来自外资股东的启发。

后来,平安聘请了国际知名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彼时平安是境内唯一一家聘请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初次合作,这家事务所对平安的报表足足提出了200多个问题。

这样的做法,不光同行觉得“小题大做”,连内部也有人认为这是“自寻烦恼”。多花一大笔钱,请人来给自己挑刺?但是,平安高层认为这是企业走向国际必须补上的基础课,必须要付出的成本代价。

1998年到2000年是平安的变革发展阶段。这时候的平安发展很快,业务也很超前,但管理上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怎么办?马明哲依旧是请懂行的人又来“搭桥”。

这次请的是世界一流的咨询顾问公司麦肯锡,马明哲说,“直接学习世界最先进的东西就等于是走捷径。”

但“美国的经验适合中国吗?”、“公司花这笔百万之巨的费用值不值得?”类似的质疑声,不绝如耳。

马明哲进一步说服董事们,他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只要用正确的方式加强管理,保单持续率只要能够提高1个百分点,或者少一个机构发生重大失误,这些费用一年就能回来。

但是变革往往是有阵痛,马明哲亲自带队,为改革摇旗呐喊,他自己的办公室直接挂一个“改革之年,谁执虎头”的条幅。

这次合作也成功了。和国际顶级机构合作把平安的思维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目前平安的精细管理甚至到了这种地步:一个数百人的部门领取稿纸,都以张为单位,一张纸正面使用完毕,再使用反面,已成惯例

无独有偶,另一家同在深圳也还名不见经传的民企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也花了高达5.6亿的咨询费,从IBM请来了300多位的顾问,帮华为解决流程问题。仍然是一片质疑声。二十年后的今天,华为去年的营收达到了7000多亿,也成为了行业内当之无愧的龙头。

为什么很多中国企业都想走出去,成为国际化大公司,但最终效果却不理想呢?

很可能一开始的格局就差开了。平安的一位元老级老员工回忆说,1993年,他刚加入公司,马明哲就说平安要做国际化的大企业,虽然当时几乎没人相信。但是马明哲一直没有忘记这个初心,所以愿意花大价钱。如果不是看得更远,谁会在一开始就瞄准了世界巨头的标准?

2002年,平安集团又开始了与汇丰集团合作。彼时,汇丰已经有了137年的历史,而平安才不过是14岁。签约仪式上,一向理性的马明哲罕见地选择了一首浪漫的曲子《费加罗的婚礼》。

同样,这次合作,马明哲再次看到与国际标准的差距,也“正是因为有汇丰这个参照物,平安避免了很多弯路。”

弯路走少了,平安开始逐渐超车了。

2002年,汇丰的利润、市值等指标是平安的15到20倍,而到了2017年12月,平安买入汇丰控股5.01%股权,成为这家欧洲最大银行的第二大股东,此时平安的市值已超过汇丰。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对于小企业来说,快速发展壮大的捷径就是不断地与世界最先进公司合作。也正是因为过去三十年,马明哲一直将汇丰、花旗等国际金融机构作为参照系,平安才能成为超越他们,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保险集团。

而未来三十年,平安要成为一个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它现在又在拜师了,现在对标的是亚马逊、谷歌。很多金融大佬或多或少有点看不上互联网起家的企业家,但马明哲却称BAT为前辈。

3

招人锲而不舍 用人不拘一格

但外界终究只是工具,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功夫。功夫靠谁?靠自己的员工。马明哲深谙此道,2013年,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和马明哲一起吃饭,他问到,“你管理平安万亿资产,有什么秘方?”马明哲的这句深深影响了这个地产巨头——“我能有什么办法,只不过是我喜欢用最优秀的人罢了”。

早在1996年,平安就开始了一个声势浩荡的求贤计划,当时重金挖来了麦肯锡首席顾问张子欣,其后,安达信最年轻的高级合伙人汤美娟、林肯金融集团高级副总裁史蒂芬·迈尔……平安短短几年内吸纳了50多位外籍精英进入管理层,这个数量占国内保险行业的90%。

再之后,梁家驹、费莫雷、吴世雄、计葵生等业内“大拿”前赴后继,在中国大型企业中,平安的国际化程度始终位列第一。

知名财经作家秦朔曾经这样评价,“马明哲求才若渴,谁在行业里冒尖了就会被他盯上,他可以让猎头公司的高管在你办公室楼下的咖啡店上班,一两个星期天天找你说喝杯咖啡,从来不怕被拒绝。

