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莞龙舟月 | 13个镇街老龙头齐聚,你知道它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吗

文化莞家 2022-06-21

龙舟文化爱好者常言道:

“龙头、龙尾是龙舟的灵魂。”

千百年来

雕刻龙头传统制作技艺

得以传承和发展

而在龙舟文化底蕴深厚的东莞

每一支龙舟队的龙头

都造型迥异、各具意韵

如意、祥云等寓意福泽的

中国元素相互辉映

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5月15日(本周六)

东莞市文化馆、万江街道办事处

将结合东莞龙舟月

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品牌活动

“时令东莞”文化年历系列活动

在东莞万江滘联正丫起龙广场

首次举办

“东江潮涌 共享非遗”

2021东莞龙舟老龙头特展

本次龙头展将向市民展出

东莞13个镇街

最具历史和传统特色的老龙头

现在跟着小莞家

来欣赏东莞的龙舟龙头

探索龙舟文化的源远流长吧

石碣镇横滘村老龙头

石碣镇横滘村龙舟活动历史悠久,龙舟文化氛围浓厚。该老龙头龙舟队曾经在1978年、1988年、2001年石碣镇举办龙舟比赛中,勇夺“石碣镇龙舟竞渡”冠军,老龙头立下汗马功劳,是横滘村龙舟引以为豪的龙舟精神。

老龙头一直保存在该村祠堂中央位置,老龙头栩栩如生,神采飞扬,精工雕刻,老龙头犹如蛟龙出海一样,活力无限。横滘村民热爱老龙头,每年端午前都会举办村游龙活动,村民们都带着老龙头积极参加游龙活动。老龙头是石碣镇横滘村民划龙舟的精神支柱。麻涌漳澎村白须公龙头
麻涌的传统龙舟,使用已有数百年历史,具有东江流域龙舟的造型特色,龙头较大,俗称“大头龙”或“大头狗”。

传统龙头大嘴大,龇牙飞须,有耳有角,集虾眼、鹿角、牛嘴、狗头、鲶须、狮鬃等动物特征于一身,怒目扬须,够霸气,再有昂首挺胸、气宇轩昂、轻盈修长,大有腾空跃动的势头。龙须不仅好看,且表示为龙公而非龙母,还有白、黑、红、黄的不同颜色,或许分别表示老、青、少三种龙龄。

麻涌镇每年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龙舟活动,俗称“龙船景”。目前现存较有影响的龙舟景有:农历五月初九“漳澎景”、五月十四“南洲景”、五月十六“麻涌景”、五月十八“鸥涌景”等。1984年漳澎村龙舟队参加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获得冠军。近年来,麻涌龙舟更是响誉海内外,并屡获殊荣。


高埗凌屋村玄壇蛟龙
高埗镇的凌屋村有着一个让全村百姓最为自豪,并且家喻户晓的“宝物”——百年古龙头!这个古龙头在迄今为止是高埗镇留存最完整、最威严的古龙头,经历了硝烟的战争、文革的破四旧,古龙头依然毫发无损。

据村民回忆,这个古龙头在清朝光绪期间约1878年~1888年雕刻而成,有着:龙头被盗,神奇而归的传说;荣获冠军,回乡受阻,兄弟护航,凯旋而归以及发扬传统,集资造船,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赛事史实。

每次龙舟活动,村民必定从寺庙中请出古龙头出征,虽然当时的凌屋村村小、人少,但每次请这个古龙头出征龙舟比赛,都能获得较好的名次,前辈要求不管如何一定让龙头代代相传,激励后人敢为人先。
中堂龙王1978
中堂镇是传统的造船名镇,龙舟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展出的是目前中堂镇现存年份最久远的传统大狗头龙。

龙头为实木雕刻,因在发掘之前长期埋于涌底仍保存较好,极为厚重需两名成年男子方可抬起,通体黑色调为主,造型威猛且奇特,因当年中堂江南村划此龙舟取得骄人成绩,傲视群龙,被人誉为“龙王”,后村民为纪念这个特殊年份,在龙头上刻上了1978年份字样,是目前中堂有史可考的最老龙头实物,后人称之为“中堂龙王1978”,距今已有43年的历史。


沙田龙舟头
龙舟头,一直代表着福气、好运。以前,沙田还没有自己的龙舟,每次比赛都是外借龙舟。每当借到龙舟回到村子,村里的群众都会争相奔走去摸摸龙舟头,或是给龙头喂香茅,想借着与龙头的各种借触求得一年的好运。村里的妇女尤爱带着自家小孩去摸龙头,祈求孩子健康长大。

