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史话丨《生活》周刊的由来
如果邹韬奋、黄炎培,王志莘,徐伯昕,孙梦旦等先生们拥有微信,那么今天发布的这篇文章出现在朋友圈的情景或许会是这样的......
邹韬奋
不要忘却我们的工作对象——中国的读者!我们要竭诚为读者服务!
生活史话丨邹韬奋与《生活》周刊的故事
26分钟前
黄炎培,王志莘,徐伯昕,孙梦旦
韬奋,你分享的这篇文章写得不错!
谢谢黄主任!《生活》周刊的创刊得益于您创建的中华职业教育社
这篇能让我们的读者朋友们了解一下《生活》周刊的由来
安排!
韬奋与《生活》周刊
一、《生活》周刊的由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现实需求经济建设人才。黄炎培联合当时教育界企业界一些有识之士,于1917年在上海创建中华职业教育社,为发展经济,振兴中华服务。“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是当时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
黄炎培(1883—1965),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在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读书时受过班主任蔡元培的熏陶,因参与闹学潮离校。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教育会会长,曾赴美国和南洋各国考察教育事业。在他所著《八十年来》一书中说:“我当时有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觉悟到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势力深入国内各地,贻害无穷,必须抵抗。如何抵抗,从创办国货工厂入手。”
▲ 黄炎培生活照片
中华职业教育社设立了中华职业学校,学校附设有教学实习工厂,又开设多所补习学校和夜校,培养了不少中等技术人才。该社还设有职业指导部,对中等学校毕业班进行职业指导。此外,编印有关职业教育的书刊。如出版《教育与职业》月刊,编译“职业教育丛书”。这些书刊的内容,偏重于理论学术的研究和探讨。为了宣传职业教育,加强职业和修养指导,沟通各地职教讯息,决定创办一个机关刊物,这就是《生活》周刊。
《生活》周刊于1925年10月11日创刊。黄炎培请王志莘任主编。王志莘,上海人,曾赴美国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银行系学士及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上海商科大学和中华职业学校任教,同时主持《生活》周刊具体编辑事务。最初《生活》周刊是一张四开的小型刊物,印数2800份,主要是赠送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员和教育机关。
▲ 王志莘:职业补习学校实施问题
可以说,《生活》周刊因时而创,是中国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刊物之一。韬奋,你还记得1923年刚来中华职业教育社,负责编辑《教育与职业》月刊和主编“职业教育丛书”的时候,我和你说过几句话吗?
当然记得,正是您的几句话让我领悟了编译工作的基本原则,它离不开“根”。
借此机会,我也想正式向读者朋友们介绍一下自己。
二、中华职业教育社
邹韬奋,原名恩润(1895.11.5—1944.7.24),韬奋是他的笔名。祖籍江西余江,生长在福州。六岁时家中请人教他读古书,14岁进福州工业学校。18岁时,韬奋的父亲为了要他将来做一个工程师,送他进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在中院(即附中)毕业后,在上院电机工程科读了一年半,对算学、物理等科目不感兴趣,中途转入教会办的圣约翰大学文科三年级。
▲ 1926年邹韬奋与夫人结婚时留影
