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晓卿:我们探索食物,其实都是在寻找自己

生活书店 2023-03-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三联生活周刊 Author 黑麦小面包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人类的文明史大概要从驯服谷物开始算起。”



主笔 | 黑麦
随着德国音乐家理查·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音乐声,麦子长出了细芽,豆子破壳而出,黍粟、百谷被撒向大地,被做成日常的主食,做成甜食,酿成酒……这是《风味人间》第四季《谷物星球》所展示的美味故事。11月末,这部关于“粮食”的六集纪录片上线了,从中我们看到一粒种子从野生到被人类驯化,从被广泛种植到地区烹煮的演变,也看到了谷物一代代是如何延续着古老的基因,在被人类驯服的同时也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在稻来团队中,做谷物似乎是个不谋而合的选题。总导演之一的陈磊在自述中提到,自己做《风味人间1》时就有拍谷物的想法。那时,他去伊朗拍摄,希望能找到一种流传在当地的古老小麦品种,这种“野生二粒小麦”被视为小麦的鼻祖。根据一些考古遗址的调查可以证实,人类的祖先在早前陶新石器时代A期(约一万年前),就已经开始食用野生二粒小麦,8000年前,这种被人类栽培的二粒小麦偶然与山羊草属的节节麦相遇,杂交出被我们所熟悉且广泛栽培的今日小麦品种。作为欧洲和亚洲山区的遗留作物,二粒小麦如今稀疏生长在伊朗山地的草丛与林地之间。

当初未果的想法,导演在第四季中实现了。陈磊在以色列海法大学环境生物学教授的帮助下,在戈兰高地拍摄到了野生二粒小麦,并把它作为这季纪录片的第一个故事讲述,由此也拉开了谷物星球的帷幕。
在这部纪录片中,野生二粒小麦只是一个缩影,故事还聚焦在麦、稻、黍粟、豆类、薯芋和各类谷物之间,讲述它们的近亲与远亲的家族脉络。从中国到欧洲,从西亚到美洲,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团队,为了重新审视谷物星球,用微观、“肖像”等视觉构想,完成人间谷物智慧与情感抚慰的记录。陈晓卿说:“我们探索食物,其实都是在寻找自己。”


专访陈晓卿
陈晓卿
三联生活周刊:在之前的很多次采访中你都提到过“一粒米的故事”,现在这个故事终于变成《风味人间》的第四季主题——谷物星球,所以当初这个关于“米”的故事是怎样出现在你脑海中的呢?
陈晓卿:最开始肯定是看书时得来的灵感。当然,我们做这部纪录片也是慢慢积累到一定内容才开始拍摄的,我现在能想起来关于谷物的两件事:一是谷物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二是现在全球日常流通的谷物大概有几百种,但是100年前,这个数字要多很多。很多植物随着现代农业的高效化渐渐被淘汰了。有些谷物处理麻烦,比如莜麦;有些是因为生产效率低,比如我们之前拍过的埃塞俄比亚苔麸,还有这次拍的鸡爪谷,都太小了,一克重就有上百粒,农民觉得不值得种。
每种谷物都曾养活过一方人,也成就了一方的文明。如果某些谷物消失了,或许就追寻不到某些文明的起源了。我想我儿子那一辈以后能见到的谷物种类就更少了,倘若有人问起那些农作物是干吗用的,会有人猜是榨油、喂猪的吧。不过话说回来,其实我们以前吃的马齿苋、空心菜、水芹菜、灰灰菜也曾被当成饲料,现在这些菜反而在市场里卖得最贵。谷物可能也会有自己的循环吧,这很难讲。
三联生活周刊:你提出过“食物的三个级别”,果腹、口舌之欢、慰藉心灵。那么谷物属于哪个级别呢?
陈晓卿:把谷物做成口舌之欢是有点难的,毕竟我们最常见的就是那些主食。关于慰藉心灵,我曾经听厨师罗朗亲口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年,他心情不太好,去了新疆旅游,因为是斋月期间,他在白天找不到任何吃东西的地方,就骑着自行车一路前行,直到月亮出来,他才看到一个村庄,有个村民拿出了一块馕给他。他狼吞虎咽地吃完,记下了这个味道,再回到自己的餐厅里,用一块馕、一把撒子、一块羊肉组成了一道菜,取名“喀什之夜”。我想,那道菜里的馕应该慰藉过他的心灵。
三联生活周刊:听说这季还出现了茭白,茭白也算谷物吗?
陈晓卿:对啊。古人称茭白“菰”,他们吃菰米。在很久之前,茭白感染了一种名叫菰黑粉菌的真菌,导致这种植物在宋元的时候就不产籽了。不过人们很快地发现了它“大长腿”的美。茭白、蒲菜、草芽,还有北美印第安的野米,这些都是近亲。
三联生活周刊:汪曾祺曾写过北方人不懂茭白的好。
陈晓卿:你不喜欢茭白吗?那喜欢吃慈姑吗?
三联生活周刊:在素食馆子吃到过不少。你曾提到过谷物有向西行和向东行,在不同的地方遇到了不同的烹饪方式。我一直觉得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
陈晓卿:对,因为我们是做传播的,所以要把它形象化。谷物在东方遇到了水,就有了蒸煮的做法;在西方遇到了炭火,就出现了面包。实际上这也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我常说东西方有种水火不容的东西在里面,可能就和吃有关。

