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芭与彩虹深夜悄悄拆除:亏了8年,倒闭前迎来客流顶峰

长江日报融媒体 长江日报 2019-03-30

陪伴了读者8年的独立书店

“德芭与彩虹”

于29日深夜在武汉天地全部拆除

消失前的这几日里

她牵动着无数爱书人的心

每天都有上千人来看她“最后一眼”




10月29日22:00,武汉天地,“德芭与彩虹”退场。

工人们带着锤子、铁锹,开始拆解书架、地板,这家小小的、最近格外拥挤的书店,还原了它的本来模样。

空旷,安静,80平方米的空间只剩毛坯,仿佛又回到8年前。

8年前,“德芭与彩虹”诞生。

网名叫“猫糊糊”的小个子女生陈嫚在豆瓣发起了一个同城活动,“就想开一家书店”。素未谋面的九个文艺青年聚在一起,集资在街道口珞珈山大厦开了第一家书店。

它新鲜:不出售畅销书、工具教辅书,不怕冷门古旧,只在乎真实有趣;它也细腻:装潢温暖别致,每个角落都有鲜花被用心摆放。


27日,闭店前的晴好周末,德芭与彩虹书店迎来了8年来的客流顶峰。这几天,每天不下1000人涌入,店主曾刚和店员们忙得都没时间喝水。

一开始曾刚只是想在关门前将书籍都处理了,没想到顾客们开始订购家具,桌椅、台灯、窗帘,就连木地板和书架也有人询问,想将它拆卸下来改装在自家。


门口的招牌被一位女士买走;宣布闭店的告示牌,也被一位客人抬走了。

“我觉得这些家具都用了这么多年了,卖给别人也不太好,但是客人们都说,留个纪念。” 

意外、感激、悲哀,曾刚只觉百感交集。


几年来,德芭与彩虹的5家店相继停业,当初的股东大多已退出。2016年,陈嫚因病去世。

陈嫚的先生——身为出版商的曾刚一直打理着这个店,他说,自己始终在用主业支撑副业,亏损也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湖北商人阎志曾撰文表达尊敬,他写到:第一次见面时就得知他们亏了200万。200万对于一对年轻的夫妻是什么概念?他们都不是富二代,一切来之不易,生活也很简朴。

“对于所有实体书店零售的从业者而言,这些年一直非常艰难。”曾刚表示,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盈利过。

这是书店非关停不可的理由吗?

“没办法,有些事已经超过了我的能力范围。”

房租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地产商下发了店铺转租的通知,留给曾刚的,只能是接受。

物业催着交接,今天已开始了全新的装修,将来这里可能变成一家酒吧。


金融业从业者胥灝女士是最后来看书店一眼的忠实读者之一。

她带来了在德芭淘来的一本书: 《汉口法国租界及其建筑》,猜测挑选这本书的人是否也是个对城市历史感兴趣的老武汉。

在胥灝眼中,德芭与彩虹是一个让人愿意逗留的地方,不像嘈杂的咖啡馆,这里严格规定“止语”。

墙内外仿佛一道结界,坐一下午,无人打扰。小雨时,她会在这里点一杯茶,直到黄昏再离开。

“我最后来的时候感觉挺悲凉的,周末来的,前所未有的拥挤,朋友问,这是在大甩卖吗?”胥灝女士眼眶忽然泛红:“感觉在这个世界里,好像已经没有容身之地了。”

16岁的高三学生薛琳柯喜欢独自来书店待着。

“我是一个不喜欢组队的人”, 带着黑框眼镜的少女,用海明威的一篇小说形容德芭: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读小学六年级的程颀茗给“德芭与彩虹”写了一封信:

“你知道吗?其他书店比你们有新意,每天都有活动,每天都有新客户,但你不像他们一样,你始终就是你。好吧,说了这么多,总感觉我们是一样的。就像别人喜欢彩色,我却喜欢黑白,别人都想考上好中学,我却想考上有朋友的中学。

