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史话 | 邹韬奋的编辑思想
在学习、观察和编辑工作实践中,邹韬奋逐渐形成了《生活》周刊的指导方针和工作思路,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立足于青年大众需要,有益于社会改造。
第二,崇尚有趣味有价值的材料,文字大众化,雅俗共赏。
第三,在内容和编排上不断创新,精益求精。
第四,韬奋的编辑思想体现于他的言论上。
各位读者朋友,咱们又见面了!
编辑工作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在《生活》周刊的编辑工作中,我有不少新的发现和体悟。上面归纳的几点,我将在下面的文段中和大家慢慢道来~
韬奋的编辑思想
刊物面貌的改变,取决于人的思想水平。韬奋接办《生活》周刊后,立即着手于改革。从他接办后的《生活》周刊中可以看出,一种敏锐、活泼、有趣味和富于创新的刊物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韬奋的编辑思想,一以贯之地表现在他以后所办的报纸和刊物中,并且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有所发展。
韬奋酷爱读书,对新闻出版工作怀有浓厚的兴趣。他在中学、大学读书时早就注意于课外阅读报刊和文章的写法。如他读梁启超的时论文章,觉得“锐利明快”,有感染力;对反对袁世凯称帝被刺身亡的《时报》和《申报》的著名记者黄远庸(笔名远生)写的北京通讯尤为倾倒。他分析章士钊在《甲寅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认为“文字的最大优点是能心平气和地说理,文字的结构细密周详,对政敌或争论的对方有着诚恳的礼貌,一点没有泼妇骂街的恶习……”,后来读他反对“五四”运动新文化的文章,就觉得“看了便令人作三日呕”。他觉得“写作的内容必须有个主张,有个见解,也许可以说是中心的思想,否则你尽管堆着许多优美的句子,都是徒然的”。这不难看出他对于文章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鉴赏力。他反对当时“鸳鸯蝴蝶派”的颓唐作风,主张引人向上的精神食粮。
后来,他考察多国报刊,注意到美国报业大王赫斯特(拥有十多种报刊,发行量达5000多万份)办报刊的做法,一味“迎合低级趣味的社会心理,在引人注意的技术里散布他反动的毒素”。对这种现象,他进行了分析批判。他认为大众读物,文字通俗明白,是读者的需要,但媚俗、散布毒素可恶,唯利是图,则是绝对应该排除的。
▲ 邹韬奋年轻时候的照片
韬奋先生的这张照片可真是太帅了!原来读书真的能让一个人颜值变高啊!(我也要多读书才是)
这位朋友过奖了,你们生活的年代,想必也有不少热爱读书的人吧。我也想了解一下,各位读者最近都看了哪些书呢?
欢迎在文末的留言区留言呀!
好家伙,微信公众号的留言功能可让先生玩儿明白了~
韬奋在学习、观察和编辑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生活》周刊的指导方针和工作思路,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以下几点。
1.立足于青年大众需要,有益于社会改造
他改变《生活》周刊的基本点是在刊物的基本方针上,以前的《生活》周刊立足于谈个人修养问题,进行一些职业指导。韬奋此前曾有机会到外地对青年进行职业指导。这是一种社会调查,他由此开始了解旧中国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并对职业指导的实际效果发生了怀疑。他说:“我从这里感到惭愧,感到苦闷,感到我思想应该由原来的‘牛角尖’里钻出来,换句话说,这现实的教训使我的思想不得不改变。”基于此,他在接办《生活》周刊后,立即着手改革的就是刊物的方针。他认为刊物和社会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关系,社会需要改造,改造社会不能以个人主义作为出发点,必须从“修养”、“职业指导”转入到对社会问题的探讨,而要有助于改革社会,就必须从正视社会问题入手。
为了实现这一企求,刊物首先要关心大众的需要,大众面临的是社会不安、贫穷、失业等社会问题。他认为“要用敏锐的眼光、深切的注意和诚挚的同情,研究当前一般大众读者所需要的怎样的‘精神食粮’,这是主持大众刊物的编者所必须负起的责任”。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韬奋思想水平的提高,他进而又对“精神食粮”作为“思想武器”对改造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充分的估计:“任何时代的革命事业,最初枪杆总是握在统治者手里,握在革命者手里就只有笔杆。”“革命事业如果真能成功,就靠大众对正确的理论有深切的了解与信仰,在这方面努力,‘笔杆’在研究和宣传上的职责,只有驾枪杆而上之。”早在30年代韬奋就有这样的见解,是很了不起的,显示出他的敏锐而深刻的政治洞察力,也就是他开拓运用出版工具为宣传教育手段,以此为推动社会进步思想的原动力。总之,立足于社会改造,立足于大众的需求,这便是韬奋接办《生活》周刊以及后来办生活书店的中心思想和编辑方针。
韬奋先生,您对大众需要的洞察力真是太敏锐了!
