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化馆》正式发布!

文化莞家 2022-07-11

2021年12月,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文化馆协会主办,《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的文化馆行业学术类、专业类公开出版物《中国文化馆》正式发布!


该出版物汇集公共文化服务及文化馆(站)领域高水平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是文化馆行业发展方向的风向标。


点击上方视频,了解《中国文化馆》精彩内容,倾听行业专家寄语。


理论思考与实践研究并重

宏观阐述与微观剖析结合

引领发展、指导工作

示范研究、启发思考


2021年初

《中国文化馆》面向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文化馆(站)从业者等征集稿件,并召集了一批长期致力于公共文化领域特别是文化馆行业理论研究工作、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思想活跃的资深专家学者和青年研究人员组成《中国文化馆》编委会。

2021年6月

《中国文化馆》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天津召开。

2021年10月

编委会工作会议在台州召开,就《中国文化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规划和2021年出版工作进行深入研讨。

2021年12月 

编委会年度总结工作会议召开,研讨部署了《中国文化馆》2022年度重点工作。



《中国文化馆(第一辑)》现已出版


第一辑包含特稿、理论研究、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实践、资助项目中期成果、工作研究五大版块。


内容涉及新时期文化馆(站)发展方向展望与任务部署、重点领域工作进展概述与推进思考、各地文化馆(站)创造的具有全国影响的创新实践案例分析等。


对推动新时期文化馆(站)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对公共文化领域一线工作者、管理者以及研究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本出版物采用了新型数字出版模式,利用多媒体融合的方式将创作历程、原始数据等隐性知识展现出来,有效地扩展了学术论文所包含的图片、音视频等数字资源,使读者能全方位、立体化学习、理解和应用最新成果。


线上阅读空间:https://whgp.cnki.net/zgwhg。


《中国文化馆》的出版,得到了文化馆行业内外高度肯定。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文化馆协会理事长白雪华表示,"《中国文化馆》将成为文化馆行业制度设计的窗口,展示文化馆界理论风采的平台。"


《中国文化馆》编委会委员、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及全国多地文化馆也纷纷发来贺词。

未来



《中国文化馆》将继续发挥其自身价值,成为文化馆行业国际交流的窗口,成为向世界讲好公共文化服务“中国故事”的平台,推动中国文化馆事业走向世界。

目前



《中国文化馆(第二辑)》已开放征稿,欢迎全国文化馆(站)从业者、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等,通过《中国文化馆》采编平台:

https://whzm.cbpt.cnki.net/积极投稿!


专家声音

李   国   新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文化馆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馆》常务副主编



“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文化馆》宣告诞生。在人民美好生活对文化馆服务提出新需求、文化馆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文化馆行业建设赢得新动力的背景下,《中国文化馆》应运而生,她注定将在推动和引领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上发挥应有作用,注定将展现出中国当代文化馆人无愧于时代的理论和学术贡献,注定将载入中国文化馆事业发展的史册。


我们希望,《中国文化馆》成为文化馆事业发展新理念、新思想、新政策的策源地和传播基地,成为文化馆行业的理论重镇,成为引领文化馆事业发展方向的风向标。


我们希望,《中国文化馆》成为文化馆(站)领域学术探索、学术创新、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成为凝聚各方面、各领域研究学人的纽带,为构建中国特色文化馆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做出贡献。


我们希望,《中国文化馆》成为各级文化馆(站)服务实践创新的总结者和推广者,架起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桥梁,充分展现文化馆(站)服务的中国方案、中国实践、中国创造。


我们希望,《中国文化馆》成为文化馆行业国际交流的窗口,成为向世界讲好公共文化服务“中国故事”的平台,推动中国文化馆事业走向世界。


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国文化馆》打造成为我国文化馆(站)领域高水平、权威性、学术性的专业出版物。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国文化馆(站)同仁的关注和支持,需要全国有志于文化馆(站)学人参与和奉献。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远大目标努力奋斗、砥砺前行!

王  全  吉 



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文化馆首席专家、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文化馆》副主编


《中国文化馆》的出版让我感到振奋。


记得美国宇航员首次踏上月球,说过那句永垂青史的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我想说,《中国文化馆》创办的一小步,却是我国文化馆事业发展史上值得记录的一大步。《中国文化馆》辑刊将及时总结推广文化馆创新实践经验,积极推动文化馆理论研究,关注行业问题,探讨发展良策,以理论研究指导创新实践,引领我国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中国文化馆》既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又有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教授学者的理论力作,还有来自文化馆第一线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案例。这些文章,有理论高度,有学术创新,体现了我国文化馆领域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


《中国文化馆》的定位,将树立文化馆期刊的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改变原来文化馆公开出版物缺少理论品质、缺少学术含量的尴尬现状,整体上推进文化馆理论研究,建构中国特色的文化馆学,推动新时代我国文化馆事业发展与繁荣。


