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客站”30岁生日快乐!他怎样见证上海变迁,见证我们的芳华

2017-12-28 上观新闻


今天,

上海火车站迎来30岁“生日”

30年前的今天,

全国第一座现代化火车站

在当时的上海闸北区苏州河北岸建成。


▲1987年刚建成时的上海站外景。(资料)


30年后,

上海人依然习惯称呼他为“新客站”。

你还记得第一次到这里

坐火车离开上海的场景吗?


▲上海站目前日接发的列车数量仅次于上海虹桥站,客流量居全国前列。图为上海火车站(新客站)南广场。本报记者李茂君摄




30年间,

在那些飞机还不普及、

长途汽车没几个班次的悠长岁月里,

新客站一直是上海最重要的门户。



在这里,

上演过无数人离别和重逢的瞬间,

也见证了铁路和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


“新客站”开站仪式。资料图


如今,

尽管上海已经又有了

更宽敞、更漂亮的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

但对很多市民和旅客来说,

新客站仍是记忆里一个特别的存在。



今天,

我们重温他的变迁。

30年,他如何见证我们的芳华?


辉煌开站

从老北站到新客站 


  

  当时刚建成的上海“新客站”鸟瞰景


1987年12月28日,上海新客站开通运营,当天的首发列车是上海至北京的14次列车。说起当年开站时的盛况,在这座车站整整工作了30年的鲍红政仍记忆犹新:“当时觉得,在这么漂亮的车站工作,简直太幸福了。”



经过层层选拔,1986年12月6日,鲍红政成为上海站的一名客运员。当时新客站仍在建设中,所以鲍红政这批新人要在位于天目东路的“老北站”(今上海铁路博物馆)过渡一年。而这一年,也让鲍红政体验到了铁路工作的艰辛。


当时的老北站,候车室被分为南区和北区,最大的候车室不足400平方米,每天却有5万旅客乘车,最高峰时平均每2个平方米内要站立5个旅客,显得拥挤不堪。


鲍红政先是被分在北区做安检,“那个时候没有安检仪器,安检全靠客运员用手摸。安检的时候,一排客运员站好,前面是长条的台子,旅客进来把行李放在台子上,我们就一件一件排摸。”鲍红政说,那个年代旅客的行李几乎没有行李箱,都是蛇皮袋之类的,一天安检下来,常常累得直不起腰。


三个月后,鲍红政又被安排到检票岗位。清扫候车室地面时,“老北站的地面坑坑洼洼的,扫把也是比我人还高的那种竹扫把,我当时只有80斤,扫起来非常吃力,手上磨的都是茧子。”鲍红政回忆道。


经历了一年老北站的“艰难困苦”之后,

鲍红政第一次进入新客站时觉得像天堂。


“还没开站前,我们去参观,进去后简直惊呆了,里面有电梯、有空调,那么宽敞、那么漂亮,当时就觉得,在里面工作做梦都会笑醒。”鲍红政笑着说。


80年代的候车室


新客站是全国第一座现代化的火车站,2万平方米的主楼采用“高架候车、南北开口”的新格局,站区18部电梯供旅客上下进出,预留的16间候车室全部覆盖空调,全站设售票房5个,线路15条、长500米的站台7座,东西两侧各设一条9米宽的旅客地道,形成了客流高进低出、无迂回交叉的合理布局,这个运输模式也被之后的全国各地火车站广泛采用。


30年客流量翻5倍

与上海城市经济密不可分



30年来,新客站的客流量翻了5倍,见证上海铁路发展的同时,也见证了上海经济的腾飞。进入21世纪后,上海继续保持率先发展态势,经济、金融、贸易、交运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对外交流持加深。2002年,上海站全年发送旅客跨上3118万人。为了跨越这个1000万,上海站前后花了15年。然而仅仅3年后,上海站全年发送旅客便踏上了4000万的台阶。



