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色文化季•微宣讲丨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文化莞家 2022-07-11

东莞红色文化季“微宣讲”第一讲


*为方便学习,以下为本次微宣讲文字内容。


今天我讲述的故事,要从1937年一个儿子写给母亲的家书讲起:“亲爱的妈妈,国土又不知沦陷多少,同胞又不知被屠杀多少?!我是一个音乐工作者,希望用洪亮的歌声震动那被压迫的民族,慰藉那负伤的英勇战士,团结起那一切苦难的人们”。写这封信的人,是被毛主席称为 “人民音乐家”的冼星海。


一个重要的选择


一九O五年,冼星海出生在广东珠江边一条破旧的疍家渔船上。母亲拖着虚弱的身子靠在船舱,望着满天的繁星和无边海面,给他取名“星海”。出生后就没有见过父亲的冼星海,跟母亲过着贫穷漂泊的日子。这个听着疍家渔歌长大的穷孩子,心中有一个大大的愿望,梦想着能成为一名音乐家。

1929年,冼星海漂洋过海,来到法国巴黎学习音乐。在异国他乡,7年的孤苦无依、风餐露宿中,靠着对音乐的执着,31岁那年,冼星海终于成为法国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的第一个中国人。就在他即将推开梦想大门的时候,从国内传来了日军进犯上海的消息,国难当头,冼星海毅然选择回国,用音乐救国。

回国后的冼星海收到了两份聘书,一份是每月200元的高薪去当时最有名的唱片公司写流行歌曲,另一份是每月只有12元的补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一边是高薪安逸,一边是烽烟战火,如果是你,该如何选择?冼星海没有丝毫的犹豫,坚定地奔赴心中的革命圣地——延安。

名作的诞生


此时的延安到处洋溢着蓬勃、积极的革命热情,冼星海的创作激情被点燃了。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创作了2部歌剧、4部大合唱、和上百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

1939年3月,在延安简陋的土窑洞里,发着高烧的冼星海时而把破旧桌面当作键盘用手轻弹着,时而站起身把小木棍当作指挥棒用力挥舞着,6天6夜,不眠不休,在昏暗的菜油灯下,一串串音符喷薄而出,如黄河一泻千里,汇成了一曲波澜壮阔的雄壮战歌!这就是冼星海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交响乐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时,没有交响乐团,没有舞台、没有灯光,只有极其简易的乐器:子弹壳做的伴音乐器,汽油桶做的贝斯,喝水的缸子插上五六根木棍做的打击乐器,可就是这样,在冼星海的指挥下,四十多位热血青年放声高唱。从此,《黄河大合唱》迅速唱遍了延安,传遍了全中国。

“端起土枪洋枪,挥舞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听着它,有多少热血青年,加入到了抗战的行列,听着它,有多少母亲,把儿子送上了战场。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音乐为武器,40年短暂的生命历程,留下了500多首歌曲,诠释着对祖国的赤子深情。

80年前,黄河咆哮,发出的是民族救亡的主旋律,80年后,再听黄河大合唱,吹响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它铿锵嘹亮!


 拓展阅读

“群心向党 文化为民”——东莞红色文化季系列活动分为“微宣讲”“文艺党课”“微故事”“微展览”“微演出”五大类,旨在以文艺力量助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地生根,于2021年12月28日正式启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可通过“文化莞家”微信公众号、省市主流媒体平台等,在线赏析经典红色文艺作品,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非凡历程,感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系列活动将持续到春节前。


END


来源:王亚楠,李冠莹,哲明   编辑:多比  统筹:韦海良
校对:利民   审核:莫家鋈   终审:何超群
添加小莞家微信Dgwhgxgj,备注“加入群聊一起玩”进粉丝群


元旦“宅家”怎么过?东莞线上文旅大餐等你“解锁”!

2022-01-02

《中国文化馆》正式发布!

2022-01-02


在看你就赞赞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