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詹福瑞讲李白 | 逝川、流光与石火:李白的忧生与求索

詹福瑞 生活书店 2023-03-23





出于本能,人类对生命最敏感的体验,应该是对个体生命的本质在于瞬间的存在而终归虚无的体验了。


岁月飘逝,每一个时辰都可见生命过程的流走,没有什么会比人们对生命过程短促的感受和认识更为直接、更为强烈、更为切入体肤的了。因此《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悲岁月飞逝,时不我待,成为人类普遍的生命感受。

 

作为自少年时期就颇怀大志、终其一生都在不断追求功业的诗人,李白一生对生命最为敏锐的感受首先集中在时光易逝上。



逝川、流光与石火

李白诗歌中光阴意象所表现的生命本质


文丨詹福瑞


对于时光,李白接受了孔子“逝川”的生动比喻,在诸多诗文中,都有引用。如《惜余春赋》“叹长河之流春,送驰波于东海”,就是化用了“逝川”之典。另如《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走海无停川”、《赠饶阳张司户燧》“容华弃徂川”、《秋登巴陵望洞庭》“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以及《古风五十九首》其十六“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其二十二“急节谢流水,羁心摇悬旌”、其五十二“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等等,都用以表现李白对时光飞逝的感受。


不仅如此,李白还在孔子“逝川”意象的基础之上,再生发想象,创造出了更为具体的黄河东逝意象,来表现时光的一去不返。《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云: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

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开篇二句,黄河东流入海,白日飘落西溟,当然是自然的现象。但是在诗里,李白把这两个自然现象从巨大的空间上突显出来,使黄河东流与太阳西颓,极为强烈地表现出时光飘忽而不可久留,撼人心魄。


时光如此,人的生命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由青春到衰老的过程。从生到老的实际时间应该是漫长的,但是一个人回过头去看,尤其是老者,这一过程又是十分迅疾的。“从年轻的角度看,生活就是漫长无尽的将来;从老年的角度看,那不过是一段极其短暂的过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对漫长人生的感受,只是瞬间,犹如一年之中春与秋的转换,这就是李白的感受。


而对古今读者影响更大的是《将进酒》里面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与孔子的逝川相比,这样的意象更为具体,更为巨大,更为显著。与《古风五十九首》其十比较,此诗把“黄河走东溟”的意象更加具体化了,而且由平面构图,改为立体构图,使黄河从大地的平面倾斜到天上,从而形成巨大的势差,其滔滔滚滚的形象,也更有强大冲击力,因而也使人更为深刻地感受到时光飞逝之触目惊心。


这些诗都以黄河奔流东海一去不返来说明时间和生命同样一逝不返,强调的是它们的迅疾、短促和不可逆向流转。早晨犹是黑发美少年,到晚上就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李白这样写当然是夸张,但这种夸张所反映出来的正是李白真实的震撼心灵的感受,突出了生命瞬间存在的本质。


李白在作品里还创造出“飘风”“飞电”“石火”等不同意象,形容时光的迅疾。《拟古》其三诗云:

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

黄金高北斗,不惜买阳春。

石火无留光,还如世中人。

即事已如梦,后来我谁身?

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

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在这首诗里,一开篇,李白就以长绳系日这样的奇特想象来设想阻止时光流逝,让它永远停留在同一个地方。然而李白又马上打破了人们的梦想,断然说这是不可能的,这是自古以来就无法实现的,因此人类自古就深受其折磨,人类为自身的悲剧命运无法改变而伤心痛苦。正因为这样,时光才无比珍贵,阳春无论多少金钱都无法买到。


当然离开了人,时光也就失去了意义,时光因为人而存在,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人发现了与生命如影相随的时光。放在时间之中来看人生,人生如同敲石生火,转瞬即逝。所以,李白感到人生如梦一般虚幻,既无法知道前世,也不能把握现世,更无法得知来生如何。这样的现实催生了他现世享乐的念头。在这首诗里,我们不要只是看到李白放浪形骸的一面,而是要关注李白对于人的生命的感悟。