2006、2010年,上海南站和上海虹桥站相继建成通车,这两个“生力军”的加入,使铁路客流量的前进脚步一发不可收拾。10余年间,上海铁路旅客发送量连创新高,至今年更是成功站上了“亿”人大关。


航拍2017年上海站。受访者供图


客流的增长,得益于上海站新线新车的不断投入。


1990年,上海站每日仅开行列车52对(104趟)。


1996年4月1日,中国第一列快速旅客列车“先行号”在上海站首发,时速140公里,上海至南京全程仅2小时48分;


“先行号”列车在上海站首发。资料图


1997年5月19日香港回归前夕,上海站首发K99次沪港列车;


沪港列车正式开行。图片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2000年,上海至大连开行直通旅客列车。


如今,包括350公里时速的“复兴号”高铁在内,每天从上海开出的列车已经多达900多趟,是30年前的10倍。


买票情缘

曾经一到过节就害怕

坐火车出行,一般都是从一张火车票开始。直到20世纪90年代,火车票都是一张硬纸板,发站和到站等都是用浆糊黏在上面,车票不易保存,记车次全凭人脑,票价更是纯手工计算,工作效率非常低下。




上海到杭州的硬纸板火车票。网络图


1998年,微机联网售票终于代替了传统的人工“刷浆糊”模式。打印机制票让火车票从硬纸板变成了更为工整美观的红色纸质票,电脑查询也让售票的准确率和效率大大提升。上海站的个人售票记录是由该站售票员、上海市劳模邹俊在2007年创下的,她在一个夜班10小时内共售出车票3000余张,平均12秒就能售出1张车票。


80年代外国侨胞售票处


即便如此,人工售票毕竟能力有限,遇春运等客流高峰更是捉襟见肘,买火车票依旧是一桩“拼体力”的辛苦活。为方便旅客购票,2003年起,上海站连续7年在春运期间开设售票“大卖场”,最高峰时开设售票窗口达200个,却依旧难解“大排长龙”难题。面对窗外通宵排队的旅客,售票员心里也是有苦自知。


邹俊想起当年依然记忆犹新:“除开过年那几天,每天都是天不亮出门,6点半到单位,晚上7点半下班。春运40天连太阳都见不到,有时累到没力气说话。


“1993年,随着员工出差量的增加,西门子公司设置了一个‘专职票务’的职位,我去应聘成功了。”黄继名回忆说,这个职位的工作就是专门给公司的出差人员跑腿买车票、办签证,于是,新客站就成了他每天“打卡”的地方。


买火车票少不了要排队,黄继名笑称,现在他去三甲医院看病,会觉得现场的队伍是“小case”,“多少年春运买票的队我都排过,医院排队的这点人不算啥。”黄继名说,这些年,一听到“五一”“十一”“春节”这些假期他心里就“抖豁”,因为一到假期就意味着火车票很难买,“尤其是春节,我一听到就要吓死了。”


2015年,随着铁路网络购票的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都在网上购票,黄继名这个“专职票务员”的“业务量”大幅萎缩,于是他就离开了公司。专职买了22年的火车票,黄继名说自己是这些年新客站变迁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有我这样经历的人估计也很少。”


不断改建发展

进入21世纪后实施一系列改造扩建


上海是中国铁路商业运营的起源之地。早在1876年,英国人就在上海兴建了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吴淞铁路。作为连接南北铁路线的重要节点,上海站在中国近代政治舞台和经济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新客站开站后,继续走在了全路前列。



2000年,完成南立面改造后的上海站。铁路上海站 供图

2010年,改建后的上海站北站房。铁路上海站 供图


1996年4月1日,中国第一列快速旅客列车“先行号”在新客站首发,时速140公里,上海至南京全程2小时48分。

1997年5月19日香港回归前夕,新客站首发K99次沪港列车。

1997年12月1日,新客站首发第一辆行包专列。


2004年4月18日,新客站首发Z14次庞巴迪京沪直达列车(免费供应晚餐)。此列车夕发朝至、一站直达,被称为车轮宾馆、陆地航班。营销广告曾在2014年4月做到南京东路一家五星级酒店楼顶,这是全国铁路对外的第一个大型户外广告。

