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为车BU拆分独立,引入长安汽车投资,释放股比最高不超40%

关注汽车未来的 智驾网 2024-04-29
华为车BU业务的独立引入外部投资者固然缓解了华为的亏损压力,但按余承东的说法"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这可以视为华为Inside模式的升级,这对于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丨智驾网 晓西
编辑|浪浪山上的小猪妖
盛传已久的华为车BU业务独立今天终于凿实。
今天华为与长安汽车共同确认,昨天(11月25日)双方在深圳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经双方协商,华为拟成立一家新公司,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及增量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长安汽车总裁王俊,长安汽车党委副书记谭本宏,长安汽车纪委书记蒲星川,长安汽车副总裁王辉,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等共同出席了该签约仪式。
根据备忘录,华为拟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长安汽车及关联方将有意投资该公司,并与华为共同支持该公司的未来发展。

在长安汽车今天发布的公告中称:“甲方(华为——智驾网注)设立目标公司,其业务范围包括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
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与智能车灯等,并将专用于目标公司业务范围内的相关技术、资产和人员注入至目标公司,具体业务范围及装载方案在最终交易文件中进行确定。本次交易乙方及其关联方拟出资获取目标公司股权,比例不超过40%,具体股权比例、出资金额及期限由双方另行商议。”
同时长安汽车确认,双方计划在本备忘录签署日之后6个月内签署最终交易文件,包括股权购买协议、股东协议、目标公司章程以及最终交易文件项下定义的其他与本次交易相关的文件。

但同时长安汽车表示,本次签署的合作备忘录是基于双方合作意愿的意向性约定,具体出资比例、交易对价尚未最终确定,后续项目合作以签订的最终交易文件为准,具体实施内容和进度尚存在不确定性,包括项目终止的可能性。
华为表示,新公司将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及部件产业领导者,并作为服务于汽车产业的开放平台,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开放股权,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新公司将继续高质量服务好客户,并与伙伴共同推动智能汽车技术创新和领先、促进汽车产业繁荣发展。

这一消息确认了几天前资本市场上的传言,华为拟将车BU业务独立,引入外部投资。
在今天长安汽车的公告中特别提到了华为的非竞争性条款“目标公司将基于市场化原则独立运作,采用市场化的管理体系及薪酬激励框架。双方承诺与目标公司进行长期合作与战略协同,业务范围内的部件和解决方案原则上都由目标公司面向整车客户提供。甲方原则上不从事与目标公司业务范围相竞争的业务,乙方将全面推进与目标公司战略协同。

11月23日,长安汽车A股盘中一度快速拉升至涨停,不过最终报收于17.40元,上涨6.75%。
(详见《别担心,华为绝不会把车BU当包袱一样甩掉》)
在彼时长安股价异动的同时,多个渠道有消息称:华为将剥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以2500亿元的整体估值,转手后的第一大股东是重庆市国资委;长安是唯一一家参与收购的车企,作价375亿获得车BU15%股权,兵装集团持股约5%。同时另有消息称:长安汽车将以3000亿元的价格,获得车BU 30%的股份。
但据智驾网当时的分析,华为智能车业务整体估值应在2500亿元至3000亿元之间,而不是长安汽车投资3000亿元。

不达在今天华为与长安汽车确认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发布的新闻稿中,并没有提到重庆市国资委,也没有提到双方的投资金额,这一切需要后续相关文件和谈判确认。

不过,在长安汽车今天发布的公告中提到,备忘录为意向性文件。

对于此次合作,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表示:“长安汽车与华为双方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并与战略伙伴车企携手,深度协同和战略合作,将加速智能化技术大规模商业化落地,让全球用户都可以享受一流智能化体验,推动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共享化发展,提升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引领,推动中国汽车品牌迈向世界一流。”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坚持不造车,而是发挥自身ICT技术优势和营销能力,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我们会持续履行对客户和伙伴的承诺,共同推进汽车产业的崛起。”

