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浙这两位“烧饼大叔”比阿大还厉害!一个年薪妥妥35万,一个最多手握7套房…你被颠覆了吗?
前段时间,北京黄金地段的一个煎饼摊大妈火了!
一位顾客拿到煎饼果子后,
认为大妈少给自己打了一个鸡蛋,
大妈忍不住怼了一句:
我月入3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
这些年,
关于小小一张饼
“能生出怎样的致富经”的讨论还真不少
这不,火爆上海滩的阿大葱油饼无人不晓,
去年曾因“无证经营”风波而停业,
重新开业后更火了,
有黄牛甚至将5元的原价到50元,
门口更是大排长龙……
甚至还惊动过英国广播公司BBC。
这个一向黑我天朝美食的媒体,
破天荒地对这只小饼赞不绝口。
这两天,
做缙云烧饼的一位师傅又火了!
三顾茅庐聘请他的老板心里还有点“方”:
“怕老爷子炒了我们”
缙云烧饼在浙江小吃界名气很大,而62岁大爷李秀广则稳坐做缙云烧饼高手里的头把交椅——他是缙云政府认定的5个烧饼大师之一,更是民间吃货心中的烧饼一哥。
网络配图
两年前,老李以35万年薪被缙云黄龙景区挖走。现如今,老李在景区门口做烧饼,老伴周瑞贞则以月薪5000与他一起受聘做馄饨。
收入颇丰的老李夫妇为女儿们在城里都买了房。
老李受聘于风景区更有诸葛亮受聘刘备一般的待遇。缙云商人吕普龙历经两年多次邀请老李出山,老李这才从老家农村来到风景区做烧饼。
“我们给他的合同是无限期的,只要他能做烧饼,就会给他35万年薪。我们不会炒他,就怕老爷子炒了我们。”缙云黄龙景区副总经理柳圣接受钱江晚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方圆300里的吃货将他捧为烧饼一哥
↓↓↓
李秀广的右手皮肤全是红色,很像一块整体的疤。李秀广说,这是炉火烤的,他说这辈子做过的烧饼“应该可以用火车装了”。
李秀广是缙云县壶镇镇宫前村人,三十岁前,李秀广是一个技术并不算出色的木匠。技术不精所以钱不多,三十岁的木匠李秀广一怒丢下斧子拿起了火钳拜师做起了烧饼。
缙云烧饼在浙西南一带名气很大,而宫前村历来有按照传统做法做烧饼的风俗。李秀广拜了村里最牛的烧饼师傅为师。
没有木匠天赋的李秀广做烧饼却天赋异禀,老面发酵面皮的技术拿捏的恰到好处。李秀广做出的烧饼面皮有韧性和嚼劲,就这一招鲜,让李秀广将周边的永康、武义、仙居等地的吃货聚拢过来。
一个隐藏在村落里二十多平方米的烧饼馄饨店没有做任何广告,却每天都排起了长队。缙云坊间甚至有老李每天只做200个烧饼就关门不再接单的传言。
“事实上我每天都做500多个烧饼,但是还是排长队脱销,所以大家误认为我限量做烧饼。”老李解释。
几年前,居住在县城的张涛每个周末都去壶镇镇宫前村,吃烧饼已经成了习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商界大佬,甚至一些知名人士都会慕名去品尝,老李做的烧饼名气越来越大。
“在吃货眼里,老李绝对是缙云烧饼一哥。”张涛说。
老板三顾茅庐开35万年薪,合同无限期
↓↓↓
缙云商界大佬吕普龙也是老李烧饼的铁杆粉丝,只要想起老李的烧饼味,他都会驾车去解馋。几年前,在机械行业打拼了一辈子的吕普龙涉足旅游业,他想把老李挖到景区门口卖烧饼。
老李舍不得老屋,舍不得一些熟悉的食客。况且,老李夫妇的那个小店,每年收入在三十万以上。
吕普龙去吃一次就去游说一次老李加盟,吕普龙的多次邀约并将年薪开到了35万,老李终于接受了邀约。吕普龙同时开给了老李的老伴周瑞贞月薪5000,周瑞贞配合老李做馄饨。
“老板很爽气的,两年来没短过一分钱款,我的是按季度发,都是十万十万的领,老伴是按月领工资的。我们签约是5年,按照合同还有三年,如果能动,就继续在这里干。”
景区副总经理柳圣坦言,老板高薪聘用老李来景区做烧饼,也是想让老李的人气带动景区的人气。
“现在看来,老板的眼光不错,很多吃货因为想吃老李的烧饼才来景区,老板不止一次地说过要终生聘用老李,现在情况不是我们炒老李,是怕老李炒我们啊。”
网络配图
做烧饼赚的钱为两个女儿城里买房
↓↓↓
老李年薪35万,老伴每年赚6万,加起来每年能赚41万。以前开小店时,夫妻每年也能攒下30万。
除了喝点烧酒,老李几乎没有太大的消耗,积攒下来的钱都补贴孩子们了。
老李有两个女儿,一个在缙云县城工作,一个在嘉兴城区工作,老李把赚来的钱大都给了女儿。“他们买房买车我都会资助,老人赚钱不都是为了儿女。”
老李说,如果有个儿子,就应该和儿子出去开店做烧饼了,他很想把这个手艺传下去。“但女儿都不愿意做这个事情,女孩子做这个事情也不体面。”
老李说,只要身体好就一直干下去,“看着食客大口吃我做的烧饼也是一种享受。”
说到买房,
9月,金华一位买烧饼的大叔因为一句话也火了……
在金华市区卖了8年烧饼的杨师傅坦言:
他靠一个个烧饼攒起家业、养儿育女,
最多的时候手头上有7套房子,
还不包括店面。
金华早餐界的传奇
↓↓↓
2009年,杨师傅37岁,家住农村,学过烹饪。为了养活一双儿女,他卖过肉、打过工,村里的红白喜事,常请他去掌勺。攒下一些积蓄后,夫妻二人一商量,决定做做餐饮小本生意,于是就在市区的一个弄堂里开了一家早餐店。
杨师傅做烧饼,他老婆炸油条,维持生计不成问题。此后8年,杨师傅的青春就耗在了面团和烤炉里。杨师傅做烧饼,从零基础入行,受到吃货们的追捧,还一度成为“网红”,现在每天要卖三四百个。一个烧饼卖3元,一根油条卖2元,店里还卖包子、馒头、馄饨、豆浆、福建羹……70平方米的小店,7个人轮流招呼,还忙得晕头转向。一个月下来能赚多少?杨师傅说,刨除成本,至少有3万元。