2004年12月8日,沪宁铁路提速,上海至南京运行时间缩短至2小时17分钟。


不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铁路客流量的猛增,曾经无比宽敞、旅客进来会迷路的新客站,慢慢开始显得局促和拥挤。1987年上海站全年发送旅客1859万人,次年即历史性突破至2000万人。而到2002年,全年发送旅客已达到3118万人。


为此,新客站也陆续开始了一系列改造扩建。2000年7月4日,新客站南立面开始实施改造,于10月1日竣工。2008年,新客站实施新一轮客运设施改造工程,包括高架候车室下站台自动扶梯及垂直电梯等配套改造。2009年,为配合沪宁城际铁路开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新客站相继实施了北站房和无站台柱雨棚改造工程、南站房贵宾室和自动售票机改造工程。2010年5月29日,新客站北广场交通枢纽建成启用。


而这期间,上海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分别于2006年7月1日和2010年7月1日开通运营。


而对铁路工作人员来说,

记忆最深、最艰难的是

2008年初大面积雪灾期间


2008年1月10日起,我国南方发生大面积雪灾,致使大量列车停运。由于正值春运,列车停运导致数万旅客滞留,为保障旅客运输平稳有序,上海站全体职工都在一线抗击雪灾。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铁路职工们纷纷感叹:“那一年真的是苦啊,旅客苦,我们也苦!”董焕青说,在铁路工作这么多年,2008年春运是他觉得最难的也最刻骨铭心。“我记得我们在南广场踩着雪水搬铁栏杆,鞋子里全都湿透,三天下来,我的腰就落下了毛病。



时任上海站售票车间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的张连喜回忆说,当时很多一线职工连续一个月都没回过家,“因为雨雪冰冻天气,当时很多车都开不过来,旅客越积压越多,好不容易来一趟车,经常是三趟车的旅客并在一趟车上,列车上是挤得满满当当。客运员们几天几夜连轴转,很多人嗓子哑得都说不出话。”


而在信号员刘维新的记忆中,2008年大雪那段日子就是上班、扫雪,累得昏天黑地。“道岔中的尖轨部分不能有异物,如果上面有雪,道岔就会扳不动,所以为了确保列车运行,我们必须随时随地待命扫雪。”刘维新说,最尴尬的是长时间不能回家,衣服没得换,最后只能让家里人将换洗衣物送到站里。


如今上海站西侧站台的鸟瞰景


三十载岁月倏忽而过,

上海站依然是那个闪亮如昔的“新客站”,

却已经从当年的“小阿弟”变成如今的“老前辈”了。


过去30年,以上海站为代表的上海铁路以高速发展支撑着城市的前进步伐,支撑着长三角超级城市群的建设进程。


如今,以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为主体的上海铁路客运枢纽建成,周边高速铁路网也基本成形。


根据《上海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上海将重点推进一批铁路建设项目,包括沪乍杭、沪通铁路等将引入上海,这将为上海铁路注入新的血液,与浦东机场毗邻的上海东站也将于近期开工建设,未来铁路将更好地服务上海经济发展。


车来车往30年,

“新客站”见证了上海和中国经济的腾飞,

也承载着不少国人的梦想和故事。

你和新客站有怎样的情缘和故事?

欢迎留言~


本文来源:综合新民晚报、青年报、东方网、上观新闻

相关作者:刘春霞、萧君玮、王佳妮、梁建刚等

微信编辑:纳米


大家都在看↓↓↓

又一家健身会所奥森健身关门跑路!销售早就知道要关门,关门前还被要求“冲一波业绩”

上海哪里最宜居?我们随机测评了1万个小区,结果出乎意料

学霸十几年不开电视、做数学累了看语文放松…虎妈还为她放弃所有聚会,值吗

喜茶、“1点点”、哥老官、楼上火锅,他们去食药监局干什么?


觉得文章不错,那就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