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冷知识,热起来!

用心做语文科普的 语言文字周报 2022-12-22
刚刚,“字斟句酌”家族新成员——“智慧担当”七娃上线~

《这些知识不太冷
——100个最容易出错的自然人文常识辨正》
七娃懂得多,本领大,平常大家校不准的好多问题,它都能回答~

比如——

“治大国若烹小鲜”中的“烹小鲜”,到底是说容易还是困难?
“六书”中的“书”指的是书法吗?如果不是,那是指什么?
“忽如一夜春风来”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吗?
“五斗米”是微薄的官俸,还是能算高薪?
历史人物有“薛平贵”吗?
秦朝人吃得到西瓜吗?

内蒙古自治区可以简称“蒙”吗?
现在一个村子的一把手还叫“村长”吗?
铜板和铜钱是一回事吗?
敖包等于蒙古包吗?
制作狼毫,用的是狼毛吗?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

七星岩是个洞吗?
法国梧桐产自法国吗?
上弦月是个月牙吗?
鸵鸟在遇到危险时,真的会把头埋进沙子里吗?
企鹅只有南极才有吗?
树懒是世界上最懒的动物吗?
……


视频小彩蛋

一分钟了解七娃本娃🤩



看,这个目录“不太冷”


编者简介

杨林成


编审,上海语文学会理事,《语言文字周报》执行主编,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曾任《咬文嚼字》杂志副编审、上海远东出版社审校室主任、上海人民出版社审读室主任,上海市期刊编校质量检查审读专家、上海市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审读专家、上海市报纸编校质量检查审读专家。编著有《词误百析》《标点百诊》《语言文字规范手册》等。


Q&A


Q1

“七娃”是怎么诞生的?


《这些知识不太冷》是《常识百点》(上海咬文嚼字公司策划出品的“慧眼书系”丛书之一,2015年第一版)的全新插图增订版。考虑到《常识百点》如今在市面上已经很难买到,之前没有购入的读者尚有需求,于是今年对其进行增订,并补充插图,重新出版。

//////2022


//////2015


Q2

从封面到内容,这一本和“字斟句酌”的其他书目好像都有所不同,为什么会被列入到这个系列中呢?


《这些知识不太冷》中所讲的易错常识,都以实际出版物中的知识性差错案例为据,不是随意选取的。讨论知识性差错,也是“字斟句酌”的一部分,所以仍然不脱离“字斟句酌”的范畴。


此外,本次除了增订原有内容外,还特别补充了“词辨篇”,辨析了15组高频易错词语,从语言文字运用角度进行更全面的常识普及。


比如——


“爆发”和“暴发”有什么区别?

“鄙人”和“敝人”一样吗?

“贯穿”还是“贯串”?

“橘子”可以写成“桔子”吗?

“前三甲”的说法成立吗?

……

 // 


这100个最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其实应该是常识,而不应该成为某种“冷门绝学”。希望《这些知识不太冷》的面世,可以推动这些现在还“有些冷”的知识,慢慢变得“不太冷”,直至成为我们普遍的常识体系中的一部分。


冷知识,热起来!


官方旗舰店预售已开启↓↓↓



《这些知识不太冷》是“字斟句酌”系列的第七种,其他六种分别是《高频别字300例》《词误百析》《病句精讲》《语法修辞例话》《标点百诊》和《语言文字规范手册》。


“字斟句酌”是一套涵盖了字、词、句、语法、标点、语言文字规范等的实用型语言文字工具书,荣获第41届华东地区“优秀教育图书”奖。


了解请戳:斩获华东地区优秀教育图书奖!“字斟句酌”,是一种态度


购买可点击图片

跳转上教社旗舰店↓↓↓


匡误正俗,普及真知,

“字斟句酌”一直在努力。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本期编辑:曲成

语言文字周报

ID | yuyanwenzizhoubao


关注语文新时代

推进语文现代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