刚开店的时候,杨师傅的烧饼卖2毛钱一个,现在的价格是原来的15倍。“原来吃份早餐两三块钱,大家吃得实惠吃得饱最重要。现在,一顿早饭吃下来,十几块钱很普遍。大家对口味的要求高多了,大老远开着车来我这吃早饭的大有人在。”在金华早餐界,杨师傅并不是最赚钱的一个,“江南有一家卖红糖馒头的和市区一家连锁煎饺店,一年可以赚7位数。”
2009年底,杨师傅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从那一年开始,他每隔两三年就会投资一套房产,最多的时候,手上攒了7套房,还不包括店面。房产投资为杨师傅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但也有两处商铺投资,砸在了手里,卖不掉、租不出,自己也用不上。“我不是个做大生意的人,尝试过很多投资方式,还是凭手艺吃饭最稳当。这个行业很多人看不上眼,但是实打实、风险小,利润也还好。”
看到这里,
是不是有种想转行做烧饼的冲动……
不过,烧饼大叔说,
这份苦却不是人人能吃
来看看,烧饼大叔的一天
↓↓↓
凌晨1点半起床,
和面、发面、醒面、买菜、进货、拌馅……做好准备工作。
发面的时候,可以打个盹,但是又不能睡死。
清晨4:30,
工人们来了,包包子、蒸馒头、做豆浆,食物的香气在店里弥漫开来。
到了5:30,
开始生火,擀面,准备迎接第一个顾客了。
一直到上午10点左右,
一刻也不离开烤炉了。从擀面到烤饼,十几个步骤,他要一个人一气呵成,再循环往复,一天要做掉100公斤面粉。
顾客排起长队,络绎不绝,他忙得连上厕所的工夫都没有。
围裙下面的衬衫经常被汗水浸透,手臂上的烫伤红痕总是在“推陈出新”……差不多11点多,
收摊,盘点生意、准备第二天的进货清单、打扫卫生。
吃完中饭,才能休息。
晚饭后很早就睡,因为第二天的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
“我的睡眠总量不少,但是跟大多数人的作息时间都不一样,人家睡觉的时候我干活,人家上班的时候我睡觉。”杨师傅夫妻俩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才能放个假,没时间探亲访友,没时间旅游,没时间带孩子外出度周末,平常店里忙不过来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得过来帮忙。
讲真,这样的辛劳程度远不是坐在写字楼里的上班族们所能体会的。
日夜颠倒,日日无休,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擦汗都来不及。大叔靠的是自己的双手还有汗水勤劳致富!而我们大家虽然嘴上说羡慕,其实心里明白没几个人能吃得了那种苦。
其实最近这几年,
这样类似的新闻很多:
比如一对90后夫妻创业买馒头,月收入2万元。↓
比如大学毕业做快递小哥,月收入破万。↓
其实一些所谓“蓝领”劳动者的收入超过普通白领,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比如泥瓦工、月嫂、搬运工等等,他们月薪上万的报道早就有了。这些报道的最初目的是想让大家知道:职业不分贵贱,只要肯付出努力,就能够成功赚到钱。
你们看到他们表面赚钱多,却不知道他们大部分都是农村来的务工人员,背后生存状况非常差。有外卖小哥风里来雨里去的送餐,因为迟到,会被怒火中烧的客户百般为难。那看起来还不错的收入,挣得并不容易……
那么上过大学的真的不如摆摊卖饭的吗?
这又是一种“读书无用论”吗?
↓↓↓
新京报刊发评论称:艳羡煎饼大妈,那就走出办公室,走出写字楼;受不了那个苦累,就挑力所能及的工作自食其力。学历并不是高收入的保证书。市场经济意味着,所有的竞争都来自于稀缺性。比如,一个优秀的泥瓦匠、木工目前是很抢手的,是市场稀缺的人才,这就是市场发出的信号。对于高学历人才来说,也可以“体面工作+较高报酬”。就拿很多人都学过且认为没用的高等数学来说,所谓没用,不是高数没用,而是绝大多数人没有把它学到有用的程度,一句话,学艺不精。任何行业都是如此,学艺若精,在哪都是稀缺人才。
所以,如果能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干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那发家致富的路还会远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
小观的小梦想是我们微信能早日篇篇10万+
对烧饼致富,你怎么看呢?
欢迎留言~
本文来源:综合钱江晚报、杭州网、新蓝网、新闻晨报等
微信编辑:编出10万+后再考虑转行卖烧饼的纳米
大家都在看↓↓↓
不幸地提醒您:多家寄往北京的快递限5公斤内!从北京发货可能要年后才能到了
江苏这个地方竟让人“没觉得出了上海”?只因4年前开通了全国首条跨省地铁
人还是要有梦想的!上海基层公务员、52岁的养鸡大姐、全职妈妈,为何进入同一个考场
觉得文章不错,那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