韬奋学生时代是个苦学生。在读中学的时候,家里已缴不起学费,幸而他品学兼优,获得免缴学费的优待,但生活费用全靠自给,而且还要负担弟弟的部分读书费用。为此,不得不在课余时间兼做学校图书馆的晚间助理员和校外的家庭教师,有时还投稿《申报》的副刊“自由谈”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杂志》,依靠稿费作补助。有时还不得不接受亲友的接济,才使他得以完成学业。
1921年韬奋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他本想进新闻界工作,但是一时得不到机会,先在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当英文秘书,后来又兼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中学的英文教员。
1923年韬奋进入中华职业教育社,担任编辑股股长,并负责编辑《教育与职业》月刊和主编“职业教育丛书”。在编辑工作中,有一件事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黄炎培请韬奋编译《职业智能测验法》,他根据贾伯门博士的《职业测验》的内容和顺序照译,完成了3万多字的稿件,送黄炎培审阅。黄看了不以为然,对韬奋说,“这份稿子还要重新编写……我们编译这本书的时候,不要忘却我们的工作对象——中国的读者。我们要处处考虑到读者的理解力,考虑到读者的心理,考虑到读者的需要,不能仅仅依照原著,按英美人胃口,这样的编法和措辞,未必即合于中国读者的胃口……”因此,韬奋重新考虑,重头写起,结果受到黄炎培称赞,为之作序,编入“职业教育丛书”,交商务印书馆出版。通过这件事,使韬奋领悟了编译工作的基本原则,它不能离开“根”,“根”就是“不要忘却我们的工作对象——中国的读者”,也就是要从中国读者的实际出发。
▲ 1937年12月,邹韬奋从香港、广西、
湖南转赴汉口,途经长沙时留影
与此同时,他兼任中华职业学校的英文教员,参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各地中等学校举办职业指导运动周。韬奋到了好几个省,与各地青年学生接触和谈话,并观察中国社会的实际,了解了一些中国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
三、韬奋受命主编《生活》周刊
《生活》周刊出完第一卷,王志莘因去工商银行担任储蓄部主任,工作繁忙,难以兼顾,提出辞去《生活》周刊的工作。职教社主任黄炎培请韬奋自第二卷第1期起主编《生活》周刊。这是他正式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开始,也是他加深认识社会,探讨人生道路的开始。
就在这个时候,《时事新报》需补充人员,韬奋经与职教社商量同意,他兼任《时事新报》的秘书主任,协同总经理工作,并主持该报副刊“人生”的编务,《生活》周刊的编辑工作移到晚上来做。这段时间有一年光景,以后辞去《时事新报》的兼职,便全副精神主持《生活》周刊的工作了。韬奋说“这一年是生平很有意义的‘练习’的时期,比进什么大学的新闻科都来得切实,来得更有益处”。
▲ 1926年出版的《生活》周刊内页
开始时,《生活》周刊只有两个半人共事。除韬奋外,有徐伯昕(中华职业学校珐琅科毕业生,留社工作)协助做发行和总务工作,职教社另派会计孙梦旦(也是中华职业学校毕业生,韬奋的学生)兼任会计,半天工作,故称半个人。
三位同志就这样聚“在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442号那个小小的过街楼里(约十多平方米),在几盏悬挂在办公桌上的灯光下共同工作到午夜”。什么编辑部、发行部、总务部、会议室全在斗室里。有事当场提出商量解决。
▲ 上海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生活周刊社
摄于1926年
黄炎培对韬奋十分信任,不干预编辑工作。韬奋经生活的磨炼,“学得办事的认真态度”,做什么工作都是敬业乐业的。
韬奋老兄,想到咱们一起共事的那段时光,真是百感交集啊;正是《生活》周刊让咱们相识,成为了最亲密无间的战友!
是啊老徐,我还记得志莘刚走一段时间,只有你、我和梦旦三人在《生活》周刊共事
梦旦那时候是兼任会计,只工作半天,四舍五入啊咱们仨只算两个半人
还真是!咱们仨就聚在辣斐德路442号那个只有十多平方米的过街楼里,有啥事都是当场提出协商解决
那段时光真值得你写在《经历》里!
