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网友:有一丝恐惧……

上观新闻 2019-02-15

一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

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媒体报道,首例免疫基因的婴儿在中国诞生


基因编辑是什么?

后续难道要对双胞胎继续实验?

伦理问题怎么办?

人类的历史就此被改写了吗?

……

这一消息震惊了学术界

也引发了诸多质疑和

众多网友的讨论



修改双胞胎基因

出生后天然抵抗艾滋病?


今天,人民网刊发了一篇《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报道。


报道称,“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贺建奎。贺建奎实验室供图 图片来自人民网深圳频道


贺建奎,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实验室用物理,统计和信息学的交叉技术来研究复杂的生物系统。


据贺建奎介绍,基因编辑手术比常规试管婴儿技术再多一个步骤,即在受精卵时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用5微米(约头发二十分之一细)的针注射到还处于单细胞的受精卵内。他的团队采用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精确定位并修改基因。


据界面新闻报道: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试验对象是一对双胞胎,而其中一个婴儿并没有编辑成功,这也让人担心是否会出现因“脱靶”而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


引起轩然大波后,贺建奎目前尚未公开回应。界面新闻当天多次拨打贺建奎本人电话,但对方均未接听。



不过目前原始报道标题仍在,截至发稿,点击进去无法访问↓



人民网深圳频道截图


媒体四问基因编辑婴儿


消息一出,质疑声不断,科技日报对此提出了四点疑问——


  1. CCR5这个靶点是不是已经公认的会感染HIV?敲除这个靶点有没有其他潜在威胁?会导致其他疾病?

  2. 如何能够证明这对双胞胎婴儿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因为也不可能现在就让婴儿接触艾滋病传染,这是有悖伦理道德的。如果这对双胞胎一生都没有经历过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环境或行为,又如何证明她们天然抵抗艾滋病?

  3. 对试管婴儿进行基因编辑是否有悖伦理道德,经过什么部门审批?一个民营医院就能做这样的实验吗?

  4. 此前我国有没有过基因编辑手段用于人体的实验?


伦理审查已通过?

当事医院:未接受相关信息,正调查


伦理是焦点问题,贺建奎团队出示了伦理审查书:




不过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11月26日下午对界面新闻记者回应称“这件事不属实,我们没有接受过相关信息,不知道这件事为什么会上热搜,正在调查。”而至于贺建奎是否有挂靠深圳和美进行相关研究,深圳和美方面表示“不了解情况”。


另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离职的医务部主任秦苏骥介绍,他特地去找了上面有签名的前同事了解情况,几名前同事表示,自己并没有签过这张申请书,也没有印象召开过有关这个项目的会议,签名可能是伪造。




当事科学家:过几天统一回应

将进行18年随访


现在贺教授不接受媒体采访,过几天统一回应。对于此例研究,更多信息不能透露,这个实验不是因为母亲有艾滋病,也不能透露婴儿是在哪个医院出生的,因为个人隐私不能说太多。”负责贺建奎媒体的负责人陈远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据人民网报道,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 基因,而CCR5 基因是HIV 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此前资料显示,在北欧人群里面有约10% 的人天然存在CCR5 基因缺失。拥有这种突变的人,能够关闭致病力最强的HIV 病毒感染大门,使病毒无法入侵人体细胞,即能天然免疫HIV 病毒。


贺建奎还将在峰会现场展示他领导的项目组在小鼠、猴和人类胚胎的实验数据。在50枚人类胚胎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未发现脱靶现象;而所有人类正常胚胎里面,有超过44% 的胚胎编辑有效。贺建奎还展示此次基因手术婴儿脐带血的检测结果,证明基因手术成功,并未发现脱靶现象。他表示,结果仍然需要时间观察与检验,因此准备了长达18年的随访计划。


专家讨论:有科普意义但操之过急


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分子诊断实验室主任王剑,他介绍,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也被称作“基因魔剪”,“简单而言,这种技术能够以极高的准确性精准编辑基因组,既可以引入一段基因,也可以消除一段基因(knock in and knock out)。”目前,许多基因疗法和细胞疗法中均已引入该项技术。