就像我的妈妈,她本是一名教师,却去当了医生。离开武汉,独自一人在北京闯荡,别人觉得这可能是发疯,但并不是,她只是在过自己想过的日子。”

程颀茗说,这家书店教人做自己。12岁的她挺达观:“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只是宇宙的一部分。”


插画师米莫也在书店拆除前的最后一天回到了她的“老家”。

2012年,大学毕业的米莫偶遇了“德芭与彩虹”,当时正经历人生最迷茫的阶段。想全职画画,又不知如何养活自己,书店像一个避风港接纳了她:每周三天时间在店里打工,其余时间画画。

在这里,她遇见了人生第一位图书编辑,谈成了第一本书的出版计划。如今,她的作品《绘安静的地方》顺利出版并获奖。

和气的客人,不会因为她算不清账而着急;下雨天店还没开门,会碰到一大早就去签到的客人,大家相识一笑,就安静地在屋檐下躲雨;几个女孩子,在午后的阳光下修剪花枝,搭配着玫瑰花、绣球、洋桔梗……

米莫细数了那些美好的瞬间,有时候她会想,那种美好什么时候就没有了?

“但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德芭就像一个创可贴,贴在那里让我的伤口长好了,掀开它,我就可以再面对风雨。”


拆除比预计中提前了一天。

29日下午,41岁的曾刚大汗淋漓,抱着纸箱,忙着整理最后的遗物。

他说,店里的留言本已经积累了好多箱了,里面写满了读者的话。

有一对恋人,十年前买了一套绘本,他们没带走,约好十年后再来取。曾刚悄悄拆开了绘本,被年轻人的爱情和憧憬所打动。他决定,即使店关门了,也会一直为他们保留着。

“我们在做的是我们喜欢的事,何况还受到那么多人的喜欢,所以心里只有感激,没有遗憾。”

曾刚悄悄关掉了那盏亮了8年的彩绘玻璃小灯,那是陈嫚特地淘回来的。她曾叮嘱,这盏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关。虽说书店不是通宵营业,但她就想让这盏灯在落地窗旁亮着,为某些人留一个温暖的角落。


德芭还会开吗? 还是永远地消失? 

“也许美好的终会消失,但是你要把美好的东西放在你心里。”

对于那些孤独的、喜爱发呆的、热爱纸质书的、多少有点古怪的家伙而言,一家可爱的书店倒闭,是让人沮丧的。但正如曾刚所说,开店之初,敢想敢做的妻子陈嫚就宣布:一家小小的书店也可以改变世界。

“书店倒闭了,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还是失败了。我们不一定能改变世界,但可以改变身边的一小圈人。这一点我们已经做到了。

不管这个世界怎么样,我们自己做一些努力,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温柔一点,独立书店的意义也是这样。”


她们说

“我觉得是德芭把我惯坏了,因为它一直都在,让我觉得它就是理所当然的,其实很多问题一直存在,只是现在才浮出水面而已。”——薛琳柯

“我们也希望德芭可以通过卖一些文创品、销售饮品啊来弥补。大家都希望她能开下去。”——胥灝

“早就预料到这一天,但是当它真的关门的时候,还是觉得,接收不了。”——米莫

“店主应该也自己知道,它书店营销一定不比别的书店好,但它为什么不改呢,我觉得应该它就是倔强。”——程颀茗



急匆匆的年代里,告别总是随时在发生:

一条巷子的拆迁,一个夜市的关闭,一位大师的离世。

我们以为我们已习以为常,但那些孤独的时光,那些温暖的停留,那些灵魂的碰撞,没有人会真的忘记。

最后替那些怀旧的人说一句:谢谢你,再见。

文字:占思柳 编导:占思柳 图片/视频摄制:胡胜 

点击阅读更多▼


出品:长江日报融媒体 编辑:王戎飞 校对:童永忠

投稿:cjrb027@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