作为机关刊物的《生活》周刊,内容单调,进入不了文化市场。韬奋接编后,变换内容,增加可读性,争取读者。在这个时候,也尚未形成作者队伍,有的是机关里同人的一些职务作品。他的老友毕云程也帮忙写些稿子。按职教社润笔,每千字四毛钱,无从向文化界出手组稿。所以,编写工作由韬奋一个人“唱独角戏”。
他说:“最可笑的是替我自己取了六七个不同笔名,如‘因公’、‘心水’、‘落霞’、‘孤峰’、‘秋月’等名字。把某类的文字‘派’给某个笔名去担任,例如关于传记的由甲笔名专任,关于修养的由乙笔名专任,关于健康的由丙笔名专任,关于讨论的由丁笔名专任,关于小品文的由戊笔名专任,以此类推。简单说来,每个笔名都养成一个特殊的性格。这倒不是我的万能,因为我只能努力于收集合于各个性格的材料,有许多是由各种英文刊物里搜得的。搜求的时候,却须有相当的判断力,要真能切合于读者需要的材料,把材料搜得之后,要用很畅达、简洁而隽永的文笔译述出来。所登出的材料,往往不是整篇有原文可据的译文,只是把各种相关联的材料经过一番消化和组织而造成的。”
▲ 上海陶尔斐斯路(今南昌路)生活书店
韬奋接编后,开设了编者与读者对话的“读者信箱”专栏,倾听读者的意见和要求,讨论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问题,沟通和交流思想,受到读者欢迎。
在他精心培育下,用了约一年时间,《生活》周刊的读者一天天多起来,国内外读者来信也一天天多起来,有讨论问题或改进意见的,也有赞助推销刊物的。刊物的发行量上升了,由原来的2800份提高到2万份。韬奋感到“我们的精神是和无数万读者联系着,又好像我们是夹在无数万好友丛中工作着”,“感到为有机会为社会干些有意义的事”而快慰。
韬奋的时间不够用了,因此他摆脱一切原有的兼职,日夜都做《生活》周刊的事情。
“大家都没有想到要从这里面取得什么个人的私利,兴趣都在文化事业本身。”
“《生活》就是在这种‘心血’、‘努力’、‘同情’和‘赞助’所造成的摇篮里长大起来的。”
▲ 重庆武库街(今民生路)生活书店分店
摄于1937年
在担任《生活》周刊主编的这段日子里,“认真办事”“敬业工作”一直是我的工作态度。在这期间,我也逐渐认识到为读者服务的重要性,“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精神薪火相传,成为一代代出版人的宗旨。
读者朋友,以上就是我和《生活》周刊的故事了。你们还想了解哪些内容,欢迎在下方“留言”区告诉我们。
本文部分内容节选自《生活书店史稿》
生活书店史稿编辑委员会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期排版:龚秋豪
本期编辑:赵庆明
相关阅读推荐
《生活书店史稿》
生活书店史稿编辑委员会 编
ISBN:9787807680017 定价:68.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生活书店诞生于30年代民族危难之时,面临的是国土沦丧、民生凋敝的局面,呼吁抗战,挽救危亡已是全民族的要求。作为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代表人民的舆论喉舌和广大群众呼声、站在斗争前列的邹韬奋,在他创办的刊物和生活书店的事业中,百折不挠,始终高扬着爱国救亡的大旗,并与国民党反动派作着不懈的斗争。生活书店正是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叙述地历史,可从中看到中国现代革命史的一个侧面。
本书的撰稿人都是在生活书店创办时或以后各个时期参加书店工作的,因为撰写人身历其境,史实的真实性是无可怀疑的。所运用的资料,有的来自韬奋和书店另一创办人徐伯昕的著作,有的来自书店当年内部编印的《店务通讯》,更多的史料则是从业人员的回忆实录。全书从初稿到定稿,经过多次讨论并核实材料。由于生活书店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摧残,人员颠沛流离,许多资料和档案已散失殆尽,现在已难以弥补了,因此有些事未能详尽叙述。
☝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韬奋著译文丛
邹韬奋 著/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生活书店致敬邹韬奋先生,推出韬奋著译文丛:《萍踪寄语(初集、二集)》《萍踪寄语(三集)》《萍踪忆语》《经历 患难余生记》《抗战以来》《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 生活史话》《读者信箱》《韬奋时事论文集》《韬奋译述爱情小说三种》。
☝
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END—
欢迎点击在看,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 点击图片阅读
▲ 点击图片阅读
书单 | 2022年生活书店正在赶来的新书
【往期精彩文章】小漫画,大时代 | 千幅漫画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
文物“大盗”或汉学名家:斯坦因、伯希和与儒莲奖《培养孩子专注力的60种方法》入选中国出版集团2021年度好书
知味书单丨探寻中华饮食文化,享受风味人间
培养 3.0 版本的孩子:思维能力新书 | 《早生贵子:帮不了你养娃,但能帮你觉悟》
新书 |《饮食西游记》:一部有趣的中餐「留洋」小史
暑期荐书|绿树阴浓夏日长
书单丨建筑设计是为了更舒适的生活书单丨女心理师毕淑敏书写四弦散谈抚慰我们的心灵开学季书单丨给宝爸宝妈们的锦囊妙计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