贺建奎团队此次实验的相关注册资料。来源: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而学界专家对此的讨论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 技术上的未知风险


通过基因编辑,露露和娜娜的CCR5基因已发生了永久的变化,他们对HIV病毒有了天然的免疫力。但其他生理功能是否会出现变化?答案尚不得而知。


“CCR5在HIV临床上monollelic KO并不能抵御HIV,Biallelic KO虽然可以抵御HIV入侵,但效率低,且其它毒株CXCR4仍能感染,何况仍有免疫原安全风险。”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名生命科学专家告诉上观新闻记者,“医学人员和科学家首先应确保基因编辑的安全性,目前CRISPR/Cas9还存在脱靶可能性,大片段缺失也可能发生。另外,CCR5缺失可以导致病毒和肿瘤以及其他疾病易感。


他总结为四个字,“操之过急。”


  • 伦理道德争议


学界还对另一问题忧心忡忡:科学技术和伦理正面相遇时,应该如何选择?


王剑介绍,2015年,中山大学黄军就团队就完成了全球首次在人类胚胎上进行的基因修改实验,他们同样利用了CRISPR/Cas9基因编程技术来修改β珠蛋白基因,该基因突变会导致地中海贫血。据透露,该论文最初投给《自然》与《科学》期刊,均由于伦理道德争议被拒。“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进一步完善人类胚胎相关研究规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同时,也有业内专家向上观新闻记者表示,2003年科技部和卫生部曾联合下发12条《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其中第6条指出,“利用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单性复制技术或遗传修饰获得的囊胚,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 14 天;不得将前款中获得的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它动物的生殖系统。”而贺建奎的相关研究和实验已不符合指导原则。


  • 为什么是艾滋病?


“学界就此的另一争议点还在于,艾滋病并非传染病,并没有必要通过基因编辑来避免。”王剑坦言,目前并未有婴儿父母相关信息的披露,因此也无法猜测为何做出如此选择,“如果父母有一方为HIV病毒感染者,为胚胎在母体发育中不受感染,或许情有可原;但双方均健康的父母,面对可防可控可治的艾滋病,实在没有必要为孩子日后的未知生活提前‘敲’基因。”


  • 也有专家肯定其科普价值


也有专家认为,该事件对于大众的科普价值还是值得肯定的。不久前,中山大学研究团队发布了国内首份针对普通公众和HIV携带者关于基因编辑认知的比较报告,超六成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持积极态度。


575份HIV携带者问卷显示,有94.78% 的HIV携带者支持基因编辑技术用于预防HIV;今年4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针对2537名美国成年人的一项调查也显示,60%的美国人支持对未出生婴儿进行基因编辑,认为若可降低患严重疾病的风险,基因编辑是一种有效的医疗手段。“无论是基因编辑技术还是艾滋病的防控诊治,人类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剑说。


贺建奎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做胚胎注射


网友评论


感到恐惧的——



提出各种质疑的——



坚决反对的——



也有人支持这一技术的研究——



还有网友表示,大家作为非业内人士,可能看不懂……(好吧小观也研究了好几遍专业术语)



现在当事科学家团队尚未出来回应

当事医院又据称没收到相关信息

我们只能等相关峰会召开来了解进一步信息


对基因编辑技术,你怎么看呢?

欢迎留言~



本文综合人民网、上观新闻、科技日报、界面新闻、第一财经、南方都市报等

相关作者:黄杨子等

微信编辑:纳米


◢ 猜你想看↓↓↓

落叶季,复兴西路再次刷屏,然而这次是因为这些一言难尽的艺术装置……

韩国瑜带领国民党横扫民进党,蔡英文还有机会参选2020年吗?

著名植物生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施教耐病逝,享年98岁

检察官:恋爱同居施暴算家庭暴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点个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