平安集团一位管理人员也形容马明哲做什么都“抠着时间”,唯独见人时格外大方,而且马明哲看人不拘一格,各行各业的精英他都要。

被称为马明哲的“左膀右臂”的孙建一就是被他亲自挖过来的。当时的孙建一已经是人保局级干部。而人保是当时国内最大的保险公司,而孙建一又是领导,过着的是“出入有专车,吃饭有食堂”的潇洒生活。但马明哲认准了他,隔三差五地去“骚扰”,最终,孙建一加盟平安。

亚洲保险之父香港人梁家驹加入平安的故事也颇为传奇。据《大道平安》记载,当时梁家驹在接到猎头电话时,就直接打给马明哲,“我们这么熟了,还要通过猎头公司吗?猎头说有一家内地保险公司要请我,我一猜就是平安了,你们请得起我吗。”那时的梁家驹是香港著名的五位打工皇帝之一,钱对他来说已经不是很重要了。马明哲每次和他谈话前都要事先准备几个小时。从民族大义谈到对内地保险业的责任与使命。梁家驹当时56岁,头发花白,儒雅清瘦,不喜欢打高尔夫也不看电影,却喜欢太极拳和老子的《道德经》。

虽然马明哲挖人的方式看起来“肉麻”了点,却很奏效,梁家驹被说服了。平安也在业内形成了“聚贤纳才”的口碑。

而且,马明哲对于员工非常慷慨,年薪过千万的人有好几位,这种高薪一度收到了外界很多的质疑。但马明哲却不断地对外公开回复说:平安高管创造的利润够给他们发500年薪水。

平安集团还有一个“倦鸟归巢”工程,出走的人如果回来,仍旧能够委以重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马明哲眼中,人才是在平安不应该有任何边界。

4

“去年的马明哲,领导不了今年的平安”

在平安,1到N的开拓靠的是顶尖人才,但是从0到1的突破却只能靠马明哲自己。平安每进入一个新领域,他都是第一个进去研究的人。找领导、和外资谈判,也是他带队打头阵。业内曾评价称:一个人弄懂一个行业已经不容易,马明哲是保险、银行、信托、互联网、科技样样精通。

平安好医生董事长兼CEO王涛回忆,自己第一次见马明哲,发现眼前这个60多岁的老头对互联网医疗理解得深度超过行业内绝大多数人,而他想做“医网、药网、信息网”这三网的想法早在十年前就开始思考了。

平安内部一直有种说法:平安的发展跟不上马明哲的思路。为什么?

事实上,马明哲坦言自己在驾驭平安这艘巨轮时,经常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他会经常对自己进行“苏格拉底之问”——自己的努力是否足够?能力是否足够?心胸是否足够?

马明哲的心胸众所周知,要不然也不会能够吸引到全世界的人才围在身边。他的努力程度也是让人震惊的。

30年前,他从26个英文字母开始学起,把《新概念英语》里近万个单词,都记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后来一捆捆卡片装满了一个大纸筐。当时,谁问他,哪个单词在《新概念英语》第几页第几行,他大概都可以告诉别人。

马明哲去保监会开会,即便是领导讲话,大家都司空见惯了,他也会认认真真地坐在第一排,用用iPad一张张拍下来记录。

马明哲工作上非常勤勉。他平均每天工作13到15个小时,处理500多封邮件,其白天办公时间通常排满了各种专题会议及重要接待。绝大多数邮件必须要下班后去处理,有时出差在外或晚上有公务接待,邮件就要到晚上10点后开始处理。如果是特别重要的事,他写的回复邮件比请示人的内容多好几倍。

他从来没有觉得时间有富裕的时候,站着跟人交谈时,最后一句话永远都是大步走后扭头说的。

而在生活上,他是一个要求极其简单的人,孙建一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笑称:“他不太讲究吃,经常吃汉堡包。点菜都不会,也不太会喝酒。”

马明哲说,要保持学习的热情,成功没有捷径,勤奋是最朴素最实用的办法。

这种勤奋背后是源于一种忧患意识。就像任正非经常思考“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马明哲也天天强调“非变即死”。

泰康人寿保险的董事长陈东升曾讲过一个故事,他在北京开会碰见了马明哲,赞美平安能够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稳健的增长。但马明哲回公司后,却给员工洗脑“以前避免了,不代表现在,大家一定要有忧患意识”。 他甚至要求公司管理层每人买一个雕塑青蛙放在桌子上,警惕成为“温水青蛙”。

马明哲说自己的任务就是带领全体班子,确保 “从上至下时刻保持危机感”,因为危机感驱动创新,而创新才能确保公司越走越好、越走越长。

他自己常常思考的问题是,十年后的平安——“我这辈子不想做别的事,只想把平安做好,让这个民族企业和国际公司一样好,甚至比他们还要好。”

他最大的愿望是,当平安跨过100年后,后人提起那个叫马明哲的人会说,嘿,当初那个人干得不错。

作者:黄钱钱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