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竺人物】胡蔚涛: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01

人物简介

胡蔚涛,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交叉创新平台2018级本科生,主修专业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交叉),2020-2021学年竺可桢奖学金获得者


学习成绩优异,累计25门课程满绩,学业成绩排名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浙江大学一等奖学金、竺可桢学院卓越奖学金,曾获浙江省优秀毕业生、浙江大学优秀团干部、浙江大学本科生优秀学长等多项荣誉称号。积极参加科研竞赛,参与省创SRTP项目“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我国高端制造业企业创新路径选择研究”并顺利结项,参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暑期课程交流,结课优秀,曾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Finalist提名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曾获浙江大学本科竞赛特长生荣誉称号。


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经历丰富,曾任数学科学学院团委副书记(兼职)、共青团数学科学学院学生联合会主席团成员、竺院学生会宣传与网络中心副部长、交叉1801班班长,曾连续两年赴云南支教与调研,所在团队获2019年校级优秀团队。


毕业后保研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据科学(统计学)专业。



02

青衿怀志,备远思深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


初入求是园时,胡蔚涛也曾有过些许迷茫,脱离父母后开始独立生活,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都是他高中所没有经历到的。但是,他早在高三就已经明确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统计学。胡蔚涛认为,统计学是一门充满前景的学科,这个领域是能够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在明确的目标引领下,他不断学习进步,并依据实际情况不断自我调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胡蔚涛在学习方法上秉持“三自”原则,即自律、自知、自反馈。


自律体现在他对时间的精准把控和合理安排上。胡蔚涛不仅会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去记忆一些零散的知识,也会腾出整块的时间进行沉浸式学习,去思考一些专业学习上遇到的难题。


自知,胡蔚涛将其解释为对自我的认知。只有充分认识自我,人才能够发现自己擅长的领域。因此他鼓励学弟学妹们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多去尝试,这会对之后高年级的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


自反馈,不仅是胡蔚涛学习的妙招,更是他对待知识的态度。胡蔚涛从不止步于知识本身的学习,更会从历史的角度去探索知识的起源与沿革,去了解问题出现的背景与时人的观点;在探求理解知识背后联系的同时,他也会尝试应用于其他课程,从而逐渐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回顾本科阶段的学习,胡蔚涛总结说,大一大二,是一个沉淀积累的过程,这段时间的努力,往往是到大三时才会有较为充分的体现。厚积薄发之后,他表示在大四会有较多可支配的个人时间。


而对于大四那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胡蔚涛选择将其投入到知识的梳理与产出中:他全年担任了统计类课程的助教,在课堂上整合并输送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见解;结合过硬的专业知识,胡蔚涛出色地完成了毕业设计,以空间数据融入社交网络探究了推荐系统的性能,构建了有空间数据的数据集。空余的一些时间,他还学习了一些对应的课程,为未来的科研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03

砥志研思,求新识潮

“书本上学到的大多是具有时代性,且相对较‘古老’的内容。而通过科研、竞赛,我们可以接触到更前沿的学科领域,形成更交叉的学科视角。”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建模竞赛的那段经历,胡蔚涛感触良多,四天的比赛,他和队员们不分昼夜,充分利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及模型,不断尝试,才得到了他们满意的模型。“一个讲小组贡献的小组绝不是一个高效的小组”,胡蔚涛说道,“真正高效的小组是根据每个人能力特点进行分工,从而达到最高的效率。”不同于传统的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具有应用背景,不仅要求参赛者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更要勇于创新与实践,让发散思维下形成的新颖想法转变为现实。在胡蔚涛看来,这个流程帮助他将知识内化于心,在接触前沿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他将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

大二暑假时,胡蔚涛参与了麻省理工学院“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暑期线上课程,学习全新知识、应用医学领域,与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并带领小组完成“基于X-ray的新冠肺炎疾病检测”项目。这段经历不仅让他认识到了统计学前沿领域的发展,同时也更为深刻地理解了机器学习的综合交叉之处。而后来参与的SRTP项目“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我国高端制造业企业创新路径选择研究”,也让他在锻炼科研能力的同时,接触到更广阔的前沿领域