石火,来自凿石见火,最早见于《关尹子·五鉴》:“情,波也;心,流也;性,水也。来干我者,如石火顷。”汉乐府《满歌行二首》其一“命如凿石见火,居世竟能几时”,《满歌行》其二亦曰“凿石见火,居代几时”,言生命似凿石见火一样短暂。《抱朴子·勤求篇》“夫人生先受精神于天地,后禀气血于父母,然不得明师,告之以度世之道,则无由免死;凿石有余焰,年命已凋颓矣”,则说生命之短不如凿石一闪而灭的火焰。曹植《感节赋》亦言:“唯人生之忽过,若凿石之末耀。”


李白化用凿石头见火花这一语典,创造了“石火”意象,留给我们的是关于生命短暂既清醒而又无奈的形象比喻。石上敲火,稍闪即灭,它不仅表现了时光的迅疾,也反映出时光的无可挽留、必然消逝,而且是不留任何痕迹的消逝。与孔子逝川之感相比,后者所感受的是时光的不断流逝、一去不返;李白的石火之喻,则不仅表现了时光的不返,而且更加强调了时光的稍纵即逝,比逝川之感更加剧烈,更为震撼。


…………


再看《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一诗:

倾晖速短炬,走海无停川。

冀餐圆丘草,欲以还颓年。

此事不可得,微生若浮烟。

骏发跨名驹,雕弓控鸣弦。

鹰豪鲁草白,狐兔多肥鲜。

邀遮相驰逐,遂出城东田。

一扫四野空,喧呼鞍马前。

归来献所获,炮炙宜霜天。

出舞两美人,飘摇若云仙。

留欢不知疲,清晓方来旋。

跨名驹,猎狐兔,置美酒,观舞妓,这些行为本身就是及时行乐。李白的这种生活,在其诗中有所反映。此诗当写于开元后期李白居东鲁之时。是时,李白年仅四十,故诗中充满年轻人的豪纵之气。不过豪纵中亦见时间逼迫下的矛盾与焦虑。此首诗中,李白又把迅速西倾的太阳比作燃烧殆尽的火把,把时光喻为不停流向大海的河水。进而指出,生命之虚幻就如浮烟一般不可把握。


服食仙草以冀延年,是李白诗中经常表现的一个想法,而且在实际生活中,李白也有学仙之举。但是在这里李白是十分清醒的,对长生之术明确提出质疑,认为学仙本来就实现不了。正因为这样,李白变得更加现实,如上诗所述,认为与其虚妄求仙,还不如跨名驹、控鸣弦、猎狐兔、观美女,以求现实生活中可以得到的快乐。




在《古诗十九首》中,有“何不秉烛游”的诗句,秉烛夜游遂成为及时行乐的典型意象。李白此诗中的“留欢不知疲,清晓方来旋”,即化用了秉烛夜游的意象,以此来表现生命的不可把握,同时也是在表达以享乐强为之把握生命的无奈态度。


李白的诗中,又把时光比作飘风和飞电,《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

在世复几时,倏如飘风度。

空闻紫金经,白首愁相误。

抚己忽自笑,沉吟为谁故?

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

《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八:

容颜若飞电,时景如飘风。

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华鬓不耐秋,飒然成衰蓬。

古来贤圣人,一一谁成功?

君子变猿鹤,小人为沙虫。

不及广成子,乘云驾轻鸿。

《对酒》: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飞电和流电是同一意象,都是指瞬间即逝的闪电。


最早以飞电形容时光的应是刘宋时期谢灵运,见其《长歌行》:“倏烁夕星流,昱奕朝露团。粲粲乌有停,泫泫岂暂安。徂龄速飞电,颓节骛惊湍。览物起悲绪,顾已识忧端。朽貌改鲜色,悴容变柔颜。变改苟催促,容色乌盘桓。”又见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之三:“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而这些又都接受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言一切有为的法,皆如闪电迅速消失。


李白用飞电和流电比喻人生,显然受了二位诗人的影响。除此诗之外,还有《赠王汉阳》:“吾曾弄海水,清浅嗟三变。果惬麻姑言,时光速流电。”浮生若流电和容颜若飞电,都是在形容人生易逝,青春只在一瞬之间。