我们那个年代没有现代化信息网络,也没有统计数据的相关工具,想要了解大众需要,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才可以
是啊,每一次探索,每一次尝试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也正因如此,我们对大众需要的洞察才更准确。在了解了大众需要什么后,《生活》周刊的内容也亟待创新,不仅要兼顾趣味性和价值导向,更要真正让每位读者都能喜欢看、愿意看
2.崇尚有趣味有价值的材料,文字大众化,雅俗共赏
办好刊物还必须有切合读者需要的编辑方法。他说:“我接办之初,变换内容,注重短小精悍的评论和‘有趣味有价值’的材料”,“空论是最没有趣味的,‘雅俗共赏’是有趣味的事实。”“所谓有价值,必须使人看了在道德修养上得到多少‘灵感’。”所谓雅俗共赏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形式,这形式是大众能接受和喜爱的。报刊是大众的园地,作为思想媒体的刊物必须文字大众化,这是韬奋坚持不懈的编辑思想,他强调“本刊力避佶屈聱牙的贵族式文字,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文字”。韬奋正是运用雅俗共赏的形式在读者中取得巨大的思想效果。
胡愈之就韬奋的文字大众化高度评价说:“鲁迅的写作方法采取高级形象化,而韬奋采取低级形象化。对于落后的大众,低级的形象化自然比高级形象化更容易接受,所以就作品的永久价值来说,韬奋断不能和鲁迅比较,但就宣传教育的作用来说,韬奋对于同时代的影响,却比鲁迅还要来得普遍。”(见胡愈之《我的回忆》,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版,第363页。)
▲ 码头送行 左一徐伯昕,左二邹韬奋,左三胡愈之
3.在内容和编排上不断创新,精益求精
韬奋具有不断革新和创造精神,主张刊物要有个性。他说“刊物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是刊物的尾巴主义”,“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我们每看到一种新刊物,只要看到它的格式样样仿着别人的,大概就可以知道它的前途了。”
《生活》周刊辟有多种专栏,除评述时事的“小言论”、编者和读者对话的“读者信箱”栏一以贯之者外,栏目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需要而增减。后期增加政论、国际文章、海外通讯等,颇富特色,还经常刊登漫画、时事图片、随笔。编排活泼多样,力求生动简练而饶有趣味,形成了刊物的个性,这是使得读者喜爱阅读的重要因素。
韬奋编辑思想中,还贯穿着永不满足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他对文章的取舍,不以“名”取,只以“文”取,言之成理、文笔生动的文章,哪怕出自无名作者,也必刊登;反之,虽是名家,但空洞无物也拒绝刊载。这样使刊物的每篇文章都有可读性。登出的文章,都必经韬奋亲自过目,有的还亲自修改。他说:“我不愿有一字或一句为我所不懂的,或为我觉得不称心的,就随便付排,校对也是由我一人看,看校样的聚精会神,就和写作的时候一样,因为我的目的要使它没有一个错字……也许做不到,但是我总是以此为鹄的……每期校样要三次,有的时候简直不是校,竟是重新修正一下。”
▲ 正在专心工作的邹韬奋
随着刊物的内容不断得到充实,不断地增加篇幅,改变印制形态。从第五卷起,由四开单张改为16开本16页,以后又陆续增加到20页、24页、28页,出增刊时加大到40页。篇幅增加,定价不加。《生活》八年如一日准于星期六出版,从未脱期过。这种精益求精和处处为读者着想的精神,读者是感受到的,并感受到刊物不断地在改进。正是由于在指导思想、方式方法、内容上充分体现群众观点,这一具有活力的精神使《生活》周刊赢得了读者无限的信任。
精益求精,处处为读者着想,今天的《生活》周刊也是如此!