希望《中国文化馆》不断增强行业影响力,发展成为文化馆行业的核心期刊和衡量学术研究能力与水平的重要考量,持续吸引优秀研究者及研究成果,助推《中国文化馆》的良性发展。

吕  骑  铧 



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四川省文化馆馆长、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



翘首以盼的《中国文化馆》终于要面世了。《中国文化馆》的出版和发行,是我国文化馆行业的一件大事和喜事,必将引领和推动我国文化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必将载入我国文化馆事业发展的史册,对我国文化馆理论建设和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开创之功。“奋斗百年梦,迈向新征程”,祝愿《中国文化馆》越办越好,成为中国文化馆行业的思想引领者,成为繁荣我国群众文艺事业的理论先行者,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也希望《中国文化馆》让基层和行业同志都能看到。

杨  乘  虎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化馆》编委



《中国文化馆》的出版是2021岁末留下最珍贵的回忆。它是全国文化馆界的领军人、实践者、创新者和未来的生力军共同合力的成果,凝聚着行业和学界的智慧。作为关注思考文化馆高质量发展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和平台,《中国文化馆》是文化馆人的精神家园和学术阵地。


未来,刊物要努力实现三个迈步,第一是向上一步,提升刊物的政治站位,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艺术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与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当前文化建设实际相结合,提炼出文化馆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路线图。


第二,向前一步,更贴近现实急需解决的问题。理论研究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紧抓关系到我们行业发展的牛鼻子的问题、瓶颈问题,开展理论研究。


第三,后退一步,敢于冷思考。面对影响文化馆行业发展错误的行为和突出问题,敢批敢言敢斗争。


希望《中国文化馆》在全国同仁们一起的努力下,响当当地扛起“中国”二字、明亮亮地扬起文化馆的这面旗帜。

黄  晓  丽



广东省东莞市文化馆馆长、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文化馆协会摄影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文化馆》厚重高端,是文化馆行业学术研究的权威平台,既有前沿的理论研究,又有实践个案的结合,具备理论指导性和丰富性。在内容上,栏目设计针对性强,读者可以按需索引,快速定位到关注的内容。我希望《中国文化馆》能打响自己的品牌,扩大行业内外的影响力。不断加强行业间的理论互动和从业人员的参与性,多多关注当下的热点话题,让读者能够在和专家的交流中,提升理论认知水平,在案例的剖析中,为工作实践提供建议和指引。

 郑  海 欧 



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记者、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



《中国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内专业、顶尖的出版物,作者是专家中的专家,内容是高原上的高峰。从第一期内容来看,可以称得上理论和实践的很好融合,对于新闻从业工作者来说,理论高度可以提升报道质量,地方优秀的实践案例是了解业内前沿和动态的优质参考。


希望《中国文化馆》可以成为“顶天立地”的刊物,一方面紧紧围绕最新的政策方针,另一方面呼应社会热点、百姓关切,让《中国文化馆》在资政方面,在理论界、学界成为一面旗帜,在服务社会民生方面也彰显影响力、发挥独特作用。未来,《中国文化馆》可以开通更开放的沟通渠道,通过集思广益,尤其是汇集权威专家的解读、思考,不断推进学科建设。

金 武 刚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中国文化馆》编委



《中国文化馆》作为文化馆行业国家学术交流平台,是业界的权威发声渠道。它是一部能够全面展现中国文化馆行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精品力作,能够鼓舞广大文化馆站从业者进一步爱岗敬业、坚定文化自信,能够吸引一批专家学者前来关注和研究文化馆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能够引起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干部对文化馆事业发展的重视力度、提供全面保障。


《中国文化馆》公开发行,走出中国特色文化馆理论创新研究的第一步,但也是极为重要的关键一步,丰富完善了文化馆行业发展生态(文化机构、从业人员、研究人员、行业协会、著作、刊物,目前还缺学科专业),为促进文化馆学的学科专业诞生奠定了基础条件。


希望《中国文化馆》能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树立权威形象,严控刊文数量,重视刊文质量,宁缺毋滥。二是密切联系现实,理论研究回应社会关切,主动关注和研究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和矛盾。三是重视学术规范,打造文化馆理论研究学术共同体,四是不断创新研究方法,鼓励学术争鸣,百花齐放。五是引导深度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磨砺精品文章。



END


来源:中国文化馆协会   编辑:多比
校对:利民   审核:莫家鋈   终审:何超群
添加小莞家微信Dgwhgxgj,备注“加入群聊一起玩”进粉丝群


Hi~我是东莞,你有一年的时间了解我(内有福利)

2022-01-01

关键词:感恩 | 精彩回眸,与「文化」在一起的365天

2021-12-31




在看你就赞赞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