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我们一直认为,中国需要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我们与长安深化合作,同时还会与更多战略伙伴车企一起携手合作,不断探索开放共赢的新模式,共同抓住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机遇,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崛起的梦想。”

从余承东的发言来看,这一公司还会接受其他车企或资本的投资。
而从长安汽车占股上限不超过40%的信息来看,车BU业务独立后,随着更多合作伙伴的加入,华为有放弃车BU独立后公司的控股权的可能。
不过从余承东对车BU公司的定位“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来看,长安汽车在此之前也有过尝试。
那就是当初声势更为浩大的T3平台。
2020年1月17日晚,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当日,公司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装集团”)、南京江宁经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宁经开科技”)签订协议,共同出资160亿元,发起设立T3科技平台公司。
新公司注册资本为160亿元人民币,其中长安汽车出资5亿元,持股比例为3.125%;一汽出资40亿元,持股25%;东风出资40亿元,持股25%;兵装集团出资35亿元,持股比例为21.875%;江宁经开科技出资40亿元,持股25%。
长安汽车与其母公司兵装集团联合出资额与一汽、东风一致,这一平台,一度引发三家央企合并传闻。但其主要用意,即是将T3打造成三大国企下一代智能新能源整车研发的共同研究中心,分摊成本、提高效益、减少风险。
这一平台后来更名为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10月北京亦庄举办的第30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中汽创智展示了其成立三年来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创新技术成果,包括高比能全固态电池及其核心材料、云驾C-Pilot车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燃料电池高活性低成本低铂催化剂等7项技术。
今天 长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深蓝和启源应用的增程技术、氢动车车型的技术即来自于中汽创智 。
据中汽创智相关人士向智驾网透露,当前其公司的业务重点主要聚焦在氢燃料材料、固态电池、芯片等“卡脖子”技术的创新研发上,意在着力增强在电动智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同时,目前公司在软件、车用操作系统等方面已经在一汽、东风、长安等三大车企的新车型上有实际搭载与应用。
根据中汽创智的发展规划,2020年为公司“基点期”,开展三大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初步建成数字化业务体系;2021年-2023年为“成长期”,实现三大领域技术突破,拉动国内汽车行业共性技术进步;2024年-2025年为“成熟期”,建成超级智能新能源技术平台。
而随着长安汽车入股华为车BU,这意味着长安汽车将同时拥有两个技术共创平台,将定华为车BU与中汽创智会不会有合作交集则看长安汽车如何推动了。
那么长安汽车的投资会不会改变阿维塔与华为的HI模式合作,再进一步升级为鸿蒙智 行(智选车)模式呢?
华为车BU相关人士向智驾网表示:“现阶段双方关于合作,达成了初步一致,后续还会继续深入探讨合作细节。”
而关于未来公司的合作模式,其表示:新公司“定位依然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做部件生意,不影响商业模式。”
华为车BU始自华为2014年成立的智能网联汽车中心,在多次调整后更名为现在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简称车BU。
在华为发布的2022年财报中提到”坚自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以来,累计投入已达30亿美元,研发团队达到7,000人的规模。“

余承东多次表示,其庞大的人员和研发投入,使其成为华为唯一不赚钱的业务。

关于出售车BU业务曾有多个版本消息传出,此次华为与长安汽车的合作确认,意味着华为以原车BU业务为平台,对外开放其智驾与电动化技术的新尝试。
从短期来看,长安汽车的入资缓解了华为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上的亏损压力,但从长期来看,双方有意以市场的方式打造更为开放的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平台,这对于博世、采埃孚、大陆等国外零部件供应商显然将形成巨大的压力。
华为对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影响但比我们想像中更大。
【关注智能汽车,关注智驾网视频号】

【推荐阅读】
关注汽车的智驾时代上智驾网(http://autor.com.cn)
合作or新闻线索提供,联系邮箱:editor@autor.com.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