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强一周】四个文件里的“特殊信号”

朱珉迕 上观新闻 2019-02-16


上海需要带头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而在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当下,这显得更为紧要。


一次市委常委会会议,围绕一个重大主题集中审议通过4个文件,并不多见。

10月19日,上海市委就开了这样一次有点“特别”的常委会会议。

李强主持的这次会议上,先后审议通过《关于促进资源高效率配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我市全面推进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促进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这些文件均关乎一个主题:“高质量发展”

此时适逢党的十九大召开一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正在全面推进落实。在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当下,强调高质量发展,也尤为紧要。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需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发挥带头作用,而上海自身谋求进一步升级、构筑面向未来的战略优势,也必须始终不渝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自从去年10月底李强出任上海市委书记以来,这一思路被再三强调。

而对一个发展已到了一定高度,同时资源约束明显趋紧、在多个方面碰到“天花板”的城市来说,实现高质量发展无疑道阻且长,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在思想观念上,就至少有两道关要过——要不要“发展”?又如何“高质量”?

今年6月21日,李强在临港地区调研。陈正宝 摄

李强来沪后,最早强调的就包括这个问题。近一年间,他曾在多个场合反复重申,上海“不是不要GDP,而是不唯GDP,要追求更高质量的GDP”,“发展仍是第一要务,经济发展仍要始终放在心上”。

在谋划打响上海“四大品牌”时,李强也特地将“上海制造”列为其中之一,强调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制造业,特别是认准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瞄准最前沿、最尖端的颠覆性技术,抓住对产业具有控制力的核心环节以及带动面广的“源创新”。

今年年中,李强又提出上海要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四个论英雄”成为上海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明确导向。

几轮阐述之后,观念日渐明晰,举措落地便是当务之急。这次市委常委会会议集中审议通过的4个文件,就是为扎扎实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明确的依据和抓手。

李强表示,通过这些文件,要“向社会释放明确的信号”——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是需要倡导的发展理念,更意味着具体的路径、导向甚至约束。从产业规划到土地、财政等配套政策,都要体现具体而明确的导向,倒逼各区、产业部门和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审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时提到的“制订产业地图”,就被期望对各区的产业布局进行引导。制订这张地图,是李强上半年布置给产业部门的课题,意在推动各区根据自身优势、聚焦主导产业,提高集中度、显示度,实现“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

他曾多次直言,“不是所有的优势都是核心竞争力,上海也不是什么都要发展”。尽管这张产业地图更多体现指南性质,并非“红线”式约束,但希望各区谋求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杜绝同质竞争甚至“内耗”,则是明确的信号。

相应地,对各级领导干部,亦将进一步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强化全要素生产率考核,以倒逼官员摒弃“重规模轻质量”的惯性操作。

日渐紧张的土地资源,同样被要求通过严守总量、盘活存量来提高“利用质量”。

自6月下旬的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起,李强就多次强调,上海要着力提升“经济密度”,强调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出效益。在这方面,上海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意味着,土地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产业用地全要素标准化出让等措施,都需要尽快研究破题。

在对用地企业提出约束的同时,这更考验区级政府在土地出让时的定力和远见——优质企业和高质量项目的用地需求理当保证,现存的低效用地亟待“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而日后的土地出让,显然不再是“一锤子买卖”。

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两个文件,则进一步强调将高质量发展具体落实到重点企业和产业,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培育优质企业,尤其是代表行业顶端水平的领军企业。

今年9月3日,李强调研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陈正宝 摄

李强坦言,上海高新技术企业虽有良好基础,但后备力量并不充足,面对激烈的竞争态势,亟待增强紧迫感、责任感。

“各区要采取切实有力举措,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更好发展。”他特别叮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优化服务流程,增强企业获得感。”显然,这种紧迫感和责任感,既要体现在引导扶持政策上,更要落实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中。

在亟需提振市场信心、提升企业感受度的当下,后者的影响无疑更为深远。引导扶持政策本身的奏效,也需要基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而上周这次有些特殊的市委常委会会议前两天,上海恰好有一个特别的动作——10月17日,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门户正式上线。李强特地前往半年前成立的上海大数据中心,开通这一门户,并再度调研“一网通办”。

10月17日,李强为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门户开通上线。陈正宝 摄

此前,对于“一网通办”的推进,李强曾多次要求有关方面自我加压,“能快则快”,不能行动迟缓,不能作风拖拉。而在总门户正式上线、绝大部分政务服务实现统一接入之后,这件事仍有进一步提升完善的空间。

李强表示,“一网通办”要让企业和群众办事都能像“网购”一样便捷。这不仅是回应企业和公众的现实需求,亦是进一步吸引优质企业的潜在“砝码”。而系统“前台”服务的便捷与否,考验的其实是“后台”流程是否畅通。换言之,深层次的考题,终究要抛给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们。

他再度叮嘱,相关各方要强化统筹协调,“以流程优化再造为着力点,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推动数据整合共享,应接入的审批和服务事项要加快做到全部接入”。为此,进一步的自我加压、自我革命,甚至一些涉及部门利益、传统习惯的环节上“壮士断腕”,都是题中之义。

在营商环境问题上这种从“思路”到“手势”的转变,对处理产业问题来说,无疑是一脉相通的。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珉迕

微信编辑:纳米

你或许也想看↓↓↓

【李强一周】谋篇“一江一河”,上海怎样打造“城市项链”

【李强一周】这句歌词,为何被李强频频提及?

【李强一周】频频办重量级会展,上海需要的是什么?



觉得文章不错,那就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