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亚迪唐地库爆炸致两人重伤,磷酸铁锂电池有宣称的那样安全吗?
编辑 | 五柳先生
从现场照片来看,车辆几乎完全烧毁,周围立柱、墙面受爆炸影响损毁严重。车库大面积被熏黑,上方建筑玻璃震碎,地面则满是灰泥脚印。
而在另一张图片显示的路面上散布着血印。
据小区业主消息,两名车主年事已高,子女在国外,因爆炸事故受伤严重,已被送往ICU。
另有消息称小区内有多名邻居也被烧伤。
从网友发布的照片来看,爆炸发生时,小区上空浓烟滚滚,相较于一般的电动汽车自燃事故更为严重。
据知情者消息,爆炸车辆为比亚迪唐新能源汽车。
事故发生后,有比亚迪方面的人过来处理,但并未透露具体信息。
智驾网联系了该小区所在社区居委会,对方表示确有其事,发生事故的是一辆新能源车,目前事故已经处理完毕。智驾网询问车主目前情况时,对方表示并不了解详情,可以咨询物业。
随后,智驾网联系了物业相关负责人,但当得知记者非本小区业主时,该负责人则表示“我什么都不知道”。
为此,智驾网联系了比亚迪方面的相关人员,询问事故处理情况及起火原因,对方表示目前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
比亚迪车辆采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上一直有一个共识,其相比三元锂电池在安全性上更值得信任,但进入2022年,与比亚迪车型相关的自燃等事故频繁见诸报道。
这并不是比亚迪的车第一次发生爆炸事故。
今年6月12日,一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珠海市香洲区银厦广场附近疑似发生自燃,从网友提供的视频中可以看到起火车辆火势猛烈,浓烟不断冒出并发出疑似爆鸣声。
6月6日,广西贵港,一辆比亚迪唐在贵港市牛岭市场附近起火,在最终消防车到达现场将大火扑灭时,车辆已成为空壳。
有媒体对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进行了统计,根据是否有明确报道分成两份数据汇总。
截止7月22日,在有报道的事故中,涉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共18起,其中12起为唐,而涉及特斯拉的共4起。
在无明确报道但网传发生事故的数据中,比亚迪共发生事故36起。
两者相加,比亚迪今年上半年就已经发生超过50起自燃事件。其中大部分为比亚迪唐DM-i,搭载电池为比亚迪自研磷酸铁锂电池。
▲以上两张图片及其数据来自网上自媒体《锂猫实验室》统计制作
此前,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比亚迪自2022年7月29日起,召回2021年4月5日至2022年4月18日生产的部分唐DM电动汽车,共计52928辆。原因是部分车辆动力电池包托盘有进水风险,可能造成高压系统拉弧,存在安全隐患。
这次召回是对4月份召回事件的延续。
当时,比亚迪便宣布召回2021年9月2日至2022年3月14日生产的部分唐DM车型电动汽车,共计9663辆。
召回声明称,部分车辆动力电池包托盘由于制造原因,托盘透气阀安装面不平整,有进水风险。这可能造成动力电池系统电气回路故障,极端情况下有引起动力电池热失控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今年比亚迪发生的这一系列事故在外界看来高于其它品牌的车型,这其中的原因当然与比亚迪销量的高速增长有关,当社会的保有量越大从概率来看自燃机率也越大。
但从媒体曝出来的众多事故来看,与采用三元锂电池销量更大的特斯拉相比,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开始受到质疑。
2020年3月29日,比亚迪刀片电池正式发布。
彼时,王传福曾对外宣称“刀片电池的发布,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字典中彻底抹掉。”
在刀片电池的发布上,比亚迪为证明其安全性,曾播放了一段三种电池针刺实验对比视频。分别为三元锂电池,普通磷酸铁锂电池和使用磷酸铁锂电芯的比亚迪刀片电池。
在同样测试条件下,三元锂电池在针刺瞬间剧烈燃烧冒烟,表面温度迅速超过500℃,电池表面的鸡蛋被炸飞。
传统磷酸铁锂电池在被穿刺后烟雾较小,表面温度200℃-400℃,电池表面的鸡蛋被高温烤焦。
而刀片电池在穿刺后,表面温度仅为30℃-60℃左右,电池表面的鸡蛋无明显变化,仍处于可流动的液体状态。
彼时,以三元锂电池为主要路线的宁德时代与比亚迪隔空对战,表示仅采用针刺实验并不能代表电池本身的安全度。因为电池安全并不仅仅取决于电芯被针刺后热失控是否会引起自燃,同时还取决于模组、电池整包和功能安全等层面的因素。
从比亚迪的召回声明来看,比亚迪唐DM车型似乎就在电池包的组装上出现了问题。
2021年新实施的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0),即一般称的新国标,取消了针对电池单体的针刺试验。但在附录C部分中,对热扩散试验推荐了两种试验方式:针刺或者外部加热。制造商可选择其中一种,也可自行选择其他一种来触发热失控。
有锂电池安全业内人士称,比亚迪刀片电池虽然在针刺后能做到不起火,不自燃,但加热对其并不友好。
而关于新国标取消针刺实验,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认为:
显然,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说,即便能通过针刺实验,也未必就能确保其以整包形式安装到车辆上之后就不会发生自燃事故。
而磷酸铁锂电池虽然普遍被认为在安全性上高于三元锂电池,但这种安全性也只是相对而言,并不能完全解决锂电池的自燃问题。
而王传福称刀片电池能从新能源汽车字典中彻底抹掉“自燃”这个词,显然事实并不支持这一判断。
当前,成都这起爆炸事故的具体原因,尚在调查之中。
希望伤者无事。
今年,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日益激烈,但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尚无一家品牌可以做到将“自燃”从新能源汽车字典中彻底抹掉。
这是当前动力电池的技术特点决定的。
而对于宣称绝对安全的新能源汽车,显然也会误导消费者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视而不见,这背后的代价有可能是血和生命。
我们一直倡导在电动汽车发展的普及阶段,建立事故的回应制度,即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燃、爆炸事故,涉事厂家在相关调查结束之后主动向社会进入公告,向消费者告知事故起因。
一方面既有引导告知消费者处置类似事故的方法,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事故是主机厂一方的责任。
但近年来,众多引发网民热议的事故最终不了了之。
对于这些事故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