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竺涯共语 | 预告】专业前沿论坛:信息推进新世界




活动总览

技术科学是将基础学科中有应用价值的知识体系分离出来,用于改造世界的活动。这其中,工程师画图,工匠做工,科学家做梦。浙江大学的追梦人能做什么?在做什么?会给世界带来什么?竺可桢学院《混合学习研讨班》课程开设专业前沿系列讲座,为同学们打开这扇门,欢迎你们成为浙大追梦人。


本讲座同时将在智云课堂相应时段直播,欢迎同学们收看。




相关院系介绍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1978年,始终秉承“人为本,和为贵,变则通”的文化理念,坚持以培养求是创新、与时俱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顶尖计算机人才为使命。先后培养出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陈左宁、陈纯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学院下设5个系、4个研究所、3个中心,拥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列车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视觉感知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学科建设覆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设计学4个国家一级学科以及与一级学科体量相当的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双双获评国家“A+”学科并进入“双一流”学科建设。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2019年11月数据统计,计算机学科ESI学科排名世界前1‰,列全球第22位。USNEWS计算机学科排名全球第九。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源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浙江大学电机系中的一个学科分组电信组,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前,浙大电机系设有无线电通讯及广播本科专业。1953年8月,无线电专业撤并到兄弟院校。1960年无线电、电真空、半导体三个专业从电机系分出,正式成立无线电工程系。2009年,学校进行学部制改革,信电系成为信息学部院级系。2015年信电系更名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信电学院建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建有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6个二级学科,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为国家重点学科。建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首批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信电学院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建有浙江省信息处理与通信网络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先进微纳电子器件智能系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嵌入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基地以及12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是由原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发展而来,是我国光学工程学科的诞生地。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一级学科代码0803)评估结果为A+。光电学院设有光学工程研究所、光电工程研究所、光学成像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微纳光子学研究所、激光生物医学研究所、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光学惯性技术工程中心共7个研究所(中心),另设有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光电信息工程实验中心,建有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光电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研究基地,和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光电磁传感技术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光子学与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3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光电学院拥有一支学位层次高、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高层次人才众多,并建有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近年来,光电学院在高精度光纤传感、精密光学成像与检测、微纳光子学等方面取得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形成从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基础研究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与开发完整学科体系。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学科历史悠久,前身可以追溯至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科学创始人之一吕维雪先生于1977年创建的浙江大学科学实验仪器与工程学系。学院设有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和仪器科学与工程学系,设有相应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院师资雄厚,既有资深博学的知名教授,也有朝气蓬勃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中坚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近百人。学院在校本科生规模约350人,硕士生约260人,博士生约260人,在站博士后约30人。学院具备良好的科研与办学条件,建有“生物传感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心脑血管检测技术与药效评价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与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设有“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学脑影像科学技术中心”“电子病历与智能专家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学科交叉研究单位。学院整体科研实力雄厚,相继承担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国际合作专项等一大批科研项目,科研总量逐年增长,年科研经费稳定在1亿元以上。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主讲人简介


孙凌云


孙凌云教授专注于科技设计领域,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设计行业,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设计范式。在草图思维的形式化建模、创意设计的众包创新、广告的自动化设计、多感知通道的情感信息表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项,在CHI、《Design Studies》等重要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发明专利20余项。获好设计、红点至尊设计大奖、IF奖、中国智造大奖10余项。


史治国


史治国教授专注于信号处理及定位应用,物联网等领域。获评爱思唯尔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年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5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已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论文已被引用5000余次。


时尧成


时尧成教授主要从事光通信器件,光互连、光传感用光子集成芯片的研究,在多通道片上高速光互连芯片、片上相控阵激光雷达扫描芯片、高性能波导微腔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近年来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Optics Letters等光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50余篇,被引用5000余次。


周泓


周泓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视频检测与分析技术、嵌入式系统、数字化仪器。负责多项科研项目与课题,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重大专项1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企业合作项目3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批准软件著作权40多项。


往期精选

1. 浙江大学新生始业教育之《求是魂》竺可桢学院专场首演

2. 副校长严建华看望竺可桢学院“新生之友”结对学生

3. 校党委副书记傅强与竺可桢学院“新生之友”结对学生见面交流

4.【竺涯共语 | 预告】小芯片,大世界——新时代计算浪潮的推手

5. 吴朝晖校长与竺可桢学院2022级新生代表座谈会举行

6.【竺涯共语 | 回顾】专业前沿论坛:科学构筑新世界

排版 | 郑伟廷

责任编辑 | 朱晴雯

审核 | 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