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如何从一场协作培训开始,带动社群中“人”与“事”的正向循环?|协作同学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协作者后花园 Author 协作同学录
对话· 实录
慢慢看,全文阅读需要6-8分钟
雪原:那时候我是刚刚加入志愿者不久,谁也不认识我。我参与那个培训,我觉得还挺有意思,从来没有参与过这种形式。那时候带领者运用了协作的手法。但我们傻傻地啥也不知道,反正就是感觉挺好玩的,很有乐趣。 这个协作的培训结束了以后,我觉得整个华东三年真的是黄金的三年,所有的优秀、核心志愿者都是在那时候涌现的,那时候大家的联动也是非常的强。现在我真的是明白了,真的是行动基于连接,那个时候真的是种下了种子。 小正:开始正式开始有关参与式学习的四天培训时,我记得有一个环节协作者问我们:
后面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时候有了对协作者身份的自我认同,我觉得是当那两句话写上去的那一刻。
当时,我就感觉可能有一天也会变成协作者了。当时也没想着自己到底是不是协作者,就是想着赶紧把工作坊流程抄下来,运用在我和雪原负责的那四个小时培训中,妥妥带完就可以了。最后,这个流程应用到现场还挺流畅的。我们还在这个流程的基础上,增加带了一场烛光夜话。 -02- 出色伙伴的社群工作已经开展了这么多年,有这么完备志愿者成长体系,原来开展社群工作就是已经挺好了,那为什么要把协作带进去呢?你们当时还有遇到什么挑战,促使你们有这个契机去推动协作? 雪原:我觉得一开始志愿者都是靠爱发电。那怎么样的方式能真的把大家连接起来?我们团队也一直在探索的。很多时候想去借鉴商业公司那套管理方式,但是其实是走不通的。那些KPI、那些绩效啊,我们也尝试做,但是收效甚微。 所以一直在寻找一种方式,能够激活很多志愿者,我们也不是希望所有人都来参与,因为大家的兴趣点也不一样啊,也未必相同。但是我们都想激活更多的志愿者来参与到我们的行动当中。 小正:有些城市如果当地志愿者人数不是特别多,大家的配合度也不是特别高的话,如果要办一场分享会,基本上所有的压力都在主导人的身上。那么,他做完一次以后就感觉就是身心俱疲,基本上也就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去组织活动了。 慢慢地,当地的团队连一场活动也没有了,这个活动没有的话就影响着当地的社群的那个微信群,里面就是几乎就没人讲话,就只会变成我们的“广告群”,就全部就是文章的刷屏,没人聊天了。久而久之,报名我们全国培训的人也开始变少了,总部很难从报名者中选拔理想的志愿者。 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再回头去看我们画的这个培训体系。我们的“火箭”最薄弱的地方,就是一级跟二级。在地志愿者中不一定有是HR出生,或者是做过培训的。让他们在当地做培训的话,他们其实不知道该做什么。
-03- 学习协作后,对你们的面向社群开展的工作,带来哪些新的启发、新的思路? 小正:我们社群有一个主题叫“志愿者可持续性发展”。接着刚刚雪原提到的“用爱发电”来说,如果一直都是项目经理“命令”志愿者办好分享会。第一次他会给你面子,第二次给你面子,第三次他还会给你面子吗? 后来我发现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我们眼里就只有那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活动开展了没有?报名人数是多少?有多少是新人?注意力都在数据层面,并且拿这些去考核,志愿者达成了这个目标就可以了,我不管你用什么样的方法,你只要达成就行了,结果导致就是忽略了金字塔最上面这个目标——连接人与人之间关系,动员更多的人进来。 志愿者为了完成项目经理安排的任务,往往会变成都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他会感到越来越孤立了,到最后就不做了。他会在过程中,只能感觉到从自上而下的压力。当我接触了协作以后,就想有没有更多可能性。 就拿分享会举例,做分享会的话能不能兼顾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就是刚才雪原说,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建立关系,不要上来就说我们来做一个分享会吧,先把底层的关系给建立起来,创造一个从“我”到“我们”的过程。最开始建立关系,我们也没有抓手,每次就光只是吃饭聊天,没有一个明确的流程梳理,不知道怎么样能更有效地把想要的行动给落地。
协作者眼里的目标👆
