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文字周报》出版6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举行

瀛华 语言文字周报 2019-06-21

本报讯 6月21日,庆祝《语言文字周报》出版6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教育出版社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新时代《语言文字周报》的使命与发展路径”。来自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语文工作者协会、上海市语文学会、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文汇出版社、《雅言》编辑部、《检察风云》杂志社等单位和部门的20余位专家学者、媒体同行、读者代表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现场


会议用PPT的形式回顾了60年来《语言文字周报》的发展历程。与会者对《周报》为推广汉语拼音方案、推动中国语文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肯定,并纷纷为新时代《语言文字周报》的发展提出积极建议。



复旦大学教授、中国修辞学会会长陈光磊教授建议《周报》立足于语言文字的应用研究,要有问题意识,积极解决大众在语文生活中的困惑。



文汇出版社社长周伯军说,《周报》应该把小报办“小”,办出专业;处理好冷与热的关系——《周报》可多刊发高冷的学术性文章,而“语言文字周报”微信公众号则可积极捕捉社会热点话题。



华东师大胡范铸教授、上海师大宗守云教授希望《周报》进一步明确定位,增大报纸的信息量,力争做到有信息、有故事、有人物、有数据。


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缪宏才编审致欢迎辞


上海市语委办干部马晓华先生致辞


陈光磊教授发言


会上宣读了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发来的贺电。电文说:

“《语言文字周报》从《汉语拼音小报》时代开始,即为一份致力于促进语文现代化工作的报刊。你们立足上海,影响全国,也为香港读者所喜爱。我们每期必读,收获匪浅。今年改版之后,更呈现了新的面貌!”


《语言文字周报》前身是《汉语拼音小报》,1959年7月创刊。2001年改名《语言文字周报》,并获得教育部语用司和语信司指导。60年来,《语言文字周报》始终坚持语文现代化的方向不动摇,继续倡导“语言共同化,文体口语化,文字简便化,注音字母化,术语国际化”。报纸发行量一度每期超过20万份。

                                                

(通讯员 瀛 华)

本期编辑:李梦露

本期校对:李   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