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指引----公众通用防控指引

湖北疾控 2021-03-07

目   录


○公众一般防控指引

○公众佩戴口罩指引

○公众户外活动指引

○公众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后的就诊指引

○预防性消毒指引


公众一般防控指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根据目前对该疾病的认知,制定本指引。

本指引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公众一般性防控。

一、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疫情反弹和输入的风险依然存在。

二、公众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养成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公筷制、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人员聚集、加强通风消毒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全面提升健康素养,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三、公众应自觉遵守湖北省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应当接受、配合医疗卫生机构为预防、控制、消除传染病危害所依法采取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等措施,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四、做好居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环境清洁。建议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

五、外出活动应注意个人防护,需要佩戴口罩时可参照《公众佩戴口罩指引》。

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可参照《公共交通防控指引》做好相关防护。

七、到公共场所时,可参照《公共场所防控指引》做好相关防护。

八、返岗复工后要主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不要带病上班,并参照《公众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后的就诊指引》就医。

九、暂不建议去境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出差旅游。出游尽量到郊区空旷地方,尽量避开热门景区景点或其高峰时段,在景点有序排队,保持1米以上距离的踏青、散步、锻炼。

十、锻炼应尽量去户外、人员稀少的地方散步或锻炼。

十一、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空间狭小、环境封闭、通风不良的场所,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十二、要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后、如厕前后、接触口鼻眼前后、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

十三、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遮住口鼻。处理口鼻分泌物或吐痰时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

十四、境外返(来)鄂人员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来)鄂人员要严格遵守我省隔离医学观察的相关要求,做好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对来鄂前14天内有境外旅居史的人员,配合我省防控要求,一律进行核酸检测,其中“五类人员”一律就地进行分类处置,其他人员一律由第一入境城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一律纳入当地社区(村)防控体


公众佩戴口罩指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根据目前对该疾病的认知,制订本指引。

本指引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公众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口罩佩戴。

、口罩适用范围

(一)民用卫生口罩

适用于日常环境中普通人群阻隔飞沫、花粉、微生物等颗粒物传播。

(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适用于普通医疗环境,阻隔口腔和鼻腔呼出或喷出污染物。

(三)医用外科口罩

适用于临床医务人员在有创操作等过程中佩戴。

(四)医用防护口罩

适用于医疗工作环境下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五)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包括公众俗称的N95口罩)

适用于防护各类颗粒物,包括粉尘、烟、雾和微生物。

、佩戴口罩场景

(一)室外环境

原则上可以不佩戴口罩。职业防护以及在工作期间需要与不同人群频繁接触的人员(如交警、行业执法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除外。建议罹患任何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流感、普通感冒等)的人员前往公共场所(区域)时要佩戴口罩。通常建议佩戴民用卫生口罩或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二)室内环境

1.家庭环境

家中原则上不需要佩戴口罩,以下情况除外:

(1)家中有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对象时应佩戴口罩。

(2)个人罹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应佩戴口罩,通常建议佩戴民用卫生口罩或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并与其他健康的家庭成员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

(3)强烈建议老人、婴幼儿和长期卧床不起病人的护理人员,在罹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暂停护理;必须护理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保持手卫生。

2.办公会议场所

(1)多团队在大开间、大进深场所共同办公时,工作人员(包括场所内办公人员及物业服务人员等)需佩戴口罩。

(2)多家单位在同一楼层共同办公且人员密度较大时,工作人员(包括场所内办公人员及物业服务人员等)需佩戴口罩。

(3)外部人员前往办公区域或会议场所,应要求其佩戴口罩。

(4)会议场所服务人员、办公区域保洁人员在工作期间应佩戴口罩。

(5)商务洽谈、拜访客户等无法确定风险的工作环境下应佩戴口罩。

3.公共场所(区域)

公众前往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区域)时,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时应佩戴口罩。通常建议佩戴民用卫生口罩或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罹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人员,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必须前往时,应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4.学校教室

按照学校防控要求佩戴口罩。

5.集体住宿

同宿舍人员彼此确认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原则上可不佩戴口罩,有外来人员访问时,应要求其佩戴口罩。

6.医疗机构就诊

任何人前往医院就诊或陪同他人前往医院时需佩戴口罩。通常建议佩戴医用口罩,并尽量与其他患者保持1米以上距离。

(三)其它情况

其它无法确定风险的情况,如高峰期间乘坐公交、地铁、厢式电梯等,以及因工作需要与公众频繁近距离交流和接触的人员(如餐饮服务、银行职员、售货员、收银员等)建议佩戴口罩,通常可佩戴民用卫生口罩或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行业主管部门有其它要求的,执行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佩戴方法

佩戴口罩前应保持手卫生。分清口罩的正、反面,保持深色面朝外(或褶皱朝下),金属条在上。先将耳挂挂于双耳,再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颌,将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向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直至全部遮盖口鼻处。

