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情公寓》又糊了!渣演技、假流量、天价片酬,想看部好片子有多难?

上观新闻 2018-10-31

最近又有哪些“烂片”上映?

这些“辣眼睛”的剧你看过几部?

还是说朋友圈里根本没人讨论

早已放弃关注无力吐槽了?



“烂片”

生产大量精神垃圾

无谓消耗社会资源

侮辱观众的眼睛和智商

口碑早就“烂大街”了

不仅没人看还要搞出假票房假流量

涉嫌偷票房被央视收集证据 《爱情公寓》:没有做过

打的什么算盘?投资超7.5亿票房不到4700万,《阿修罗》上映3天便停映

《后来的我们》票房造假升级?影城经理表示:这种操作“闻所未闻”

爆款IP播放量“全地球哺乳动物一只看一遍”才能达到?爱奇艺起诉刷流量公司


所谓的“流量明星”

靠瞪眼、抠图、耍花枪......不走心的演技

随随便便就能捞到百万、千万片酬

更有甚者仍不满足

签“阴阳合同”、偷税漏税

跑去资本市场上“割韭菜”

甚至帮助不法分子“洗钱”......

不得不让人愤慨!

证监会处罚18亿股票操纵案!黄晓明疑似卷入遭本人否认,被曝与大股东关系不一般

崔永元撕范冰冰,赵薇张丰毅损失几百万!“一抽屉合同”引发的蝴蝶效应有多可怕?

禁入证券市场5年!赵薇夫妇到底犯了什么错?


抵制“天价片酬”刻不容缓


8月11日

9家公司声明:

单个演员每集禁超100万,抵制天价片酬!

天价片酬,再见!以后范冰冰们最高只能拿5000万


三家视频网站联合六大影视制作公司,8月11日起严格执行有关部门每部电影、电视剧、网络视听节目全部演员、嘉宾的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的最高片酬限额制度;并对不合理的演员片酬进行控制,三家视频网站和六大影视制作公司采购或制作的所有影视剧,单个演员的单集片酬(含税)不得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其总片酬(含税)最高不得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联合声明还表示,共同抵制偷逃税,“阴阳合同”等违法行为,共同倡导廉洁之风、弘扬浩然正气。


影视圈实在是苦天价片酬久矣。不少明星的片酬动辄数千万,占据了制作费用的一半以上。


《2017年中国名人收入榜单》显示,榜单前10位明星的收入总和近17亿元,一个明星的片酬收入甚至比上市公司的利润还高。




天价片酬,严重破坏了影视生产的正常秩序。
一旦明星的片酬占比过高,一部剧基本就毁了。一部影视剧不仅只有明星这一环节,还有导演、编剧、摄影、道具、服装以及特效、宣传等后期诸多环节,明星片酬占比高了,意味着这些环节的投入只能不断压缩。编剧一点地位没有,拿最少的钱,干最苦的活,创新动力不足;技术工作者不受待见,被当廉价劳动力使用;特效等后期制作上能省则省,“五毛特效”成为常态……整个影视制作就陷入了“脑体倒挂”“看明星脸色、为明星打工”的窘境,影视制作自成一套的体系在明星制面前就彻底失效了。


因此,遏制天价片酬,改变扭曲的明星制,正当其时、刻不容缓。


他们凭什么能轻松赚这么多钱?


天价片酬现象背后,触及到了影视圈的两个顽疾。


一个是产能过剩,电视剧作品数量多而质优者少、投放渠道相对有限,电视剧供大于求,滞销严重。


粗略估计,我国每年电视剧产量超15000集,而仅有9000集有机会播出,这意味着,1/3电视剧拍出来后或无法见天日。供过于求却精品不足,视频网站和电视台为了保险起见,竞逐热剧是首选,大IP、大明星、大噱头、大制作的影视剧是极少数,自然遭到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哄抢,价格水涨船高。这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制作方对明星的依赖和明星资源的紧缺,一线明星天价片酬积重难返。


不过,大IP、大明星、大噱头、大制作的影视剧一定是收视保证,一定能够带来庞大流量吗?君不见,多少IP剧口碑惨淡,也根本没有形成全民讨论的热度,但它的收视率却“节节升高”,网络点击率也轻松冲破百亿次的大关。这引来网友的质疑,从未见身边的人在看某部剧,它的网络点击量是怎么达到百亿次的?


