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强一周】2019,上海的四个关键词

朱珉迕 上观新闻 2019-05-24

“我们真的是有事好干,”李强向在座的市委委员们表示,如果上海将三大任务和进博会的溢出效应这四篇文章做足,“真的有希望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城市”。



2019年来了。


在2018年的最后一周,李强多次展望来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而之于上海,这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各种外部风险对上海影响持续显现的一年”。


进入2019年,上海不会轻轻松松。但在遭遇挑战、迎接风浪的同时,上海的2019年也不乏机遇,充满着想象空间。


早在一两个月前甚至更早的时候,上海已对2019年开展深入的讨论和谋划,试图找到风险和机遇面前的最理想的应对姿势。


而12月28日召开的十一届市委六次全会,无疑是这一年的压轴。



基点


每年年终的市委全会,历来有总结一年工作,为来年开局作部署的传统。这一次,上海不仅为2019年工作定下了长达423字的“总体要求”,还特别通过了一份重磅文件——《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 奋力谱写新时代上海改革发展新篇章的意见》。


市委全会上,李强就《意见》作说明时表示,最主要的一个把握,就是“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上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大历史时点,习总书记考察上海,是一件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李强说。此前近两个月时间里,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其提出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和五方面工作要求,已被上海视作头等大事。


而在李强看来,进入2019年的上海,首要的就是“进一步推动学习贯彻往心里去、往深里走、往实处落”。“不仅要把总书记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还要用总书记重要讲话中蕴含的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去分析问题、把握问题、解决问题”。


他以五条“牢牢把握”来概括2019年上海需要坚持的“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打头的仍是再三强调的“大局意识、全局观念”。


如同近两个月来反复强调过的那样,李强再度重申,上海要始终坚持“跳出上海看上海、立足全局看上海、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将上海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思考谋划,这“四个放在”,则被明确为“上海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点”


这是理解“上海2019”的最重要的政治语境。而同时,践行“四个放在”,并不只是观念问题。



机遇


在整体经济面临压力的时候,上海需要站出来带头转型、率先探路,如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那样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这是经济中心城市的责任,同时也是自身发展之所需。反过来说,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下,上海能不能“办好自己的事”,本身就决定了能否有力有效地服务全国大局。


也是因此,李强在“基点”之外,特别提了四个“点”:工作有兴奋点、落实有发力点、经济有增长点、发展有新亮点。一座城市在任何时候都会期望这四个“点”,但在这一年,它们对于上海会显得尤为特别。


一方面,时局需要上海突围。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年开局可能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上海需要有一些新办法。


就像两个多星期前的市委学习讨论会上,李强曾经提出,要“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的新传奇”,这座城市需要多一点创造激情、创造动力和颠覆式创新,乃至求“无解之解”的魄力。到了市委全会上,李强再度强调,它们“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


另一方面,除了“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大判断未变,上海还得到了特殊的机遇。11月领受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以及今后年年要办的进口博览会,它们构成“上海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四大战略支撑,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推动上海发展的有力抓手”。


“我们真的是有事好干,”当天下午参加分组讨论时,李强向在座的市委委员们表示,如果上海将三大任务和进博会的溢出效应这四篇文章做足,“真的有希望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城市”


同在市委学习讨论会上一样,李强没有掩饰自己对这四件事的期待,同时表明,“一开始很兴奋,现在全变成压力。”


“大家都盼着机遇。如今机遇来了,怎么抓,真的要好好研究”。



落地


及早让机遇和构想落地为现实,无疑是上海2019年最重要的事。而在三大任务和进博会之外,这座城市更多方面的发展,也无不考验“落地”的能力。


落地需要抓手。从2017年末提出的“四大品牌”,到2018年末总结的“四大支撑”,上海并不缺抓手。而落地更考验两种能力——在产业等方面向上突破的能力,以及政策方面向下做实的能力。


这一上一下两个能力,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上海2019年的发展成色。


李强坦言,上海某些方面正在显现产业集聚度、集群度还不够,辨识度、显示度还不高的问题。而与纽约、东京等顶级全球城市和深圳等国内城市比,上海的经济密度还有不小提升空间。


12月中旬的市委学习讨论会上,他曾谈及一个困扰上海多年的问题:缺地。上海的建设用地早已碰到“天花板”,但李强告诉沪上官员,时下最缺的或许还不是土地,而是“好项目”——大量存量建设用地,不同程度地被相对低端、低效的产业占据。


“产业发展一定要落在好项目、大项目上。现在好项目是稀缺资源。”市委全会上,李强提醒与会同志,上海亟需用好的项目——特别是规模体量大、成长性高、引领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来加快建设产业集群,提升能级,从而为自身积攒发展后劲。


他特别提醒,“上海制造,并不是上海要遍地建工厂”,上海需要研究何为重点、何为优势,瞄准“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寻求突破。但同时,上海“也不能一点都没有”——必要的规模,特别是产业化的核心环节,仍要努力留在手中。李强就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现状逐一进行剖析并提出要求。


比如生物医药,上海起点颇高,但近年制造环节大量外迁。李强表示,上海需要认准生物医药的“朝阳产业”地位,坚持研发与制造并重,全产业链整体布局,推动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特别要有效提高生物医药制造业的集聚度”。


这对各级官员,就是一种考验。



“出击”


在李强看来,方向一旦看准,各级官员引进项目、促进投资的动作就应更为坚决。他们要学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出击”,不能过于内敛,更不能守株待兔。


同时,无论是招商还是稳商,“主动出击”的背后,一套支持系统也将显得愈发重要。


2018年,优化营商环境被上海作为重点任务,并在不少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也直接促使中国在世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大幅跃升30多位。同时,针对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压力,上海亦出台多项政策,以帮助这些微观市场主体度过难关、重焕活力。


但在李强看来,仅仅一年的努力还远远不够,2019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制度供给的有效性,仍是上海的重中之重。而在其中,政策的精准落地,又显得格外迫切。


“政策贵精不贵多,关键是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要管用、有效,让社会上有感觉。”李强直言,目前自上而下的政策不少,但存在碎片化问题,有的则过于原则性,难以落地。对此,他特别强调,上海出台的政策,“释放的信号一定要明确,解决问题的指向一定要清晰,提出的措施一定要实在,资源的整合一定要充分,操作的设计一定要科学。”


而同时,执行环节更不容存在“中梗阻”。


李强坦言,有企业曾直截了当地反映,本该前两年就享受的政策,至今仍未着落。时下,如果希望给市场注入积极的信息,政府部门就必须做到“自由裁量权要少一点,部门审批要少一点,回应社会的关注关切要更加主动一点”。


“否则,我们讲安排了几十亿几百亿资金,企业和群众拿不到手里,就会觉得是开空头支票。”李强说。


显然,在2019年的挑战面前,任何形式的“空头支票”都是不被允许的。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珉迕


◢ 猜你想看↓↓↓

【李强一周】 40年后,上海为何还是“年轻的”

【李强一周】上海的官员,为何被要求“脑洞大开”

【李强一周】传递给上海民营企业家的“特别信号”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