、佩戴口罩的其它建议

(一)口罩在弄湿或弄脏时应及时更换。

(二)口罩废弃后不要随地乱扔,应丢弃至指定垃圾箱内。

(三)严禁佩戴口罩进行剧烈的运动或训练,避免与同伴以外的人近距离接触。佩戴口罩时如发生呼吸困难或过敏等异常现象时,要及时更换或停止佩戴。


公众户外活动指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根据目前对该疾病的认知,制订本指引。

本指引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公众户外活动。

一、适当的户外锻炼可以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合理适宜的户外锻炼还有助于儿童骨骼的健康发育,免疫力的增强和心肺功能的改进。

二、公众可以根据气候条件,适当地参加一些户外体育锻炼。在户外活动过程中,原则上不用佩戴口罩,但应避免与同伴以外的人近距离接触,如需佩戴口罩可参照《公众佩戴口罩指引》。

三、公众前往体育场所应遵守相关部门的规定使用“湖北健康码”等手段确认自己的行动轨迹、健康状况,获得许可后方可进入。

四、儿童应在监护人的陪同下外出活动,监护人应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如果使用公用玩具和设施应尤其注意手卫生,敦促儿童在游戏过程中,不要用手触碰口、眼、鼻。

五、在户外活动时,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肘部或纸巾遮住。处理口鼻分泌物或痰液时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

六、户外活动回到家后,要及时清洗双手。

七、外出活动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请参照《公共交通防控指引》。


公众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后的就诊指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根据目前对该疾病的认知,制订本指引。

本指引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公众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后的就诊就医。

一、按需选择就近医院,提前网上或电话预约挂号,提前了解医疗机构的就诊流程,熟悉科室布局,就医结束后不在医院逗留,减少在医院停留时间。

二、就医时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做好手卫生,尽量避免触摸门把手、挂号机、取款机等物体表面,接触后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三、候诊和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间距;尽量选择楼梯步行,若乘坐轿厢电梯,应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过多。

四、首选私家车出行,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与其他乘客保持安全距离,乘坐公交车和出租车时尽量开窗通风。

五、返家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动水下洗手或直接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六、返家后,立即更换外衣,衣物尽快清洗。若在医院内接触了有可疑症状的人,需对外套进行消毒处理,尽量选用物理消毒,56℃煮沸30分钟或烘干机80℃以上烘干20分钟,必要时可选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预防性消毒指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根据目前对该疾病的认知,制定本指引。

本指引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公众、家庭、单位、场所、环境等预防性消毒。

一、消毒原则

(一)没有出现病人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场所,通常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当面临传染病威胁或者人群密集性活动时才有必要进行消毒。

(二)外环境原则上不需要消毒,不应对室外空气进行消毒,雨雪天气不开展外环境消毒;对于很少用手触及的场所,如地面、绿植、墙面、宣传栏等,没有明确受到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不需要消毒。室外健身器材、公共座椅等人群使用较为频繁的物品,可增加清洁频次,如有明确污染时,进行表面消毒。

(三)社区、单位不需要对进入的人员、汽车、自行车及其携带的物品等进行消毒。

(四)通常情况下,室内下水管道不需要定期消毒。

(五)不对水塘、水库、人工湖等环境中投加消毒剂(粉);不在有人条件下对室内空气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

(六)消毒剂对物品有腐蚀作用,特别是对金属腐蚀性很强,对人体也有刺激,残留消毒剂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物品造成损毁,消毒要适度。

(七)不宜用戊二醛对环境进行擦拭和喷雾消毒;不宜使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大于1000mg/L)做预防性消毒。

二、消毒剂的选择

表面消毒可选择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75%酒精;手消毒使用含酒精的速干手消毒剂,皮肤消毒可选择0.5%的碘伏。但不局限于以上消毒剂,其它消毒剂根据其说明书限定的使用范围和浓度来使用。

三、消毒方法

(一)室内空气

开窗通风为主,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注意人员保暖。

(二)手、皮肤

以洗手为主,在接触可疑污染环境后可以使用含酒精速干手消毒剂擦拭消毒,皮肤在可能接触可疑污染物后建议选择0.5%的碘伏。

(三)地面和可能被污染的墙壁等表面

可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例如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49份水)擦拭或喷洒消毒,消毒顺序由外向内,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四)食饮具

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也可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五)物体表面

经常触碰的物体表面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例如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75%酒精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六)卫生间

卫生间的消毒应以手经常接触的表面为主,如门把手、水龙头等,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七)拖布和抹布等卫生用具

应专区专用,专物专用,避免交叉感染。使用后以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存放。

(八)衣服、被褥、毛巾等纺织品

可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15分钟,或用25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作用15-30分钟后,按常规清洗。

(九)呕吐物、排泄物及分泌物直接污染地面

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液(例如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成10000mg/L含氯消毒液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4份水)小心移除。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被污染表面及其周围可能污染的表面。处理污染物应戴手套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处理完毕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四、注意事项

(一)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置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包括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帽子、手套和工作服等,配制消毒剂时为防止溅到眼睛,建议佩戴防护镜。同时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注意达到消毒时间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

(二)含氯消毒剂对织物具有漂白作用,对织物消毒时要慎重。

(三)用其他消毒剂进行消毒时,使用前认真阅读消毒产品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作用浓度、作用时间正确使用。

(四)所使用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消毒剂应现配现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