三联生活周刊:在拍摄每一季《风味人间》之前,都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陈晓卿:《风味人间》第五季摄制组已经成立了两个半月了,到现在一个镜头都还没拍。我们的调研员在组建团队后一般会做这样一件事,就是先找齐词汇,保证大家的认知是一样的。团队开工前要看一个月的书,去把某个品类,比如小麦读透,做个演讲,大家互相提出意见,不然在拍摄时就会发现,用的力不是一个方向的,或者对食物的理解不同。我们也要做名词解释,比如什么叫食物的决定性瞬间,从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到我们说的决定性瞬间的差异在哪儿,最后怎么表现。
三联生活周刊:你们是刻意呈现一种凝视感吗?
陈晓卿:这些完全是为了照顾观众,比如希区柯克变焦。哪怕是最普通的食物,用上大设备、微观的拍摄,都会呈现出特别的效果。这部纪录片的消费属性会更强一点。纪录片我觉得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非常个人化的,越有个性越好看;另一种是偏商业的,它同样考验创作者的才华与合作能力,同时还有阅读能力,判断、审美,以及在利益面前能否摆正自己的位置等,很多复杂的因素。

三联生活周刊:因为《风味人间》这样的纪录片,还有现在越来越多的美食视频、美食类社交媒体,人们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食物被传送到了从未达到过的地方,口味似乎也变得趋同起来,那最终会不会建成一个“食物的巴别塔”呢?
陈晓卿:你提到的这种趋势目前看来是势不可挡的,但我们都知道,千差万别才是美。口味上的趋势有时候可能只是商业洗脑,他们告诉你什么东西好吃,嘴就接受了这种暗示,然后真的就觉得那东西好吃。但不尽然。
拍摄的食物越多,我越发看到地球上有太多一致性。不一定是口味上的,有时候是烹饪方法。好比有年我去潮州,在一个小县城的山里采茶,当地人做饭就在地上挖个坑,然后把土块叠起来,放了一整只泥包的鸡,还有青蛙、土豆、红薯,点火后把土坑烧得红红的,最后再用土做个盖子。这和秘鲁人做的大地之锅(Pachamanca)很相似,只不过那边的食材是豚鼠和土豆。我就很好奇,这是哪个世纪出现的?什么族人传来的?于是我问这家人在哪里学的这道菜,得到的答案是爷爷教的。间隔万里或者数百年,烹饪之间有很多神秘的相通,所以我总觉得食物不仅仅是个地区的标签,也应该是沟通的桥梁。
三联生活周刊:在吃过这么多美食后,你对食物仍保持着好奇心吗?
陈晓卿:会有疲惫,这就跟过日子一样,肯定都会有疲惫,但是它能够给你带来的乐趣也是非常多的。
三联生活周刊:好像美食逐渐变成一个行业了,你们再找美食的选题会不会有点难?
陈晓卿:如果是为了养活自己,做美食可能是一个不坏的选择,但我们想做些更有意义的事。就像《谷物星球》里讲的,谷物的品种越来越少,我们想在它消亡之前记录下它最后的样子,给下一个太平盛世留些影像的文本。有位作家写过,“时间的尽头不是死亡是遗忘”。我一直记得这句话。
从某种角度来说,选题会干枯,但如果你把食物当成认识世界的通道,就会打开这个局面。比如,你去北京“浙江村”,如果你想知道虹桥海鲜面和温州海鲜面的差别,就要去了解乐清和平阳的地理位置,了解这些移民与“浙江村”的变化、他们当年是如何招工的等,由此你才可能了解到一碗面的烹饪原委。到了北京的大红门,食物就变成了一个社会学话题,这里有馋人的表象,但当我们谈论味道时,其实说的都是很严肃的问题。
本文源自三联数字刊2022年第50期)