我觉得在建立关系这个层面,协作参与是起到帮助的,我们通过团建、当地的志愿者培训,慢慢地把这个关系给夯实,慢慢地从“我”到“我们”。然后才是行动了,从一些小的、简单的一些行动开始,做一些娱乐的小活动。 新志愿者从一点点的事情开始被赋能,不光是他的项目落地了,而且收到了其他社群伙伴好反馈。大家的能量值就上去了。到他们的项目已经很成熟了嘛,他们就会愿意主动的去说,“我们来做一个分享会来挑战一下吧”,他们会把这个压力转化成为一个机会。 我们的目标也对应做了调整,我让大家更整全的一个角度来看这目标。复盘不仅是那个数据上的目标,而是复盘中彼此去支持,主动发现别人亮点。 2020年初,就是疫情一直在反复的那段时间,线下不能聚了嘛,我们团队志愿者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疏离,其实对我们志愿者团队是有很大的挑战的。后来是随着疫情缓解稳定,团队才好多了。当我们连接起来,活动就自然就生长出来了。
-04- 当你们开始实践协作后,在社群里发生了什么?对于你自己来说,又有哪些改变? 小正:这个活动是以前是没有做过的,也是不敢做的,2019年12月要办一个全国志愿者年会,当时来了300多个志愿者,带两个小时。大家从各个地方来,希望他们能认识更多的伙伴,建立一些深度的连接。 如果是以前的话,我是不会去接这件事情的,因为这个挑战太大了。我和雪原两个只做过30人不到的志愿者培训,你叫我现在去带个300人的,跨度太大了。 但是这一次的话,我在想这可能就是一个机会,我得抓住这个机会,一次性让全国志愿者能体验到(协作)。然后我和雪原就两个人就去带了,效果还是挺好的。 我不知道全场300多人是不是知道协作,但是他们认识了我和雪原两个人,那这就很重要了。在后面办第一届协作领导力培训的时候,去招募的时候,他们还是不知道协作是什么,但是我带过这个,他们也觉得这个如果能运用回去到自己的团队里边的话,也会很有吸引力。 所以招募的时候,就一个个的打电话跟他们说,这是什么,拉他们来参加培训。所以第一次做协作领导力培训的时候,完全可能就是基于这一次年会,然后再靠这么多年员工的身份、可能有些权力关系、这几年做志愿者的影响力,所以最后还动员来了大家。这是当时我做的比较苦的一件事情。
雪原:以前当地志愿者活动或者社群活动,并没有特别的流程设计,大家还是一个非常草率、原始的一个状态。 现在的团队里有三四个协作者,大家都会潜移默化的把协作推动到当地的活动中。社群小型的活动、线上的交流,我们都运用协作的方式,也是得益于那个《在线团队带领》那本册子,志愿者培训都会运用协作的手法。我觉得正是这些手法、理念的引进,让整个活动的感受,志愿者团建的程度,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小正:这个线上会议流程的石墨,在雪原做完之后,被各个地方“抄来抄去”的,从此成为标准版的线上的破冰参考,大家就不再害怕开会了。
雪原:所以协作这种就是鼓励大家自己来贡献智慧,自发地去思考,我觉得是非常非常厉害的。
-05- 组织志愿者参与的人数很少,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嘛? 雪原:这个其实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吧,你说短期能够解决,不见得能够短期解决。但是我觉得通过我们这一次次协作方式的培训,然后把一些状态或者参与志愿者的状态分享出去,让更多的志愿者能够看到大家变化,或者了解到培训的确很有意思。传播本身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让大家了解协作培训的一个方式。更多的人了解以后,参与的人就会多起来。 小正:我这边可能也有一个视角,就是每一次在培训的时候,就是比如华东区培训的时候,刚开始很长时间都很难有人报名。这是可能在三个星期左右都不到二十人,我都开始焦虑了,后面就跟每个分会的一些核心志愿者去动员。 我觉得他们不积极的报名,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当地一些新的志愿者其实协作的,就是参与式的培训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一听到培训这两个字,马上就想着要拿本子。 雪原:这个关键点是以前就是我们沿用老的方式在灌输,在填鸭,拿一些别人的经验拿过来。但是别人去走了戈壁,经历了很多刺激惊险的人生历练的东西,与我何干?我没有这个体会。对吧? 我觉得其实真正导致失败的可能并不是协作本身,而是我们自己这些在参与的人自己的放弃。如果我们有一天,选择了放弃啊,我想才是真正的失败。只要我们能够不放弃,总有成功的一天。 我们其实都是被这个协作召唤过来的。之所以说是被召唤的(是因为协作有更多的内核)。不是因为我学了一门技术,哎呀我要像企业管理技术一样,去管理志愿者,去管理这个那个团队,去那个整合这个构架,去创造更多的KPI,不是这一回事。 