想必在栏目设置、内容编排等方面也很不错吧
是的!每一期都有封面故事,几十页的内容,图文并茂一次看过瘾!还有聚焦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都是深度好文啊!还有……
哈哈哈真的是太好了!不过先打住一下,等我把最后一部分讲完
4.韬奋的编辑思想体现于他的言论上
韬奋在编辑和写作上齐头并进,以上所述三位一体的韬奋编辑思想原则,在其言论中体现出来。韬奋的言论,坦诚直率地表达出他的立场和观点。
舆论宣传结合社会现实,《生活》的“小言论”专栏里短小精悍、雅俗共赏的文章,是韬奋亲自执笔的。从第2卷第47期起,每期必载,置于开篇地位。韬奋的文章多数系就当时最有意义的某些事实加以认真分析,用简短有力的文字,阐明问题的性质,指出前途。每则虽不过几百字到千把字左右,却是韬奋最费心血写成的。
“小言论”是社会瞭望台。韬奋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对国民党官僚的贪赃枉法、腐化丑恶行径给予揭露和抨击;探讨改革封建陋习,亦庄亦谐,发人深省;有《无所不专的专家》、《思想犯罪》和《政府广播革命种子》等辛辣的嘲讽文章;主持社会公道,如1930年上半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严令全国公私立大学对报考的高中毕业生要检验文凭,未经教育部批准立案的私立中学生不准报考,并且要检查,让各大学以往多届录取在学的这些学生退学,引起大中学生不满。韬奋发表了《考试严格之不可解》、《教育部的压迫手段》等文章,谴责教育部对私立中学不加整顿是“职守有亏”,专向学生开刀是“全无心肝”,迫使这项政令搁置。
韬奋的言论,不同时期突出不同的社会矛盾,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九一八”事变后,“小言论”的方向上有明显的改变,侧重于时事政治的评述了。斗争的锋芒主要指向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权,指责当时的社会制度,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求出路。韬奋的文章,充满爱国主义的激情,富有感染力,在青年中产生极大的影响。
这一类文章最受读者的注意,有许多读者,给韬奋写信说,“我们每遇着社会上发生一个轰动事件或问题,就期待着看这一栏文字”,又说,“只觉《生活》痛快,吾欲说的,都替我说出,只觉非读不可”。这一类的文字,也散见于“读者信箱”栏。
“读者信箱”是韬奋接编《生活》后开辟的第一个专栏,一以贯之,从未间断。读者来信与日俱增,少则每天几十封,多则上百封,提出诸如工作、学习、思想和恋爱、婚姻、家庭,乃至时事等疑难问题向编者求教,韬奋无不尽力解答。其中,有涉及法律、医学等专业问题,自己不明白的,特请专家提意见后再作答复。韬奋把读者来信提问,看做是对《生活》的信任,解答问题是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编辑工作者不能推卸的义务。韬奋每信必看,有信必复。白天看不完,带到家中晚上看。韬奋夫人风趣地说:“我看你恨不得把床铺搬到办公室里面去。”后来实在看不过来,设几个专人帮同处理读者来信。
▲ 《读者信箱外集》第二辑
韬奋写复信以无限热诚对待,其同情之深厚,关切之周到,谋划之细致,令人感动。重要的复信自己拟稿,一般的分别由专人拟稿,但一一经他看过签名后寄出。这些来信在刊物上登出来的,只是其中带有普遍意义的一部分,其余归入档案,韬奋说,“我不敢说解答得一定怎样好,但我确尽了我的心力”。
“读者信箱”不仅为读者服务,而且使编者受益匪浅。读者提出种种要求,推动编者深入思考,去努力提高编辑水平,改进编辑工作,而且从来信中了解许多社会情况,读者信箱栏成为也是坦诚商讨社会问题的论坛。如关于四川军阀割据地盘,兵匪一体扰民的“四川真相”的报道,就是导源于读者来信编发的。还有交通部部长、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贪赃枉法事件,也是由读者举报的。读者反映,王伯群娶该校毕业生保志宁做小老婆,婚事穷奢极侈,构筑价值四五十万元的洋楼藏娇等情况。此事引起社会议论。王伯群做贼心虚,挽友人向韬奋致送10万元支票,名为赞助办刊,实则是送礼行贿,意在堵韬奋之口,并寄来一信自我剖白“此地无银三百两”。韬奋派人依读者来信所指的地点实地调查,原来是建筑商辛峰记建筑公司同时承建了交通部一大工程,对王的私楼,仅取部分工料费,羊毛出在羊身上,实际上就是王伯群假公济私,贪赃枉法。韬奋把调查报告、洋楼照片和送礼行贿的事实,在刊物上公布。韬奋在调查报告后面加写了一段评语:“我们所以不能已于言者,在民穷财尽的中国,一人的衣食住行四种需要中之一种而且一处,已达四五十万元,而王君信里却说:‘伯群素尚俭约,虽备员中央数载,自顾实无此多金,’我们不知‘多金’果作何解?‘俭约’又作何解?且由此点而疑及王君所声辩的其他多点之是否真实。”韬奋以大无畏精神,不顾个人利害(曾收到匿名信,警告“小心”),揭开了黑暗社会的一角,天津《大公报》予以转载。韬奋疾恶如仇,不怕开罪权贵,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受到读者赞佩。
每个时代都不乏正义之士,任何时代的新闻人、出版人和媒体人,都不仅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也应当是正义的发声者和公平的维系者。
韬奋先生所言极是!