龙舟头,也是祭拜的主要对象。祭拜用的物品多以猪肉(一斤左右)、生鸡、水果(苹果、荔枝等)为主。此外,还有2幅鞭炮及烧酒。祭拜的整个过程都融入了群众的集体愿望:祈求本村风调雨顺,并在龙舟赛事中取得好成绩。

时至今日,沙田龙舟所衍生出的拼搏向上、积极进取的龙舟精神,早已深深地刻在沙田人的心中,升华成为沙田人的精神寄托。随着滨海湾新区、虎门二桥、立沙岛石化基地等一系列省市重点项目的启动,沙田已驶向了现代化滨海城市的快车道,龙舟精神也正鼓舞和激励着勤劳智慧的沙田人民,以崭新的姿态和充满活力的劲头齐心协力,力争上游,建设“魅力湾区、创新港城”,共创沙田美好明天。
石龙老龙头
石龙位于东江之畔,亲水而居,以“龙”为象征,是龙舟之乡。

石龙镇泗洲村赛龙舟是由来已久的风俗习惯,在1982年全村每位男丁集资100元,到中堂斗朗灼兴船厂订装了第一条龙船。于1984年参加石碣镇龙舟竞赛和博罗园洲镇龙舟公开赛并获得第一名,1985年参加东莞市万江龙舟竞赛获得第三名,1986年参加东莞市龙舟锦标赛获得第六名及石碣镇龙舟竞赛获得第一名等名誉。

(2003年东莞市“石龙杯”龙舟竞赛活动)

端午前,村里的长辈从宗祠里把龙头“请”出来装嵌在已出水的龙舟身上。据了解,龙头整长为1.35米,由肩、颈、颅三部分组成,龙眼上有两片黑色叶片点缀显得尤为庄严,龙嘴下还有黑色的龙须显得凶猛无比,嘴巴朝前张大,彰显必胜的斗志。每逢端午,泗洲村都会举办传统龙船景活动。而且还邀请周边兄弟、细叔村共十多条龙舟前来东江泗洲埗头趁龙船景,大家欢聚一堂联系情谊共度端阳。


常平横江厦村老龙头
常平镇横江厦游旱木龙游会活动已有600多年历史,每年农历五月初七、初八旱木龙游会,横江厦端午游木龙应来源于“扒龙船”。

早年该村边还有一条大江,村民每年的五月有扒龙舟的习惯,后来这习惯演变成习俗,由于没有江河,龙舟上的龙头就变成了木龙,扒龙舟就变成端午游木龙。每逢农历五月初七、初八两天,村都会举行“旱木龙”习俗,舞动旱木龙绕村巡游,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现已成为该村群众全体聚会、集体狂欢的节日盛会。

为更好传承和发扬我镇游旱木龙传统文化,旱木龙游会项目于2009年被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我镇创作舞蹈《旱木龙之风调雨顺》,对“旱木龙”进行挖掘和提升;在横江厦村开设了旱木龙传承所,展示了木龙实品、文字、图片资料,并开展学习、传承活动。
石排田寮村东江飞龙
赛龙舟是田寮村的传统文化,历史久远流长。田寮村人近水而居水性十足,练就一身水上作业的本领,村民体格健壮,有着一种敢于拼搏的精神,热爱龙舟赛事。

起源于民国23年(公元1934年),风调雨顺,在村民强列要求下,村中长老到桥头镇石边陈屋借到一条老舟回来庆祝农业丰收。来年,由村民集资(每股10元白银)在宗亲兄弟带领下到中堂兜朗订造一艘龙舟,并定于每年农历五月初六为田寮村龙舟景节。

多年来,田寮村积极弘扬传统龙舟文化,参与周边兄弟村龙舟邀请活动,每年农历五月初六,在东江河段举行龙舟景节,邻村和周边兄弟世叔前来趁景。龙舟云集于东江田寮河段起码有十艘之多,陈氏宗亲每年通过龙舟景节活动相聚一起,以龙舟竞渡形式相聚一起,联络兄弟村情谊,共度五月端阳。
望牛墩横沥村老龙舟
望牛墩横沥村龙头于2004年出自斗朗灼兴船厂,以前望牛墩镇龙舟活动以“趁景”为主,船身较大,龙头也按照船身比例定制,所以东莞水乡龙舟又被称为”大头龙”。