飘风,一般注释为飓风、狂飙。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卷阿》:“有卷者阿,飘风自南。”毛传:“飘风,回风也。”李白之前和李白之后,“飘风”很少用于形容时间。初唐宋之问“雨从箕山来,倏与飘风度”,仍旧是在正常的意义上使用之。


李白用飘风来形容时光、比喻人生,意在表现时间的快捷、人一生的短暂。草刚刚见绿,秋霜马上即又降临,日出月落,都走马灯似的逝去。飘风这一意象,客观上还有形容时光和人生虚幻无形的效果。与流逝的河水相比,风不仅有快速刮过去的迅疾特点,同时亦有无形的性质,用以比喻人生,自然又增加了比浮烟更为无形的虚幻感。


在《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中,李白自写了这样一个细节:“抚己忽自笑,沉吟为谁故?”这是颇为逼真的生活细节,从此细节可看出,李白对于功名和求仙,似乎有了忽然的醒悟,不再为求仙所误,不再为名利所煎熬,欲抖掉这些心理负担,轻轻松松地活下去。


实际上,李白一生都生活在对名利和求仙的沉迷之中,沉迷与挣脱相伴的矛盾生活态度,终其一生都没有得到解决。而这种心理矛盾,就是他“人生易逝”的认识所决定的。他既不舍生活,又不舍精神的自由追求



节选自《诗仙·酒神·孤独旅人:李白诗文中的生命意识》

注释从略

文中配图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章版权归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所有,转载请留言





▲ 作者詹福瑞讲述新作

《诗仙·酒神·孤独旅人:李白诗文中的生命意识》




新书推荐


点击封面,即可购书


16开  圆脊精装  588页  99.00元

978-7-80768-357-5

生活书店2021年11月版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书



以生命观为线索的“李白诗传”古代文学进阶读本为理解李白诗文提供全新视角再现李白其人其诗的强大生命动力



内容简介

早年天才,辞亲远游,蹉跎岁月,献赋谋仕,供奉翰林,李杜相识,安史入幕,赋歌而终……李白的一生既富有传奇色彩,又不失世俗烟火气息。在浪漫与挥洒、挫折与苦闷、功名梦想与求仙情怀之间,李白思悟着生命的况味。李白对个体生命本质的深刻体认,给其心理带来巨大的焦虑,同时也为其人生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动力。李白的生命经验支撑起了他的风骨形神。

本书从“生命意识”的角度阅读李白,通过细读李白诗文,梳理诗人对生命本质、生命意义的感悟和表现,从“生命意识”的视角揭示出李白的时光焦虑、功名理想、孤独心境以及追求快乐和体认自然的人生态度的深层原因,还原了一个肉体与精神的李白,一个既是天才诗人又是凡夫俗子的活生生的李白。为走近李白其人其诗的精髓提供了新视角,再现了李白的千古风流。

作者简介


詹福瑞

河北青龙人,195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家图书馆馆长。长期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南朝诗歌思潮》《中古文学理论范畴》《汉魏六朝文学论集》《论经典》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另著有学术随笔集《不求甚解》、诗集《岁月深处》、散文集《俯仰流年》。


相关专题

相关书讯:

詹福瑞《诗仙·酒神·孤独旅人:李白诗文中的生命意识》

詹福瑞讲李白 | “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快乐主义精髓

读书无尽 | 詹福瑞:一部写了半世的书

更多推荐


叶嘉莹主编

名家谈诗词系列



相关书讯:


新书推荐丨唐圭璋《词的真伪与高下》

新书推荐丨龙榆生《填词与选调》

新书推荐丨钱仲联《诗坛点将录》

新书推荐丨程千帆《唐诗的历程》

新书推荐丨夏承焘《词体与声情》

—END—

欢迎点赞,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  点击图片阅读书单丨生活书店2021年11月新书推荐


▲  点击图片查看  书单丨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



▲  点击图片查看 知味书系列书单




生活书店,始于1932





长按识别右侧二维码 ☞

即可关注 ☞生活书店


微博ID:@三联-生活书店

豆瓣ID:出版小生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诗仙·酒神·孤独旅人》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