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监测室内充电情况,这项工程正在加速推进
目前,上海全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1000万辆,实际使用量约800万辆,主要用于市民日常代步和外卖快递骑手出行。不过,由于一些小区缺乏充电设施,居民从家中拉电线到楼道内的情况时有发生,电瓶车在居民楼内充电,大大增加了火灾危险系数。
资料显示,电瓶明火燃烧后,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化合物,人一旦吸入后很短时间内就会因中毒、缺氧窒息而死亡。2021年5月1日起,《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就明确规定,上海禁止电动自行车在楼道充电等行为。
为了消除这一安全隐患,今年以来,黄浦区相关部门会同街道、小区物业等单位开展了联合排查,重点整治“入户充电”“飞线充电”等行为,清查整治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其中,还为老旧小区安装带有充电监测功能的灭弧保护装置,守护居民用电安全,目前这项工程正在逐步展开。
在外滩街道,近几个月,各小区正在加紧排查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作为整治重点,街道联合第三方为北京东路沿街的三十余家商户安装配备电瓶车入户充电监测功能的灭弧保护装置,内含智能监测分析系统,通过对电瓶充电这一特殊载波波形进行监测,可快速发现充电行为,外滩街道平安办、居委、微型消防站据此构建了一套闭环处置体系,实现更为精确高效的社区治理。
记者看到,为了实时发现掌握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动态,外滩街道除了新增一批智能充电桩,实现疏堵结合的管理模式外,还新增室内充电智能监测、闭环处置体系,并将充电预警功能接入街道城运中心,必要时远程断电,形成了充电安全的多重保障,尽最大可能杜绝电动自行车室内充电的火灾隐患。
设备运营方上海云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许亮告诉记者:“在对电气安全隐患监测、排查、主动干预的同时,它能第一时间侦测到电瓶车入户充电的行为。一旦有居民室内线路存在电瓶充电行为,它通过每秒20000次的电力载波智能采集分析,在几秒钟之内就能发现,并将信息上传到街道城运中心,同时通过手机APP发送给街道平安办、社区居委及微型消防站。”收到信息后,值班人员会迅速响应,到现场对违规充电行为进行规劝与制止,同时耐心引导商户人员至指定、安全的集中充电区域进行充电操作。
至于室内及夜间充电这两大高风险场景,会被设备识别为红线模式,街道工作人员可根据隐患高低程度,启动远程断电措施。“这样一套闭环处置体系,不仅通过即时、有力的干预策略,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还显著提升了使用者对消防安全的认识与重视。”外滩街道平安办工作人员表示。
在监测电瓶车入户充电行为的同时,设备还能检测到正在使用的线路中的异常情况,比如短路、过压、欠压、大电流、线温过高以及漏电等等。在提供7×24小时维护响应技术服务和季度巡检的同时,上海云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还免费为线路存在安全预警报警隐患的居民、商户提供线路隐患排查服务,让设备安装真正能给使用者带来安全、放心的体验。“在安装设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家商户反复出现漏电警示,我们立即与商户负责人沟通,对方却坚称自己是新装修,不可能有异常。经过工程师排查,我们发现,装修工人把电路接反了,所以出现了漏电。”
正是这种融合了“科技+服务”的治理模式,帮助社区管理者实现了“疏堵结合”。据统计,在安装启用的首月内,系统平台监测到了7户商铺共计36次的违规充电行为。而随着这一治理模式的深入推行,近两个月,附近商家违规入室充电的情况再未发生过。
而在田子坊商圈,这一项目同样正在发挥作用,作为田子坊数字化转型的内容,在园区526户老旧电表及主线路上的电气安全保护装置已全部安装完成。新增设的电气安全保护装置,在检测到正在使用的线路中的异常情况,比如短路、过压、欠压、大电流、线温过高以及漏电等等情况时,第一时间主动干预,切断电源。同时,配备充电监测功能的灭弧保护装置也已经开始试点。电气安全监控系统已纳入智慧平台统一管理,强化关键性异常拦截,实现智慧用电可视化。
同时,田子坊管理办还根据电气安全监控系统用电可视化的特点,监测园区孤寡老人的用电数据,一旦发生用电异常告警,管理人员将及时上门查看老人情况。为园区孤老、空巢老人提供“为老安全服务”。
据悉,黄浦区已将灭弧电气安全保护装置纳入实事工程,已惠及20000余户老旧房屋居民,而带有充电监测功能的灭弧保护装置也已在外滩街道、小东门街道等逐步开展点位排查,预计于年内完成2000余处重点点位的布局安装。
记者 / 高磊
编辑 / 张姗
图片 / 高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城市漫步”穿梭上海外滩,长三角九城区楼宇联盟共谋发展新路径
2. 来自上海的盛情邀约:“相聚上海”活动指南(2024)面向全球发布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