这里附带谈谈“海外通讯”。韬奋重视这一专栏,创意是引导读者放眼看世界。海外通讯的内容,涉及世界各国的风光文物、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报道。这些报道是《生活》周刊的独家新闻。始于第三卷第50期,首篇是李公朴赴美留学的海外通讯,他是韬奋称之为“异常爱护《生活》的人”。随后约请在海外的留学生为《生活》写通讯稿。如留学日本的徐玉文、留学比利时的寄寒(凌其翰)、留学英国的费福熊(费巩)等人均被聘为特约通讯员,还有赴欧考察的庄泽宣和留法的陈学昭等人写的报道文章,先后刊出英、法、美、德、比利时、墨西哥及南洋各国特约通讯员撰写的专稿。对这些人的稿酬从优,每千字10元,比国内稿酬高出一倍,这是因为韬奋考虑到海外生活费用高,可见编者细心周到为作者服务的精神之一斑。
海外通讯往往透露出一些不易为国人所察觉的情况。如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在国内造谣,反说我国挑衅,向日本国民灌输反华思想。又如1930年在巴黎举行国际博览会,法国商人竟从我国招募去100名黄包车夫携带黄包车,在巴黎街头拉车,以此作为吸引市民参观博览会的手段,出我国的洋相,以此来歪曲我国家形象。自然,通讯中也反映各国人民对我友好,支持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些报道,使读者了解中国和世界各国已密不可分,要知己知彼,重视国际上对中国的种种反映。
凡此种种,说明韬奋把握国内、国际社会问题的灵敏度是很高的。
听先生讲完,受益匪浅
倾听、学习、思考过后的收获是宝贵的,希望各位看到这里的读者,在了解了我的编辑思想和办刊理念后,都能有所收获
在上一期“生活史话”的留言区,有位朋友想看“没想到是这样的韬奋先生”系列……哈哈哈,今天的内容是作为编辑的我所展现的一面,也许后面的哪一期,就会是让大家恍然大悟“原来你是这样的韬奋先生啊~”的内容了
别的不说,韬奋先生“为读者服务”的精神(说“关心评论区读者的诉求”或许更合适)真的是体现出来了~
今天的话题也欢迎大家积极评论:大家最近都看了哪些书?
本文部分内容节选自《生活书店史稿》
生活书店史稿编辑委员会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期排版:龚秋豪
本期编辑:赵庆明
相关阅读推荐
《生活书店史稿》
生活书店史稿编辑委员会 编
ISBN:9787807680017 定价:68.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生活书店诞生于30年代民族危难之时,面临的是国土沦丧、民生凋敝的局面,呼吁抗战,挽救危亡已是全民族的要求。作为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代表人民的舆论喉舌和广大群众呼声、站在斗争前列的邹韬奋,在他创办的刊物和生活书店的事业中,百折不挠,始终高扬着爱国救亡的大旗,并与国民党反动派作着不懈的斗争。生活书店正是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叙述地历史,可从中看到中国现代革命史的一个侧面。
本书的撰稿人都是在生活书店创办时或以后各个时期参加书店工作的,因为撰写人身历其境,史实的真实性是无可怀疑的。所运用的资料,有的来自韬奋和书店另一创办人徐伯昕的著作,有的来自书店当年内部编印的《店务通讯》,更多的史料则是从业人员的回忆实录。全书从初稿到定稿,经过多次讨论并核实材料。由于生活书店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摧残,人员颠沛流离,许多资料和档案已散失殆尽,现在已难以弥补了,因此有些事未能详尽叙述。
☝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韬奋著译文丛
邹韬奋 著/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生活书店致敬邹韬奋先生,推出韬奋著译文丛:《萍踪寄语(初集、二集)》《萍踪寄语(三集)》《萍踪忆语》《经历 患难余生记》《抗战以来》《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 生活史话》《读者信箱》《韬奋时事论文集》《韬奋译述爱情小说三种》。
☝
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END—
欢迎点击在看,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 点击图片阅读
▲ 点击图片阅读
书单 | 2022年生活书店正在赶来的新书
【往期精彩文章】小漫画,大时代 | 千幅漫画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
文物“大盗”或汉学名家:斯坦因、伯希和与儒莲奖《培养孩子专注力的60种方法》入选中国出版集团2021年度好书
知味书单丨探寻中华饮食文化,享受风味人间
培养 3.0 版本的孩子:思维能力新书 | 《早生贵子:帮不了你养娃,但能帮你觉悟》
新书 |《饮食西游记》:一部有趣的中餐「留洋」小史
暑期荐书|绿树阴浓夏日长
书单丨建筑设计是为了更舒适的生活书单丨女心理师毕淑敏书写四弦散谈抚慰我们的心灵开学季书单丨给宝爸宝妈们的锦囊妙计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