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撞枪口就查谁!市委书记重磅讲话:向“耍权威感、玩潜规则、搞假担当”开刀!
编 辑:余心丰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近日,一段公开讲话刷屏网络:
“要剑指找存在感、耍权威感、玩潜规则、搞假担当、乐守摊子、轻规纪法等6种问题倾向。”
“刀刃向内,开展‘副局长现象’整治专项行动。”
这是10月8日烟台龙口市“副局长现象”整治专项行动推进会议上,龙口市委书记吕波的一段讲话。
对于此次专项行动,龙口市融媒体中心“放下狠话”,市级领导要敢于“唱黑脸”,直截了当指出分管部门领导同志的问题;部门班子成员间相互批评,要出于公心,真点问题、点真问题,不能“看人下菜碟儿”;谁往枪口撞就查谁,谁有问题就处理谁。
这种自我批判、自我革命,既是敢于亮丑,也是敢于亮剑。对于干部队伍建设、对于营商环境、对于政府工作,这位市委书记到底想明白、讲明白、做明白了什么?我们不妨一块来看看。
龙口市委书记吕波,图片来源:龙口市融媒体中心
何为“副局长现象”?
第一个问题:
龙口市委书记吕波提到的“副局长现象”,指的是什么?
在“龙口市融媒体中心”早前的一篇文章里,曾给“副局长现象”下过定义,主要有6种:
找“存在感”。把“服务”二字抛在脑后,该按程序例行办的事却迟迟不办,要等一等、压一压、拖一拖,不当面汇报不办事、不请不办事、不求不办事;
耍“权威感”。摆谱子、拉架子,官不大、事不少,不懂装懂、懂了装大,说话压人甚至噎人,颐指气使、盛气凌人,不让别人说话,不听别人意见;
玩“潜规则”。借着手中的权力吃拿卡要,不请、不拿、不吃不办事,想方设法出难题、设障碍、使绊子,拿着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个人利益;
搞“假担当”。表态多、调门高,玩虚的多、做实的少,看似积极上进、实则表演作秀,挂空挡、放空炮,当“二传手”,整天处于“躺平”状态,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不推不动,推了也不动,宁找千个理由不干,不找一个理由实干;
乐“守摊子”。不敢尝试、不思进取、不愿突破,习惯于老办法、老思路,求稳怕乱、拈轻怕重、等待观望,虽然不犯事,但也不顶事,还拿条条框框挡事,在别的区市能办成的事,在这里却办不成;
轻“规纪法”。个别人员不知敬畏、心存侥幸,无视法纪法规,在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下仍然胆大妄为,明里暗里“伸手张嘴”,存在权钱交易,甚至权色交易的情况。
图片来源:龙口市融媒体中心
我们注意到,此次“副局长现象”整治专项行动由龙口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整治范围为市直各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参与班子分工的科级干部(不包括部门主要负责人)。
但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刀刃向内、整治“副局长现象”呢?
上述评论文章也给出答案,龙口市正处于全面求强、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要想实现更高更强更好的发展目标,必须有过硬的作风作支撑。
关键动力在干部队伍。其中,“副局长们”作为市直部门领导干部中的最大群体,担负着上级组织厚望和广大群众重托。因此,“副局长们”的作风能力、精神状态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
“龙口干部队伍,无论是部门‘一把手’、一般工作人员,还是‘副局长’,主流都是好的,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攻坚勇气足。”
但上述评论文章随即话锋一转:
“但也必须毫不客气、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干部身上,官气太重、状态不佳、缺乏拼劲。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找存在感、耍权威感、玩潜规则、搞假担当、乐守摊子、轻规纪法的问题倾向,就是不折不扣的‘绊脚石’‘拦路虎’,成为服务群众的‘中梗阻’,甚至沦为徇私枉法的‘糊涂蛋’。”
“对于干部队伍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慵懒散、等靠要等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零容忍、零放过,谁往枪口撞就查谁,谁有问题就处理谁。”
“必须动真格、下猛药、出重拳。市级领导要敢于‘唱黑脸’,直截了当指出分管部门领导同志的问题;部门班子成员间相互批评,要出于公心,真点问题、点真问题,不能‘看人下菜碟儿’。”
……
我们注意到,这已经不是龙口市第一次“刀刃向内”自我革新了。
在此前7月的全市半年度工作总结分析会议上,本是一场谈观点、谋对策、提建议、作部署的工作会议,但参会者发现,会议的形式和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几个细节:
比如,会议座次是按照2022年上半年考核成绩高低进行排列的;