我们有时候我们是在追求。多元,但有时候自己未必能够做到身心合一,有时候做起事来特别机器化、工具化,丧失了一些人本身的这些东西。 古代那些大船航行的时候,那个船是靠一个很大的舵来掌握方向的。你想象一下那个船有多大,舵有多大,人是怎么操纵舵来让船航行的呢?所以古代的人发明了一个很聪明的办法,他在舵的中间挖一个小孔,去造一个小舵,这个小舵连着这个总舵的主轴。去驱动小舵的时候,就会方便很多。当小舵转动了以后,改变的并不是大舵的方向,它改变的是水流的方向。水流的方向成了很大的推力,最终让大舵也改变了方向,造成了船的前行或者是转向。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虽然我们协作的力量现在很小,但是我们可以运用小舵的力量来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实我们建立协作的团队也是这个初衷和目标,是为了让这个社群,为了让这个团队更好、更快地去发展。
-06- 你们有自己要完成的事情,机构有整体的目标,不同的志愿者可能想做的事情也不一样,你们怎么平衡这种不同人想做不一样的事情? 雪原:我觉得不是挑战,我们在参与Pracha老师带的培训的时候,最终都会有一个爱的能量的正念练习。你和他人有不同见解,你是去挑战他,对抗他吗?不是的,你是把爱的能量去传递给他。这本身就是打破权威性。可能我们的圆圈是不同的,但是我们有交合的地方,我们有边界的地方,有集合在一起。所以我不觉得是一个很难办的事情,只要去保持这个协作的基层概念,就是慈悲和爱,不是说去控制、胁迫、抵抗什么东西。我们最主要的是去帮助大家都能够来贡献智慧,帮助大家都能够发挥自己的能量。 -07- 彼此的关系为什么在协作中很重要? 小正:我记得我们机构进行第二届“协作领导力培训”结束以后,咱们做复盘时,我是感觉像是扑街了一样,我非常自责。然后雪原就主动说,可能是自己提前来做一些支持的工作,来分担我的担子。雪原这句话一下子就把我打动了。当时,我感觉到我们是一体的,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我要去做的,其实我可以分给伙伴。就是雪原很明确给了我一个信号,他有承担一些事情。那一刻,我知道我们的关系已经很紧密了。 雪原:如果当时我没有回应小正,整个出色伙伴只有小正一个人去了,那小正回来未必能有这样的动力来推动协作的带入我们机构。因为我们会认为“这是某一次学习”罢了,一个人很难有那么大力量。如果连找个商量的人都没有,真的很困难。
-08- 未来在协作者的修行的路上,你们现在有什么想法和目标了吗? 小正:我首先想的是我们机构的协作者们。现在有两期培训学员了。希望未来我们能搭出来一个支持伙伴成长的协作发展体系吧。我们不喜欢做淘汰赛制的、考试那套东西。我也想把CPF(国际引导师认证)那套支持型的认证体系借鉴过来,在我们机构里推广。 雪原:以后的路,我更看重的是对自身的改变,引用金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果作为一个协作者,不能做到身心合一,不能做到就以协作的价值观去要求自己的话,那你怎么去协作别人?还是只是一个虚假的传道者?嘴上说的和你自己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很重要的一点,包括我跟小正两个人还需要去印证协作对个人的身心改变,对周围环境的改变,还需要更多自身精进。 小正:自我精进很重要。昨天听了两个八十多岁的协作者分享,我见过有史以来年纪最大的协作者,我把他们的照片P上了我们俩的照片,用来提醒我最好能干个五十年。 雪原:我觉得还要做的一步就是加强关系,这个关系并不是说我们之间所有协作者之间、团队成员之间,权力关系之间,还要加强整体关系,所有的关系都要想办法去改善,那么才能去推动协作。
(忠于原意前提下,为便于流畅阅读,文字经修饰调整)
文字:新新、英俊
排版:英俊
图片:可画、小正提供
如果你也想加入
采编/记录/排版志愿者团队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正在招募
📢 参与式教学协作者基础训练工作坊
7.1早鸟截止哦~
适合期望系统学习协作、未来需要带领培训的伙伴。将掌握具体应用协作的工具及手法,体验并探讨如何建立一个“以参加者为中心”的支持性学习空间。详情点击:早鸟即将截止|参与式教学协作者训练工作坊(7.15-7.18广州)
📢 协作进阶工作坊
——支持我们——
善导近5年培训了超过500名各地区/议题的协作者,期待未来联结更多伙伴,共同践行参与、公正、平等、多元、赋权等公益行动者理念。如果您认同我们,诚邀您参与每月小额捐赠计划,您的支持将帮助我们未来更好地发展和陪伴协作者社群伙伴、催生本土知识和前沿实践、支持资源稀缺的协作者学习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