排版:菲菲 / 审核:小风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推荐阅读
知味书

 1 


《国菜精华(商代-清代)》

王仁兴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本书作者积三十余年之功,从传世典籍和甲骨文、马王堆简帛、敦煌古医书等出土文献与古炊器、古墓壁画、画像石中,辑录出一千余款历代代表性名菜的菜谱、相关记载和古菜遗迹与画面,涉及从商代至清代的王侯菜、皇家菜、府宅菜、市肆菜、文人菜、田园菜、食疗菜和胡风菜等。并以专业视角,综合烹调实验数据、食物营养成分和民族学等资料,对每款名菜的用料、制法和创菜智慧,逐一进行深度解说,文中间或配有出土的古炊器或古墓画像等,不时展示出五千年来在世界各文明的交流与中华文明的演进中,中国菜从先秦鼎烹到华丽绽放时代的亮点与辉煌。



▲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书



 2 


《王亭之谈食》



王亭之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作为小品雅谈一种,写食文字古来有之。叙忆饮食滋味,可堪回首处,几如复盘人生逆旅,故而觉其津津、乐述其妙之著者、录者、读者,实不乏见。由写作者经历、审美、饮食见地不同,此类文章亦风格各异,其中可道出厨事道理窍妙者,则具承启之力。如再遇文字主人性情颇不寻常,则读来更觉意趣盎然。希以上诸般,可逐一见于《王亭之谈食》。



▲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书


 3 


《饮食西游记》



周松芳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追本溯源,梳理近代以来中华美食在西方世界传播发展的独特历程,从“李鸿章杂碎”的风靡美国到巴黎“万花楼”的逸闻趣事;从伦敦“水手馆”的独特风味到越南“食在西贡”历史变迁;引领读者重温那段以粤菜为首的中华美食传播域外的“饮食西游记”。



▲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书

 4 


《四月春膳》


曹亚瑟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本书是作者最新精选的饮食随笔。他查阅过大量的历代笔记史料,辑录了上百条与饮食相关的札记、史料,陆续写成了一些饮馔小札,描摹古今各色风味,谈春膳、议厨娘、品私房,有故事,有温情,有趣味,为读者展现了美食背后精彩的历史和文化。



▲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书


 5  


《舌尖草木》



许石林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在倡导低碳生活的当下,素食俨然成了一种时尚。而在美食家许石林看来,素,应是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而非无肉的奢靡。本书收入许石林近年来关于素食的72篇文字,旨在呈现自然草木的舌尖滋味。从常见的瓜果时蔬到意涵丰富的茱萸、石斛,从关中的腊八面到广东的春菜煲,再到非洲的英吉拉,作者在描述自然美味的同时,也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道法自然的质朴生活的图景。