这就是另一个顽疾:水军泛滥、收视造假,评价体系在坍塌。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曾在一份提交广电总局的报告称:“目前我国排名前22名的卫视频道,在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普遍存在着收视率作假现象,已经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操作有序的‘地下黑产业’。”而随着视频网站的崛起,点击量造假同样有恃无恐。8月12日,一篇《全球人口不足一部剧点击量》的报道登上了微博热搜,该报道指出,许多影视剧动辄上百亿的点击量,远远超出全球人口。可实际上,不少点击量是刷出来的,价格“5元1万次”不等。《人民日报》在一篇报道中曾引用第三方机构调查数据,2017年年初某网剧前台点击量数字高达153亿次,但真实点击量仅有17亿次,注水近九成。针对2017年1、2月上线的20部剧集抽样调查,总体注水量高达六成。


数据造假的直接后果是,影视圈的评价体系坍塌了,优胜劣汰的机制在失效。很多流量明星所谓的“流量”,明明是通过虚假数据堆砌出来的,但他/她却是凭借这些“好看”的数据,赢得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青睐,赢得一线资源和天价片酬。假流量——天价片酬——假流量——天价片酬,天价片酬由此陷入一个死循环。


很显然,遏制天价片酬,设置片酬上限是必须的,但不应止步于此,还得多措并举。影视行业需大力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只做精品,通过优秀口碑赢得观众。


从《人民的名义》到《我不是药神》,现实主义力作的大爆,似乎让人看见了一个“口碑时代”的微光。“口碑时代”,流量不再是通行证,迷信流量,不如琢磨质量。


而电影的票房造假、电视剧的买收视率、视频网站刷流量,种种造假手段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这亟需有关部门的介入,细化法律条文、提高违法成本、加强执法力度,从根本上铲除造假产业链。


海水褪去,我们就会发现是谁在裸泳;当“流量”脱水,且看流量明星还如何挟流量以自重。



业内人士担忧抵制天价片酬成效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于抵制天价片酬倡议的成效表示担忧。事实上,类似的倡议,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早在2013年9月,中国广播电视制片、导演、编剧、演员四大委员会联手发出倡议,表示部分主创人员片酬过高已经影响到中国电视剧行业的整体风气和健康发展,倡议全体会员自觉抵制一味攀比片酬的不良风气。之后几年,有关部门也陆续下发过多个文件,对天价片酬、明星制提出意见,但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


编剧宋方金就直言不讳地表示:类似的声明之前也表达过,但没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发出声明中的某些制作公司不正是高片酬的始作俑者吗?要彻底解决眼下影视行业的问题,只靠限演员片酬是不行的。假数据、假收视率、抄袭成风、无节制翻拍、蔑视原创,迷信IP,这些问题都比演员片酬问题严重。


显然,遏制天价片酬,设置片酬上限还不够,“打蛇打七寸”,我们还得破除天价片酬的“命门”,即明星的天价片酬为何有人买单?如果觉得贵,不用不就行了吗,为何非明星不可?


制作方之所以唯明星是从,根本上是因为明星在市场上有“卖相”。只要是流量明星参演的影视剧,就能够在电视台和视频网站卖出好价钱,就能够引爆话题、带来流量。从供需关系来看,天价片酬频现的背后是影视市场上有号召力、能带来大流量的明星还是太少。换句话说,市场里的好作品太少了,只能寄希望于明星带流量。




本文综合自: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图片来源:豆瓣电影、界面新闻、今日头条

作者:李愚 等

微信编辑:大白


你或许还想看↓↓↓

证监会处罚18亿股票操纵案!黄晓明疑似卷入遭本人否认,被曝与大股东关系不一般

天价片酬,再见!以后范冰冰们最高只能拿5000万

娱乐圈税务大地震!传言演员将缴“重税”,有人主动减薪,网友:早该整顿了

打的什么算盘?投资超7.5亿票房不到4700万,《阿修罗》上映3天便停映



觉得文章不错,那就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