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友专访】卓旻 | 于厚重砖墙间闪烁灵动晨光





12月3日,阳光被冬日的寒冷冻得透亮,于窗外静默流淌。院友会秘书处同学在指导老师危宇頔的带领下,有幸采访了卓旻院友。暖光里,卓旻院友恳切真挚地寄语竺院学子:“为自己铸一把剑,也请享受铸剑的过程。”



钻探

 享受铸剑之时 


谈及专业选择时,卓旻院友说道自己受到周围师长和专业认知的影响,初入混合班选择了生物化学专业,并坦言,大多数同学初入校园时所选择的专业往往未经缜密思考和理性分析,对各专业并无清晰的认识,带有“道听途说”的成分。有幸当时教学二科安排了专业分享会,帮助同学们了解各专业学科,助力同学们专业选择,进而,得以在大二阶段及时调整学习方向,明晰奋斗目标。卓旻院友在教学二科的活动安排之外,又自主地了解建筑学的内容,并深入剖析自己的特质,以扬长避短,他认为相较于数理能力强的人才,自己的优势是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人文素养的积累,同时自身性格又更为活泼外向。因而,他在审慎地考量之下选择了没有在专业分享会上出现的学科——建筑学。从浙江大学混合班选专业到建筑系,后到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深造的卓旻院友,恰恰呈现出一个找到热爱的领域并不断“钻探”的过程。


或许,人生旅途上“偶遇”的风景,恰是指引未来的神谕。高中时迷恋的《西方美术史》和学习过的素描、色彩类美术基本功为走向建筑学领域,垫底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混合班则有着更为显性的影响。卓旻院友用“鞭子”来形容竺院混合班对他的影响荣誉学院像是鞭子一般,鞭策和激励着他不断努力上进,指引着他不断自我修炼,以不辜负这份可贵的荣誉感并且,混合班培养塑造了他的思维方式和敢于质疑的批判性精神以及,他多次回忆大学时的深厚友谊,混合班同学个个都已经成为各自领域的拔尖人才。很多时候,是时间里的人和事为一段时光赋予了极其特殊的含义,使其熠熠生辉。


在他看来,真正最难也最有可能取得成功的即是经年累月地做好一件事“钻”到自己喜欢的领域之中,作为学生来说就是学好专业,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在积累而“钻探”的过程中,也需把握好机会,并始终怀揣心系国家的觉悟因此,期望大家为自己铸一把好剑,并享受铸剑的过程,即享受个人能力提升的过程,也好好享受大学生活的美好。



贯通

 修行运剑之道 


相比于大学时代的积累,即铸剑的过程,卓旻院友觉得,在工作和研究中“运剑”更为困难,会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和挑战。他认为,无论是哪个领域中的人,在达到一定高度后都需要完成某种“跨越”。专精而跨越的贯通,或许正是运剑之要义。更何况,建筑学本身就是一门交叉甚至可以说偏文的学科,其中不乏哲学意义上的人文思考,建筑师也像是一部舞台剧的总导演,需要统筹协调建设领域的不同专业。



“贯通”,从卓旻院友的实践作品中即可见一斑,他致力于挖掘传统文化,以抽象的方式转译和活化传统匠艺,以当代的展现方式运用到城市空间重塑和乡村建设领域。卓旻院友为丽水老街区中山街所构建的瓷窑“天青”即从当地青瓷烧制文化入手,将甚少有人关注的瓷窑形象以窑变的方式进行当代转译,将普通陶土砖上釉再烧造,并以传统的叠涩穹窿的方式再建了一个完成窑变的瓷窑——“天青”。


