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or not to be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篇幅最长的一部戏剧,也是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经典剧本之一。这个“王子复仇记”的故事中体现着多维度的人性与深刻复杂的悲剧意义,涉及方方面面的人生。作品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哈姆雷特》是历久不衰的舞台“常青树”,舞台之上对哈姆雷特进行解读、改编与解构作品层出不穷,也回荡着那句耳熟能详的永恒之问: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全世界有太多的舞台创作者诠释过这部作品。下面举例8部作品,一起感受各个版本的“哈姆雷特”不同的舞台魅力。
01
Director: Yuri Butusov
set designer Vladimir firer
Lighting designer: Alexander Sivaev
尤里·巴图索夫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具有爆发力和感染力的舞台表演塑造能力,使他持续活跃在世界最前沿的舞台之上。这是巴图索夫排演这部经典之作的第二个版本,导演这回对文本的选择不加入对莎士比亚其他作品的解读,仅从有限文本出发,以简洁的色彩、灯光以及音乐等艺术手法去呈现《哈姆雷特》中永恒的人性命题。
02
Director: Oskaras Koršunovas
set designer: Agne Kuzmickait
Lighting designer: Eugenijus Sabaliauska
立陶宛OKT剧团的《哈姆雷特》将场景设在化妆间,主角不仅是哈姆雷特,也是镜子中的每一个观众,镜像折射下,“悲剧”上演的舞台世界里投映着每个人的倒影。在死亡这个全人类的困惑面前,科尔苏诺夫的作品舞台符号丰富:灯光、音效、以及演员表演都尽显生猛。导演一边向自己提着“哈姆雷特式选择”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一边把血淋林的人性真实再现在观众面前。
03
Stage director:Robert Lepage
Set designer:Carl Fillion
Lighting designer:Bruno Matte&Robert Lepage
来自俄罗斯国家大剧院的《哈姆雷特| 拼贴画》中,头骨依旧是哈姆雷特的象征。“哈姆雷特最大的问题是他的想法太多,而没有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他是一个一直与大脑博弈的角色。”舞台投入大量新的多媒体作用,舞台的中心化身成特殊编程的“函数”立方体。这是哈姆雷特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发现自己并独立于自我意识的人的故事。
04
Stage director:Valery Fokin
Set designer:Alexander Borovsky
Lighting designer:Damir Ismagilov
福金是俄罗斯戏剧大师梅耶荷德的忠实追逐者,因为他也一直倡导着怪诞又严谨、夸张却统一的“风格化”表演风格。他的舞台之上,演员们既要充分体验人物内心情感,又要以控制、恰合的表演去表现人物。由他执导的《哈姆雷特》演出时长只有90分钟。随着大量对白和舞台人物的删减,舞台上呈现出一个更极致更具象的哈姆雷特。原著里的王宫被设置成一个内场背对着观众的足球场,从哈姆雷特的视角出发,舞台上呈现出一种“众人皆醒我独醉”的荒诞感。
05
Stage Director: Thomas Ostermeier
Stage Designer: Jan Pappelbaum
Lighting Designer: Erich Schneider
奥斯特玛雅擅长用当代的、实验性的戏剧语汇重塑经典,将戏剧中的暴力美学和人性矛盾彰显到极致。他的《哈姆雷特》疯狂又暴力,6名演员扮演了全剧所有角色,别样的演绎让哈姆雷特的悲剧充满迷幻色彩,更张狂、揪心、苦痛不堪。演员以超乎常人想象的爆发力透支角色的疯狂,这是一个外表怪诞丑陋的哈姆雷特。
06
Stage Director: David Bobée
Stage Designer: Salem Ben Belkacem
Technical Director: Thomas Turpin
鲍比常从经典故事中汲取灵感,舞台呈现趋向适应当代世界。他钟爱莎士比亚的作品,他将《哈姆雷特》置于暗黑的环境之上,舞台上时常忽闪过演员的剪影,并融入周围的环境,紧张的气氛。“水舞台”中倒影着对弈的刀剑与复仇的怒火,演员精湛的肢体技巧化成了暗影处流畅的线条,困境王子纠结的情感蛰伏其中,作品呈现出统一的美。
07
director/scenographer Artūras Areima
costume designer Artūras Areima
music&video designer π
艾瑞马的作品与“集体道德”背驰,常常思考着边缘状态的人物心理,是躁郁的、极致的,带着一种痛苦美学。正如那句台词"I'm not Hamlet ... My drama is gone." 他执导的《哈姆雷特机器》讨论主要社会文化变革引发的社会性和人类自我意识问题:上帝死后的人,其基本定义不是对上帝所拥有的无限性的开放性,而是发现其局限性的能力。 哈姆雷特和奥菲莉亚的所有想法听起来都像是他们的叛逆。
08
Stage Director: Paulo de Moraes
Armazém Theatre Company
曾受邀参加乌镇戏剧节、两度获得爱丁堡艺术节最佳剧目奖的巴西仓库剧院的《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角色在剧中是由女演员帕特西亚扮演,她最大限度地展现了角色的脆弱性和爆发性,使角色开头的忧郁和迟钝和之后带毁灭性的愤怒形成鲜明对比。帕特西亚非常擅长扮演这个游走于理智与疯狂、谵妄与良知之间的角色,她认为哈姆雷特的不稳定情绪主要来自于对追求真相的强烈执念。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男人还是女人扮演不重要,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特。
正如雨果曾说:“哈姆雷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雷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雷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
所以,你还看过哪些《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