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爱与慈悲
由于时下世人精神空虚,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因此很多善良人呼唤爱,为了区别于世间的小情小爱,于是一个叫大爱的名词诞生了,许多宗教家,慈善家都这样讲,佛门也这样讲,慈悲一词讲的却少了。借用并随顺世间语,以提升世人境界,这固然是一片好心,可是这其中的一些微妙差别,若在见地上不搞清楚,很容易把佛法和世间法混为一团,并最终有意无意间淡化和消灭了佛法,因此有必要做一番梳理。
爱是俗世语,也是俗人的境界,一般指私人的情感。爱的对象一般都有特定的指向。我爱你你高兴,我若爱别人你便嫉妒恼火;你爱我我喜欢,你若爱别人我便和你急,这种爱意味着一种占有。爱某个人是如此,爱某件东西也是如此,这是一种贪执。爱极生恨,爱不成生烦恼,这种爱是烦恼之根,也是生死之根,是修行人应该戒除的。由于看到这种爱的过患,于是一些世间精英和宗教人士便试图扩展世人的心胸,让这个爱升华和净化。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这里便是指爱一切人,这便是所谓大爱,而耶稣教等更是直接称为大爱或博爱。这些提法都是以人为本的,这其中还有一种执著,那就是对人的执著,因此能够升华世间,却不能够出世间。这种大爱境界的人,自然会积德行善、扶贫助学、敬老爱幼做很多好事,积累大量的福报,从而活得坦然,充满喜乐,然而由于对人的执著,对于生命没有整体的和更究竟的认识,生不起出离心,因此来世必然还会投生人间,充其量成为一个有大福报的人而已。即使他有更高的境界,也只能升天成为天人而已,若想解脱轮回,完成生命的究竟圆满,那还是不行,大爱是人天境界。
慈悲则不然,慈悲是佛菩萨的境界,佛菩萨洞明了生命的真相,了解人世间仅仅是整个法界的一个层面而已,是六道中的一道,只是偏善的一道而已,人生是苦,并无可爱可乐之处,爱是恨因,乐是苦根,因此佛法是倡导出离心的。当然佛法也讲人身的可贵,说人身难得,那是因为得了人身才有机会听闻佛法,其本意还是为了出离。不仅如此,佛菩萨还知道,一切有相,皆是虚妄,一切世间,皆是生灭,即使天人境界也无可乐著,也不该执取。佛菩萨看一切世间,生生死死,轮转不休,众生流浪其间,全无主宰,于是心生悲悯,这就是慈悲心,慈悲是拔苦与乐,却与爱无关。佛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为什么这么讲呢?佛菩萨是证道者,证到了万法的空性,佛菩萨安住于实相,不与万法为侣,不在世间,于众生无有爱染,这种没有爱染的慈,叫无缘大慈;佛菩萨了知一切万法皆是空性的作用,不以万法为碍,不离世间,知道众生者非众生,并非离开本体另有众生,对众生无有厌弃,这种全体承担没有分别的悲,叫同体大悲。可见慈悲和爱乃至大爱不是一个概念,慈悲是出世间法,爱与大爱是世间法,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为了更清楚地阐明这其间的差别,我们不妨降低一个层次打个譬喻。譬如说某人养了一只宠物狗,他特别喜欢这只狗,对其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而对其它狗却漠不关心,这便是一种爱,这种爱会使这个人下一生投生做狗,因为他整日惦念狗嘛。而另一个人觉得只爱一只狗心量未免太小,于是他把这种爱扩充到一切狗,他养了一批狗,对这许多狗极尽呵护之能事,这便是大爱,这个人来生还是要投生为狗,因为他的八识田中种满了狗的影像,和前者不同的是他将成为一只富贵而有号召力的狗,成为一大群狗的领导。这里用狗和人来类比不大好听,但比较形象,好在如今很多人真的和狗称兄道弟称母道子地打成一片了,想必不会在乎这种类比。而慈悲则有本质的不同,慈悲是由于一个人认识到这些狗类太苦,太可怜,但由于它们的愚痴和麻木,对他们自己的可悲处境却浑然不觉,对其进行说教他们也不懂,因此这个人心生悲悯,他收养了大批流浪狗,给它们喂食,为它们疗伤治病,并想尽种种办法启发它们的灵性,希望他们转生为人,他对狗类只是关心、尽心,却没有丝毫的爱染,这便是慈悲的境界。这个人能将许多狗度化为人,而他自己却决不可能投生为狗。他知道即使一个下品下生的人也比一只大富大贵的狗地位高很多,一个人能享受人权,狗却不能。这样一讲,爱和慈悲的区别就显而易见了。
当然,一个词汇的意义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共识,不同的人完全可以为其赋予另外的意义,第三种境界的人完全可以随顺世间人的意乐,用大爱一词来表述慈悲,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人必须真正对慈悲的真意有透彻的理解,否则,慈悲就真的降格为大爱了,这样一来,出世的佛法就会潜移默化地蜕变为世间法,这是个大问题。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