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滨江大道为上海先哲塑像,春申君、黄道婆,谁该排第一位?

2017-04-21 吴基民 上观新闻

憧想有一日,当我们流连在浦江之畔45公里长的步道上,听着江水拍岸的声音,看着江边这一个个上海先哲的塑像,仿佛行走在上海的历史记忆之中。


我们是否可以在这绵长的浦江岸边划出一块区域,建一些塑像,让上海人民能时时回望自己的历史:我是什么人?我从哪里而来?而我们首先可以做的,就是为上海的先哲们塑像。


为先哲塑像,排在第一位的被塑者应该是黄歇了。他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便是作为战国时期四大公子之一的“春申君”。


这位黄歇生于何年?不知。但卒于何年,人们却记住了:公元前238年,如果活到今天,总有2250多岁了。他是楚国人,楚考烈王时,黄歇担任令尹即宰相,立下赫赫战功,便受封于吴。广袤而富饶的苏州、松江,包括现今浦江两岸,均是他的封地。他在吴地对黄浦江作了初步的疏浚,于是人们记住了他。南宋咸道七年即公元1171年,人们正式为上海的母亲河命名,将它称之为“黄歇浦”,简称“黄浦”,而文人骚客更多的是喜欢把它叫作“春申江”。



见多识广的上海人是怀旧的。1872年,由上海人创刊的第一张报纸被定名为《申报》,以后干脆将上海这座城市也称之为“申城”。一直到今天,上海还有一份生活服务类的报纸叫 《申江服务导报》。我想那位头戴高高帽子、身披宽大衣袍、腰佩利剑、目光炯炯的黄歇再次矗立在黄浦江畔,上海人都会感到高兴。


 

黄浦滩头


在上海的先哲中,黄道婆是个另类。她生于何年?不晓得。卒于何年?也不明确。现在上海龙华东湾村修建的一座黄道婆墓里,既无尸骨也无衣冠,只不过是寄托家乡人民对她的一份念想。


据考证,黄道婆大约出生在13世纪中叶上海乌泥泾一个贫困的黄姓农民家里,有说她当过童养媳,有说她当过道姑。但是这位黄道姑对上海的贡献绝对巨大。当年她从故乡漂泊到天涯海角琼崖时,从黎族妇女那儿学到了一套当时最为先进的纺纱织布技术,于是在元贞年间带着一架木制的纺机,与其他纺织工具漂洋过海,回到了上海乌泥泾。她手把着手教当地乡亲从植棉开始,然后轧花弹棉推弓,再纺纱织布。有了纱织机、织布机,“人即受教,竞相作为,转货他郡,家既就殷”,用现在的话来讲,靠着织布,当地农民过上了安康日子。于是这些技术不胫而走,从乌泥泾流向浙江,流向全国。到了明朝初叶,以松江一府之力生产的棉花棉布,竟可“衣被天下”。上海人深深地怀念这位先哲,理所当然!


提起上 50 30281 50 15263 0 0 4574 0 0:00:06 0:00:03 0:00:03 4573的母亲河,一千多年前的黄浦江还是一条小溪,那时的吴淞江已是一条波澜壮阔、风涛浪涌的大江。说到吴淞江,还不如称它为苏州河。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上海开埠,到上海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老外们“惊讶”地发现:沿着这条河坐小汽轮溯流而上,泡上一天,就可到达马可波罗游记中天堂一般漂亮丰饶的苏州,于是称它为苏州河。久而久之,老外的昵称成为正宗,吴淞江之名反倒被人忘却了。



浦江夜色


大明开国之初,吴淞江中下游130余里的江面泥沙壅塞,苇芦丛生,快成了平地。当时苏松地区财赋位于全国之首,不容朝廷小觑。雄心勃勃的永乐大皇帝痛下决心,派户部尚书夏元吉到江南治水。这位夏元吉走马上任,经反复勘查,决定采纳上海的士绅叶宗行的方略:放弃吴淞江故道,引太湖水由刘家河入海;疏浚大黄浦,凿通范家浜,让吴淞江的水经范家浜到李家庄(也就是现今的外白渡桥一带),进入黄浦江,使江浦合流,然后以两江之水拼力冲沙,免除湮淤。


永乐大帝朱棣批准了这个方案。作为二品大员的夏元吉身着布衣,宵衣旰食,整整两年过家门而不入,率领20余万民工日夜辛劳,终于根治了吴淞江的水患,使苏州河与黄浦江有了现在这般格局。更为重要的是,自此以后,万吨以上的巨轮可以从长江口沿黄浦江一直抵达现今称之为老城厢的原上海县城之下,为上海开埠乃至成为远东最宏伟的大都市奠定了基础。上海以河立县,以港兴市。为这样的先哲夏元吉、叶宗行塑像,不正是上海的荣耀?


5000年辉煌上海史,像这样的先哲太多了。陆家嘴是以在这里居住的陆氏家族而得名的。嘉靖年间,倭寇横行,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乡,文学大家陆深的夫人梅氏捐田500亩、银2000两,拆掉自己家祖屋围墙,与上海市民一道,在嘉靖三十二年仅用3个月时间建成了上海城墙,抵御了倭寇入侵。嘉靖四十一年即公元1562年,大科学家、大思想家徐光启诞生,他和利玛窦一起翻译的《几何原本》,是中国最早译成的数学名著,他写就的《农政全书》《泰西水法》《测天约水》等60余部学术著作,是最早向国人推广先进的近代西方科学的著作。睁眼看世界,徐光启堪为第一人,没有徐光启,哪有徐家汇之名?


憧想有一日,当我们流连在浦江之畔45公里长的步道上,听着江水拍岸的声音,看着江边这一个个上海先哲的塑像,仿佛行走在上海的历史记忆之中。

 

(本文编辑:许云倩。摄影:许云倩。题图为徐汇滨江)


如需获取更多,请下载上观新闻客户端或点击“阅读原文”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上观新闻网站浏览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