▲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书


6  


《六畜兴旺》



朱振藩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中国人驯养家畜的历史悠久,“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可谓古人最朴素深切的愿望。六畜,即牛、马、羊、猪、鸡、狗,是古代主要家养动物,也是人们摄食肉类的主体。直至今日,人类的餐桌依然离不开猪、牛、羊、鸡。可以说,几千年的中华饮食文化,无数经典的宫廷、贵族、富家、平民菜肴,六畜乃是其中的耀眼主角。


台湾美食家朱振藩,出入古今史料,以六畜肉品为美食骨架,考究出中华美食佳肴的精髓。这是一本有系统的论述,也是肉类食物的总整理。通过品读肉类来源、名肴典故、趣闻轶事、古今烹制要点,读者可充分领略中华美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古人的生活情趣、闲情雅意。




▲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书



 7 


《吃相》

余斌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描摹各色美食、市井风味,无论是解馋的肥肉、锅贴、镇江肴肉,味美的龙虾蟹鱼、猪耳朵、层层脆,还是四色糖、糕与团、豌豆、慈菇、豆花等小吃,又或评说餐桌上的中西,读来皆令人生津垂涎,其中又总有故事、记忆、温情,吸引着读者去品味一方水土上的美食所滋养着的一方人,隽永而深刻。



长按扫码,即刻抢购


 8


《味即道》



高成鸢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潜心研究数十年,通过抽丝剥茧、比较研究,针对古怪中餐的由来、中餐烹调及赏味原理的剖析、饮食歧路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等华人之“食”的“天问”达上百个,每问皆给出了自圆其说的解答。此外还引出了无数新奇的发现。


本书跨文化、跨领域、跨体裁,将奇趣随笔与学术考据相结合,精彩展示了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缤纷现象、历史脉络、独特内涵。


▲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书


 9 


《味兼南北》


朱振藩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台湾食神”畅谈中华饮食之美,有味、有料、有趣!朱振藩几乎饱览了中国涉及饮食的各类文集,对每道菜的历史渊源及菜系发展了如指掌,一盘菜、一片肉也能让他大书特书,从古至今,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几万字打不住。“不少菜系已经到了复兴的时候,饮食文化必须受到重视。我们要有长远眼光,要熟悉美食的典故和演变,挖掘饮食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长按扫码,即刻抢购



 10


《饕掏不绝》



朱振藩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民以食为天,《饕掏不绝》溯古至今,漫谈各色美食、流变、烹调及饮食态度,知其典故,食其风雅,读来舌底生津,口腹之欲有大满足。




▲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书


 11 


《味外之味》


朱振藩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入于肚腹,出于典籍。历史味、名流味、庶民味、传统味……熔诸味于一炉,化为千丝万缕牵动时代、古今食趣的怀想与诉说。



▲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书


 12 


《口福》


戴爱群 张婕娜 编著 王同 摄影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美食家、名厨用心呈献,带你慢品中华美食。本书是从美食家的角度推荐100 款中国名菜,说明推荐理由、如何品尝欣赏,并就具体菜品与名厨互动,使爱好中国美食又不得其门而入者能够得到一个“向导”,通过此书比较直观、便捷地初步进入中国美食的殿堂,提纲挈领,得其大要。



▲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书




—END—

欢迎点击在看,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  点击图片阅读

书单丨生活书店2022年9—10月新书推荐


【近期精彩文章】

刚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申遗成功!走,吃茶去

现存唯一的生活书店职员证——回望生活书店的九十年

绿茶:2022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书记 | 附书单

读书无尽 | 李旻:于断裂处重生

林庚:这一片天地将永远在诗人的心里

读者短评 | 《小镇喧嚣》豆瓣评分9.0,在这本书里看懂中国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生活更多精彩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