本科期间,因受到“社交网络与社交媒体”课程的启发,胡蔚涛选择将“社交网络上社会集群的发现”作为主要研究方向。这一研究方向,不仅让胡蔚涛了解到统计学一些前沿领域的发展,也让他发现了不同的逻辑组织模式。关于社交网络与社会集群这一研究方向,胡蔚涛解释说,可以以知乎为例,把对应信息投送到对应的群体,就需要根据人群的特征将其进行标准分划。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利用一些统计模型和知识(比如聚类模型、特征谱分析等等)。信息的投送可以理解为是信息的推荐,主要采用传统的推荐模型(基于相似邻居的推荐)与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模式。


“常思常为,事不避难。”在科研经历中难免会遇到瓶颈,每当此时,胡蔚涛总会多想多做,耐心应对难关:遇到了数据集的问题,他就去翻阅大量文献,借鉴前人的处理经验,实在不行就自行爬取数据进行补充;有想法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受阻,胡蔚涛表示,这时他会去做的,是多和导师们进行交流,并继续查阅大量文献去破解实践思路。胡蔚涛说道,“文献要多看,想法要丰满,实施要耐心。”



04

心有星辰,山海弗限

“做一些对他人有益的事情,把自己的能力尽可能辐射到别人身上。”


谈及学生工作,胡蔚涛认为,在学业与学生工作间找到平衡,是开展好学生工作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他得到了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形成了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可以让整个工作过程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让团队达成的共识顺利落地。

从竺院学生会宣传与网络中心副部长再到后来数院团学联的主席团成员,胡蔚涛的团队领导力也在这些学生组织的经历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逐步掌握了如何搭建组织架构,优化人际沟通与成员管理。同时,在学生工作期间,胡蔚涛也结识了许多其他专业的同学,丰富了大学生活。在喜欢与他人交流的胡蔚涛看来,这些对话与相处的经历,也让他感受到了多元的思维方式



 “那里的一切都非常慢。”

“有一种教书育人的情怀,所以选择。”怀着这样的想法,胡蔚涛曾两赴云南支教与调研。他在云南省临沧市云县鱼塘完小,担任科学课的老师,也负责团队的宣传工作。

从浙江杭州,到云南临沧,胡蔚涛切身感受到了环境的不同,也逐渐走进了当地孩子们的生活里。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胡蔚涛也从“陌生的新老师”逐渐成为“友善的大哥哥”。“你能感受到你和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连结。”胡蔚涛回忆道。面对孩子们的真心,胡蔚涛也同样以真心回报,为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支教的过程中,胡蔚涛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给孩子们展现科学的神奇,激发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相比起老师的身份,胡蔚涛更愿意将自己和孩子们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去交流,用一颗热忱的心去温暖更多可爱的心灵;胡蔚涛始终倾听着孩子们的心声,和孩子们交心的过程中,他用真诚的沟通,让一些孩子们原本黯淡的生活,重新焕起光芒。

“带给孩子们更广阔的视野,让他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并在他们心中埋下未来回馈社会的种子。”在胡蔚涛看来,这是支教最重要的意义,也是他为之努力的方向。



何谓“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在胡蔚涛看来,这意味着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一步一个脚印,方能行稳致远。


这既是胡蔚涛的信条,也是他作为学长,最想送给学弟学妹们的话语。




往期精选

1.【竺通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求是科学班、应用生物科学(农学试验班) 2022年招生简章

2.【竺人物】屠锡涛:深耕科创,青云志高

3.【竺人物】许诗蕊:木铎之心,心向往之

4.【竺人物】27门满绩,他是同学眼中的“谷大佬”!

5.【竺人物】严子涵:挑枪开山河,笔端借万景

6.【院友专访】孙靖宇:淬兴趣以为剑,探材化以为极

采访 | 骆弘毅 李晟榕 赵奕杰

文案 | 赵奕杰 李晟榕 骆弘毅

排版 | 骆弘毅

责任编辑 | 朱晴雯

审核 | 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