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30

今天上午,川航3U8633航班

完成了一次惊险的紧急着陆



据中国民航西南局官网消息:


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执行重庆-拉萨航班任务,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在民航各保障单位密切配合下,机组正确处置,飞机于07:46分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有序下机并得到妥善安排。备降期间右座副驾驶面部划伤腰部扭伤,一名乘务员在下降过程中受轻伤。


川航已协助旅客安排后续出行,相关后续保障有序开展。民航西南局、四川监管局已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置。



受损的机舱



机舱内行李架上的物品、餐盒撒落一地。



最后,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小观做了详细报道→惊了!飞着飞着,驾驶舱玻璃没了…川航客机紧急着陆


业内点赞!!


不少业内人士对此次川航3U8633备降点赞,称其为“奇迹迫降”,而机长刘传健被称为“英雄机长”。



网友点赞!!



从出事故到备降的20分钟

这位“英雄机长”都经历了什么?


5月14日下午,记者联系上机长刘传健,对他进行了专访。


作为一名飞行员,刘传健想到过各种突发事故,但却没有想到会遇到《空中浩劫》里英航5390航班几乎一模一样的情况。


专注于还原航空灾难的纪录片节目《空中浩劫》里面记录了英航5390号的故事:1990年6月10日,该航班在飞行过程中,在驾驶舱风挡玻璃突然破碎,机长死亡的情况下,副机长驾机成功回到地面,创造了一个航空史上的奇迹。


刘传健是一名老机长,他看过包括《空中浩劫》在内的多部航空题材的电影或纪录片。作为业内人士,他常常从这些世界级航空事故中进行专业研析。


今天早上的事故,几乎是英航5390号的翻版。



记者:刘机长好,你现在身体好吗?


刘:身体没有感到明显不适,接下来公司还会组织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


记者:我刚才采访一些业内人士 ,他们说这次备降非常难?


刘:非常难的一件事,不是一般的难。难度体现在飞行途中的座舱盖掉落、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的情况下,会对驾驶员造成极大的身体伤害。风挡玻璃掉落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失压,突然的压力变化会对耳膜造成很大伤害。温度骤降到零下20~30度左右(监测显示,当时飞机飞行高度为32000英尺,气温应该为零下40度左右),极度的寒冷会造成驾驶员身体冻伤。


在驾驶舱中,仪表盘被掀开,噪音极大,你什么都听不见。大多数无线电失灵,只能依靠目视水平仪来进行操作。

记者:近万米高空,氧气也非常稀薄吧?


刘:跟客舱一样,驾驶舱失压后,会自动脱落氧气面罩,缺氧问题不大。驾驶舱和客舱是密封隔绝的,因此失压、降温没有对乘客造成影响。

记者:我注意到航班起飞时间是在6点25分,事发时间和位置是什么时候?


刘:应该是7点过,我没注意到准确的时间,离成都的距离大约在100公里至150公里左右。

记者:事发时有什么征兆么?


刘:没有任何征兆,风挡玻璃突然爆裂,“哄”一声发出巨大的声响。我往旁边看时,副驾(身体)已经飞出去一半,半边身体在窗外悬挂。还好,他系了安全带。


驾驶舱物品全都飞起来了,许多设备出现故障,噪音非常大,无法听到无线电。整个飞机震动非常大,无法看清仪表,操作困难。

记者:是怎样的困难法?


刘:瞬间失压和低温让人非常难受,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困难。你要知道,当时飞机的速度是八九百公里(每小时),又在那么高的高度。我给你打个比喻:如果你在零下四五度的哈尔滨大街上,开车以200公里的时速狂奔,你把手伸出窗外,你能做什么?

记者:确实非常困难。我听说发出了7700的指令?


刘:是我发的,在下降时候发的,发生了故障马上就要发这个,相当于是表示“现在我需要帮助”,管制台会看到它,知道大概的情况,发生了一个怎么样的问题,键盘输入数字。

记者:在自动驾驶完全失灵,仪表盘损坏,无法得知飞行数据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方向、航向,返航机场的位置等等?