从市委各常委到各副市长,所有人均采用PPT演示,在有限时间内,将分管领域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明白讲清楚。现场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照本宣科读文件;
同时,综合排名靠后或单项工作垫底的镇街、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公开作表态发言。
这在过去是没有的。目的都是导向“优赏劣罚”“让吃苦者吃香、让优秀者优先、让有为者有位”,最终锻造出一支“本领高强、业务过硬、作风过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铁军。
好作风是战斗力,更是生产力。所以说一千道一万,龙口市的种种举措:
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干事、创业。
怎么有利于干事、创业,那就怎么来。
做企业家的“娘家人”,
让他们“上主席台、领奖牌、站C位”
山东龙口,从地图上看,像一条巨龙昂扬着大嘴,故名龙口,是山东省烟台市代管县级市。
而区域经济的发展,除了上述提到的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
企业和企业家。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是市场经济中的“关键少数”和特殊人才。
正如经济学家张维迎所言,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来自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特别是企业家资源的重新配置:从政治转移到工商业。
而这些年,尽管营商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部分地方政府的科层还是过多。有些企业家反映,某些机关真是“庭院深深深几许”,一个问题按照传统行政层级走一遍,恐怕要等到“猴年马月”。
少数地方对待民营企业仍有不足之处,欠缺契约精神,缺少法治、服务意识。比如,上一年推出的政策,或许下一年就“翻了烧饼”;与有关部门签的合同,可能突然被作废;有的地方仍存在“卷帘门”“旋转门”等现象,对民企还存在偏见,不能一碗水端平。
此前,已经有不少省市区“推陈出新”、力争改变这种情况,比如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在对当地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时,安排企业家为机关部门颁奖,打破过去由“上级”给“下级”定位次的惯例;
再比如,安徽芜湖一周举办一次畅聊早餐会,把全市企业家都请来,没有官话套话,只管提问题、说困难,这种形式成了政府领导和企业家们交换意见的重要抓手。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创新创业的活跃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哪里营商环境好,项目、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也就往哪里流。
因此,企业家流汗出力,党委、政府必须给力。我们发现,龙口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心得。
“崇商”一直是龙口的城市精神。今年7月,龙口市委、市政府还特地给企业家写了一份公开信,“龙口之所以能够在百舸争流中逐浪前行、领航发展,广大企业家功不可没、居功至伟!”
“要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保护企业家,想企业之所想、帮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难。”
理直气壮地为企业家“站台、撑腰”。在与企业家的关系上,龙口要求干部要懂得“亲企安企优企”。
为此,下了不少“狠功夫”。比如,会见企业家,表达出的态度、姿态很重要。如果企业家来了,按照“官职”安排会见,无疑还是一种官本位思想。
而在龙口连续两年的全市工作总结、动员大会上,都邀请为龙口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企业家们在主席台上就座。
今年5月18日,龙口先后邀请20多位企业家,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面对面交流,其中不乏一些尖锐问题。会场氛围时而紧张、时而激烈,最终记录下企业家诉求和意见共36条。
在两天后的全市服务企业发展大会上,龙口市委书记吕波直言:
“对在税收、社会责任、职工权益等方面作出贡献的企业、企业家,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让企业家上主席台、领奖牌、站C位。”
“要当好企业的‘娘家人’。”
如果政府不主动去做这些事,市场经济和所谓“企业家精神”,不会像变戏法一样自动出现。
而观察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当地标杆民企的发展。企业家只有在哪里能“安心”,企业才会在哪里“安家”。
龙口的龙头企业——南山集团,前身是龙口东江镇前宋家村(南山村前身)的村办企业。
上世纪70年代末,这个小山村穷得“肚中空荡荡,山上溜溜光”。时任第三生产队队长宋作文,带着大家从做豆腐、糊水泥袋、拔玻璃丝,到办起棉纺厂、铝业公司,在做大后并没有离开这片土壤,最终发展成千亿企业,是山东首家拥有3家上市公司的企业;南山村也被外界认为是仅次于华西村的“天下第二村”。