龙头是以整块实木雕刻而成,做工精美,结构严紧,用料考究,色彩丰富;配以活灵活现的眼珠子,金光闪闪的鳞片,银白色的额头,整体形象栩栩如生。


厚街桥头村舞木龙
相传东莞市厚街桥头村端午旱地舞龙舟的习俗自南宋绍庆年间开始,而有文献记载的则已经有588年历史。

桥头村的“龙舟”,没有龙身和龙尾,只有一个龙头。龙头用良木雕刻,造型精致,一般长约1.2至1.5米,重约15公斤,由额、角、眼、嘴、须等组成,额头方正,角是肉角,两眼外突。每年端午节的入夜时分,桥头村下辖的七个村民小组男女老幼近万人,都会择定良辰,齐聚于村中祠堂举行简单的祭请龙舟仪式,随后由锣鼓队引路,巡游全村。
洪梅黎洲角村老龙头
划龙舟俗称”扒龙船”,是洪梅人传统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早在民国十七年〈1929〉,氹涌、梅沙、黎洲角、乌沙、洪屋涡、新庄等村已有龙舟,皆由村民捐款建造。村民每年在五月到九月期间,利用中午、傍晚时间,划划龙舟,作为娱乐活动。

1999年,镇委镇政府将龙舟赛改为农历五月初三举行,该老龙头龙舟队曾经在1984、1985、1986年道滘区举办龙舟锦标赛中,勇夺“道滘区龙舟锦标赛”第三、一、二名。1986年万江区新村举办龙舟竞赛中,勇夺“万江区新村举办龙舟竞赛”第一名。

获奖老龙头制造于一九八三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该龙头立下汗马功劳,是黎洲角村龙舟引以为豪的龙舟精神,老龙头一直保存在该村,老龙头栩栩如生,神采飞扬,精工雕刻,老龙头犹如蛟龙出海一样,活力无限。
道滘老龙头
道滘龙舟竞赛由来已久,早在明清时代就已有此风俗习惯了。道滘在民国时期成立了一个龙船堂(龙船堂在1938年12月4日被日寇首次进犯道滘时烧毁),龙船堂统筹当时道滘15坊的15艘龙舟统统纳入龙船堂统一管理,龙船堂有田租收入,作为龙舟竞赛的活动经费。

每年的龙舟“趁景”(称游龙趁景)或“斗标”(即正式比赛),则由这15个坊轮流做庄作主。各坊的龙头、木桡也是按该坊所祀神祗不同而分别漆上不同颜色。

农历四月初八,村民便要举行一个祭龙、浮龙、起龙、洗龙的仪式,将龙舟再起出洗净,加擦猪油。再到庙里迎出龙头,择好吉时,划到河边水田上拔一把青禾苗放进龙头嘴中,再点烧一串鞭炮,然后锣鼓齐鸣,威风凛凛地划回坊中,完成赛前这一“抢青”的仪式。


万江流涌尾北帝宫龙头
万江流涌尾北帝宫龙头,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专家于2017年6月5日在东莞万江图书馆现场鉴定:从“木龙头”的外轮廓细致观察,器型酷似“龙”的头部,圆润饱满、生猛逼真,但未见有人工雕凿和雕刻工艺痕迹。

从木质的外表面看,呈现灰黑色调的氧化层状(包浆),它是在江或河里长时间沉浸呈现的特殊效果(水坑)。根据民间传说,万江自宋代以来,盛行以“龙”图腾祈福和端午节“划龙舟”的传统风俗。依据这件“木龙头”特征:初步鉴定是明代或明代以前。


东莞13个镇街的老龙头

精雕细刻,风格各异

加之油画彩绘

更是显得栩栩如生

每个龙头

不仅传承了各镇街历史

更展示了龙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明天

相约万江滘联正丫起龙广场

和小莞家一起

近距离了解东莞老龙头故事

感受那份亘古不变的龙舟情怀

此外

当日还将同步举办

“东江潮涌 共享非遗”

2021年东莞龙舟月

暨万江龙舟文化季启动仪式

届时将有起龙、民俗巡游

非遗墟市、民俗展演等精彩活动

邀你来参与!


END



供稿: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编辑:哈尔(添加小莞家微信Dgwhgxgj,备注“加入群聊一起玩”进粉丝群)

统筹:龚利曦,审核:莫家鋈,终审:何超群




重磅预告!2021年「东莞龙舟月」5月15日启动,起龙广场见!

2021-05-13

广东东莞:“非遗在校园”星火燎原

2021-05-13

有奖征集!中堂征集一批戏剧、曲艺作品

2021-05-13



在看你就赞赞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