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莞非遗墟市连开两场!周末带孩子来这体验非遗技艺就对了!

文化莞家 2019-11-17


在东莞

有一种生活叫「趁墟」

在这里

 你可以了解东莞非遗项目

购买东莞非遗产品

这周末

东莞非遗墟市连开两场!

更多非遗精彩等你感受

赶紧带孩子来动手体验非遗乐趣吧~

东莞非遗墟市

活动时间:7月20日(周六)-7月21日(周日)9:00-17:00 (连开两场)

地点:东莞市文化馆东门广场

进场项目:千角灯、莞草编织技艺、矮仔肠制作技艺、茶山公仔、石龙麒麟头制作技艺、石龙醒狮头制作技艺、灯笼仔制作技艺、寮步香市、中堂龙舟制作技艺、道滘裹蒸粽制作技艺、万江新村腐竹制作技艺、中堂鱼鲍、石龙木屐制作技艺、寮步豆酱、厚街腊肠制作技艺、厚街什锦菜制作技艺、东莞三宝、莞城糖果制品等。

参与方式:自行前往参与

咨询电话:22837155


逛非遗墟市

不仅可以买买买

还能跟着传承人一起制作

莞草书签、茶山公仔

传统中秋灯笼仔

红漆描花传统木屐等

体验非遗制作的乐趣~

小莞家悄悄告诉你

这些活动都可以自行前往

无需抢票的哦

赶紧来文化馆约起! 


做一枚别致的莞草书签


莞草编织技艺在东莞历史悠久,历代文献均有记载。关于道滘草织行业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溯至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在道滘当私塾先生的赖洪禧(1770—1852年)在《到滘杂咏用竹枝体》十首之中,有“沿河不少如花女,八字梳头学打绳”一句,可见当时民间草织工艺已经盛行。

莞草编织技艺是东莞道滘镇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人们因地制宜,采用莞草为主要原料,采用手工编织,创作做工精良、花式繁多、设计精巧的日常生活用品,道滘莞草编织的特色产品为方席、圆席、“炉底席”、草篮等,编织不同产品,所使用的工具、模具及工序有所不同。

莞草制品行销东南亚、欧美地区等海外市场一百多年,其造型设计及功能带有典型的西方审美与应用特色。


做一个寓意美好茶山公仔


茶山公仔属泥塑工艺品,始于明初,明末清初至民国初期广为盛行,深受珠三角地区的民众所喜爱。东莞及附近地区都有元宵前为初生男孩子“开灯”的习俗,期间自然少不了花灯、泥公仔一类应景之物,于是,春节期间的茶山公仔产销最旺。

茶山公仔多取材于戏剧中的历史、神话人物,主要包括“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夜战马超”、“牛郎织女”、“四兄弟”(刘备、关公、张飞、赵云)以及民间传说如“天姬送子”、“状元及第”、“醒狮迎春”、“福禄寿”等。茶山公仔作为东莞茶山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品,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做一个传统中秋灯笼仔


东莞市及周边的增城、博罗一带,每年中秋都有外婆买灯笼仔送给外孙的习俗,以示前路光明。东莞中秋,家家户户竖灯笼仔。从八月初一到十五,小孩子人手一个灯笼仔,入夜走街串巷,边走边唱《耍乐歌》进行游戏。东莞市石龙镇泗洲村就是灯笼仔的主要产区。

《东莞县志》载东莞风俗:“中秋节聚友赏月。戏油团(小儿群聚为柚灯、油球)。悬火(灯笼仔)。歌曰:‘洒乐仔,洒乐儿,无咋糜’。” 灯笼仔,高约30公分,直径15公分,像个小冬瓜。竹框中空,外面贴上一层透明的玻璃纸,上光漆,上下有红色花纹,底部用铁丝串起来穿过灯笼,轻巧透明,美观耍眼,防风防雨,既可点蜡烛,也可作提手之用。


做一双好意头木屐


木屐,又名“柴屐”、“脚屐”、“鞋屐”,是古人穿用的一种木底鞋的通称。石龙的木屐业颇为发达,红漆描花传统木屐还是东莞人结婚、乔迁新屋时必不可少的好“意头”,必备的礼物。

据有关资料记载,穿木屐有五大好处:“南方地卑,屐高远湿,一也;炎徼虐暑,赤腳纳闵,二也;所费无几,贫子省屐,三也;澡身濡足顷刻遂燥,四也;夜行有声,不便为奸,五也。”据《广东省志》的风俗篇介绍,“新娘穿红袍绿裙,脚着红漆木屐,怀抱铜镜,由大令姐抱出中堂。”东莞地区至今仍保留着新娘穿木屐过门这一传统习俗,而所用的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均为石龙制作。


进场项目


这周末

带孩子来文化馆趁墟

感受非遗魅力

还有特别节目

国家级非遗项目麒麟舞表演

等你欣赏

同时还有机会成为

飞越广东东莞篇的主人公!

记得过来哦~


- END -

资料来源:晓君、奕诗

编辑:黄嗳仔

-  小莞家微信  -

有疑问咨询

或想了解更多活动福利

请扫码添加小莞家微信



- 推荐阅读 -

△市民点赞音乐剧《烽火·冼星海》,共有37场精彩剧目等你打卡!

△品天籁童声!金牌合唱团亮相“城市艺术TIME”演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