近十年来,乡村问题是卓旻院友的主要研究领域,在长兴小浦的“银杏谷”的项目实践中利用当地盛产的竹子为当地的乡村漂流服务中心设计了一个富有乡土特色但又极具当代气息的竹结构建筑。整个竹结构被编织成一个巨大的三维曲面,轻盈通透,和当地的山水环境相互映衬,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地标。从这两个作品可以看出,在保护传统形式的同时,如何满足当代功能,如何保护、传承和活化中国传统乡村的匠艺和文化,这对设计师的“贯通”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在乡村问题这一宏大的背景下,设计者不仅需要关注建筑设计和城乡规划本身,还需尊重传统文化、国际趋势,建筑材料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左图为“天青”,右图为“银杏谷”)


“贯通”,在当今时代,对于竺院学子亦有其重要性。比如,在竺院中,大部分同学不仅要学习理工科的内容,还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来完成课堂展示(如PPT等形式)。卓旻院友亦认为美学很重要,以达芬奇为例证佐证理工科与美学的极大关联。他以历史的眼光充分肯定了艺术或者说美学素养的价值,将其放置于与“理性”等同的地位,提出在此前人类发展的某个时期,数理与艺术都是用于抵御宗教神权、启蒙心智的重要方式。而对于大学生群体,有意识地观看电影,阅读人文类书籍,或是参观类如美院毕业展的艺术展览都可以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提升美学素养。



专意

 积淀炼剑之气 


“我可以算是,我们班里第一个出去,又是第一个回来的。”卓旻院友笑言。专意,是紧密结合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责任担当。从哈佛大学毕业之后,卓旻院友于2004年回国,加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任教,并于2006年代表学校参与世博会的建设工作,又在2010年底调入中国美术学院。他并没有刻意去寻求机会,而是常怀为国家做贡献的高度自觉,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能够叩开机会的大门。



专意,是观照国际形势与国内现状后的“负重前行”。游走于东西方之间的卓旻院友,始终没有忘记在国际上尚算“非主流”的中国文化,也没有忘记自鸦片战争以来经历了长久的衰弱过程的乡村文化。在他看来,中国古代历史、人文中非常重要的核心焦点在于“定位”,学界从鸦片战争开始即在争论体用问题。卓旻院友在建筑学的学术研究与实践中,他不仅尝试在主流而普适的西方学术研究中加入“中国”要素,还看到了一直以来传承中国文化,如今却严重受到城市化影响的“乡村文化”。因此,他始终专注于“乡村”,专注于“乡土材料的当代转译”


专意,亦是学者对学术研究的坚持。在自我介绍时,院友就说到了建筑学者要以“学术”和“实践”这两条腿走路,但后来他又谈起,理想状态下自然是通过实践来完美呈现学术研究成果,而现实因素总会造成学术和实践的分离;实践和学术有时是冲突的,教师的身份确实会失去很多实践机会,但毕竟学术是主线,在实践方面应保有学术上的坚持。


专意,不仅仅是个人层面上的,更有其社会意义。卓旻院友非常认可“罗马非一日建成”的理念,觉得不存在“一个”好的城市设计,来完成一座城。他提及,政府已然意识到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当中所产生的种种问题,比如基于同一种规划同一种设计的乌托邦式的现代主义构想所导致的城市发展的同质化。那么,在设计师和规划师的层面,更应尊重这座城市的文脉和传统,应抱着修补的态度而非推到重来的态度。如果上升到城市意象的层面,可以说它是不同层面合力的体现,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城市是全社会的素质提升的结果。


云端采访截图(正中间为卓旻院友)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了两个小时,冬日的暖阳依然闪耀,在林立的楼宇间投下细碎光影。



往期精选

1.【喜报】热烈祝贺四位竺院学子荣获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称号

2. 国家公祭日 | 勿忘国耻,振我中华

3.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召开中层领导班子换届宣布会

4. UPA活动 | 大道不孤,吾必有邻——UPA 2021年度院友发展论坛圆满落幕

5.【竺推广】院友专访 | 戴亚平:持澄明之镜,点璀璨星火

6. 天下治道,善政怀德 | UPA 2021年度院友发展论坛

图文转自“竺院院友会”微信公众号

文案 | 陆驾莹

排版 | 罗文杰

责任编辑 | 危宇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