尊重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绝不是一句口号,绝不能仅仅是形式上、层面上、表面上的“坐头排”,也不单是讲话中、文件中的“重视尊重”。
领导干部不能只是躲在办公室里对着一堆汇报材料“挂图作战”,而是要在心中真正让企业家“站C位”,大家最终看的还是实际行动。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还得在工作的主战场——项目上来进行检验。否则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
龙口来的是真的:比如,推行一种叫“大专员”+“小专员”的企业服务机制,把政府干部的成长进步和企业发展捆绑在一起。
其中,“大专员”是指100名市直部门所有党政正职和部分副职,服务当年度按地方纳税额顺序选取的前100户企业;“小专员”是259名各镇街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及部分股级中层干部,服务百名重点纳税企业以外的所有规上企业及拟纳统企业共657家。
有啥问题直接找“专员”。截至目前,“大、小服务企业专员”已累计收集发展诉求超过290多条,已解决或取得进展问题逾185个。
其实很多时候,企业家并不苛求有一个多“壕”的政府,而更需要的是姿态,这个姿态就是切实地去倾听、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
而在有了实际行动外,最终还得看“实际疗效”,用结果来检验干事成效。
成绩也是实打实的,在人均GDP上,龙头市也到了“抬头过日子”的时候,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633亿元,同比增长5.4%,位居烟台各区市第一。
在最新公布的2022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中,龙口市是中国北方地区唯一一个进入全国百强县前十的县级市,位列全国第9;域内A股上市公司11家,数量位居山东省县域首位,无愧“江北第一县”。
可谓是“闷声发大财、深藏功与名”。但这还远未达到龙口心里预想的目标。它的雄心不仅是做山东省内的“上进生”,更要争做国内的“优等生”:
在“十四五”规划中,龙口提出到2025年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人均GDP突破3万美元的目标,后者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之列。
而这一切靠什么?就要靠上文提到的,龙口的干部队伍刀刃向内,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磨出一身服务人民、服务企业的真本领、真功夫,力争为自己贴上“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标签。
“龙口模式”的本质,其实就在于搞活关键的人、搞活环境,进而搞活了一座城。
结语
历史学家许倬云,对于政府和大众的关系,曾有这样一个比喻:
“在我看来,政府就像是一个骑马人、一个骑手,马则是社会和大众。
骑手不能为了跑得快而拿鞭子一直抽马,也不能让马站着不动或者到处乱跑。
最好的状态是政府要做一个优秀的‘骑手’,蓄养马力,缓缓前行,二者只有通力合作,才会走得更稳、更远。”
因此,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在干部。而担当则是干部的立身之本,是为政之基础、成事之要。
回到开头提到的亮剑“副局长现象”。可以说,每一场脸红出汗的自我审视、每一次自曝家丑的大会、每一篇向自我“讨伐”的檄文,都是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一种宣告,都是背水一战的决心显现。
只有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没有批判就没有进步,不把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中、摆到台上来解决,就不会有触及灵魂的改变。
敢于直面自我问题、敢于公开揭短的城市,大部分都迎来了蜕变、新生,最终都很行;相反,那些过度肯定自己、不允许有一丁点负面评价的地区,似乎都将继续沉浸在自我构筑的虚荣中,看不到自身不足和缺陷,也就意味着离退步、落后不远。
希望像龙口这样的自我批判、刀刃向内越多越好。
只有政府干部时刻保持自我革新的意识和行动,“一切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诚心实意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才会继续岁月静好!
参考资料:
[1].谁往枪口撞就查谁,谁有问题就处理谁!市委书记发话,整治“副局长现象”,澎湃新闻
[2].凡是说自己不行了的城市,后来都很行,秦朔朋友圈
[3].尊重企业家有姿态更要有内容,经济日报
[4].警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象,学习时报
[5].一位市委书记的早餐,为何被国务院点赞,华商韬略
[6].顶流安徽,决策杂志
排版 | 余心丰
审校 | 正风 主编 | 孙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