刘:是的,完全是全人工操作, 目视靠自己来判断,民航很多是自动设备,其他自动设备都不能提供帮助。这条航线我飞了100次,应该说各方面都比较熟悉。

记者:返航过程中,有没有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


刘:当时只想能不能把飞机安全操作下去,无法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为避免整个机组进一步受到伤害,要先减速迫降,而在紧急高度下降,噪音极大,自动设备不能提供帮助。完全凭手动和目视,靠毅力掌握方向杆,完成返航迫降。


我当时的身体应该是发出了非常大的抖动。

记者:从飞行数据上可以看出,事故发生后,紧急下降分了两个阶段:一是从32000英尺左右紧急下降高度,二次是从24000英尺高度下降到着陆。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刘:因为当时(飞机)的速度非常大,噪音也很大,必须要进行减速。直接下降的话,会造成飞和机上人员的伤害。

记者:从发生事故到降落花了多少时间?


刘:大概20多分钟。

记者:今天早上的天气情况怎样?对这次紧急迫降是否有影响?


刘:天气帮了很大的忙。今天早上几乎无云,能见度非常好,如果是伴随降雨或者天气状况不好的话,后果无法预料。

记者:业内人士说你们学习飞行时会有一个模拟噪音、低温等过程?


刘:在初级教练机阶段,会有一个极端情况模拟训练。但高度和速度都不可能像这次这么快。

记者:网上有传言着陆后飞机爆了胎?


刘:没有的事。因为飞机超重,并且反推设备不能工作,因此比正常滑行距离要长,轮胎摩擦更久,导致温度过高,然后轮胎自动瘪气——这是一个保护,不是爆胎。

记者:能说说你的经历么?


刘:之前一直在军校飞行。2006年转业后一直在川航工作。

记者:网民说你的这次经历跟《萨利机长》比较像?


刘:《萨利机长》我看过,其实这次跟英航的那次更像。

记者:就是《空中浩劫》里提到的英航5390航班?像你们是不是特别关注那些关于航空题材的电影或纪录片?


刘:对。我们平时会关注特殊的飞行事故,会刻意关注从职业的角度,考虑事故发生原因,自己应该怎么去操作,做一些特殊准备。

记者:有没有想过有自己会遇到这种情况?


刘:平时有一些经验,从刚毕业到现在自己已经飞了几十年了,这方面还是做了一些特别的准备,谁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飞行员这个职业就是与非正常情况打交道,正常的情况大家都没问题。


业内评价:此次返航备降非常不容易

堪称“世界级”


14日下午,记者采访到飞行界一名资深人士张先生。他表示,他们飞行圈都关注到此事。大家讨论认为,此次返航备降成功,确实非常不容易,堪称“世界级”。


他表示,在整个特情处置过程中,驾驶舱前风挡玻璃脱落,驾驶舱的气温是零下几十度,风流又大,当班机组穿短袖衬衫,由于风挡脱落时对客舱设备造成了损坏,很多设备显示不工作,机长还要正确操纵飞机紧急备降去成都,整个过程相当惊险、应对非常不易。


他表示,这么大的高空事帮,对飞行员的生理和心理都是严峻考验。应对成功,说明机长的心理素质非常过硬。“从无线电录音中听上去,(机长)比较淡定,处理过程镇定果断,飞机最后平安降落”。


“高空减压症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希望不会有后遗症。”这名人士表示。


为全体机组人员点赞!

为刘机长打CALL!

也同时期待最终的调查结果



本文综合自:成都商报(cdsb86612222)四川航空、人民日报、 FATIII(ID:weibofatiii)、重庆三两事、@航空物语、@欢乐的云端之上 等

相关作者:费成鸿 吴丹若 杜玉全 王拓 马天帅 陈柳行

微信编辑:小小、皮小姐


你或许还想看↓↓↓

惊了!飞着飞着,驾驶舱玻璃没了…川航客机紧急着陆

比“泰囧”还囧!10名中国游客遭恐吓深夜“大逃亡”,涉事黑导游被逮捕

“我爸是严书记”转发30万窜上热搜,四川发布官方微博回应了!

网友父母去伊朗旅游遇车祸:一死一伤,保险公司:先提交材料再决定是否救援。网友怒了!




觉得文章不错,那就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