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天吃无限极8种产品,3岁女童心肌损害?无限极回应:正核查

上观新闻 2019-02-16

1月16日下午,一位认证为

“幼童疑因无限极致心肌损害事件

当事人田淑平”的网友曝出


其3岁女儿在“无限极指导老师樊乐”推荐下

每日大量服用无限极8种产品

后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心肌损害、低血糖等病症


当事人曝光的微信聊天截图


其后,无限极回应称,已注意到该情况,正在开展全面核查,并已与当事人“田淑平”见面详谈,但双方暂未达成一致意见。


无限极致3岁女童“心肌损害”?

 

田淑平在网络上发布的自述称,2017年,其3岁女儿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在陕西当地一位“无限极指导老师樊乐”的推荐下,每日大量服用无限极8种产品,后服用过程中出现眼睛出血,身上出汗增多、头发枯黄等症状。


当事人曝光的微信聊天截图


之后,田淑平带着女儿在北京、西安等多地求医,其中北京儿童医院的临床诊断为“肝损伤;心肌损害”,西京医院诊断为“心肌损害;低血糖肝损害原因待查;药物蓄积”。


田淑平称,其间,樊乐告诉她,孩子要多喝水,这个症状是调理引起的正常反应,让不要停,继续服用无限极病就好了,不然就前功尽弃。


樊乐还告诉田淑平,无限极产品是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我爸的命是因为无限极救活的,我是因为无限极产品怀孕的,我娃从在肚子里开始就吃无限极……”。


当事人曝光的微信聊天截图


田淑平在网文中说,孩子被诊断出诸多问题后,前述无限极指导老师樊乐失联,而拨打无限极总部电话,工作人员告诉她要继续相信公司,公司会解决问题,但不要报警。


当事人曝光的图片

 

到底是谁的责任?

 

距离孩子服用无限极产品已经一年,距离确诊已经半年多了,至今无法确认到底是谁的责任。

 

无限极:属于个体差异,非产品质量问题


1月16日晚,无限极与田淑平进行了长达4个多小时协商,并答应赔偿60万元。


协议要求田淑平说明其女儿出现的症状属于服用无限极产品后的个体差异,而非无限极产品质量问题,与无限极无关;要求田淑平撤销在网络、媒体、工商部门的投诉、报道,并消除影响,才能前后分两笔获得60万元补偿金。


但临签字时田淑平突然反悔,据无限极方称,她要求将60万补偿金提高至100万元,导致补偿没谈拢。


樊某:喝无限极产品不会出现问题


樊某坚持认为喝无限极产品不会出现问题。


面对田淑平的质疑,樊某态度很强硬,“你能提交黑子白字的证明是无限极的产品导致孩子生病,我就负责。”


樊某给田淑平的回复中,甚至还有威胁的字样,“如果要走法律程序……前提是你能赔得起无限极658.69亿的品牌费。”


医生:无法判断什么原因造成孩子的问题


田淑平曾咨询很多医院关于给孩子服用保健品的问题,大多医生都表示不能给孩子乱吃。


2018年5月,田淑平再次带着孩子和一大包孩子曾经服用的无限极的保健品到西京医院看病。包含三种口服液、一种钙片、一种益生菌、一种餐粉以及两种饮品。


医生看过这些保健品后表示,由于包装上没有相关成分,无法判断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的问题,建议家长继续观察孩子的情况,过段时间再检查。


当地食药监:成分没办法分析


根据2018年4月22日,商洛市商州区食品药品监察大队给田淑平一份书面回复,“我压根看不懂,食药监口头告诉我抽查的符合标准。” 


当田淑平追问那些产品有什么成分,当地食药监告诉她,成分没有办法分析。

 

无限极是谁?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为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成员,根据公开排名,2018中国直销公司中,无限极超过安利,成为最大直销公司,销售额达249亿元。

 

去年12月26日,一位在微博上被认证为儿科医生大V的博主“医生妈妈欧茜”发文称:“(无限极)连新生儿也不放过”。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截图


配图疑似为欧茜截下的无限极销售人员的朋友圈信息:“宝宝刚出生就可以喝增建口服液了,可以去黄,可以解胎毒,还可以预防感冒引起的肺炎……我们无限极人的孩子也是宝贝啊,如果不安全我们的宝妈会让孩子喝吗?”


对此,欧茜称:“新生儿只需喝母乳,连水都不用喝,并且没有胎毒一说,给新生儿吃这个就是蠢加恶。”


无独有偶,搜索“无限极投诉”,会发现诸多投诉家人被无限极洗脑的案例,一个帖子提到丈母娘做无限极后的几件最无法容忍的事件:包括“生完孩子,丈母娘给我老婆用无限极牙膏涂下体伤口,说能杀菌消炎。”“生完孩子丈母娘交待不用煲什么汤了,无限极口服液一瓶顶10碗汤。”“丈母娘给出生还不到两周的孩子灌无限极山楂饮料。”

 

在天津“权健”被调查后,2019年1月7日,无限极曾在其官网刊发“规范经营诚信自律”《业务守则(2018版)补充规定》。




上述《规定》要求,无限极业务人员在开展业务时,应对产品及公司如实进行介绍,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不得有夸大产品功效、夸大奖励回报等欺骗、误导的宣传和推销行为。


小观在无限极网站发现,确实有售卖“儿童口服液”之类的产品


假直销与真传销一直纠缠不清

监管部门能查出来吗


无限极的相关事件仍在调查中。


而涉嫌虚假宣传和传销行为的权健和华林公司相继在媒体曝光后被查处,也引发了这样的质疑:监管部门何时才能主动出击,而不是在舆论大哗时才“被动”介入调查?此前,又是否疏于监管甚至纵容?


可以分析一些地方的微妙心态:对于那些能够迅速成长起来的直销企业,因其基本属于利税、就业大户,因此即便其越过了合法的边界,只要没有闹出大事、引发舆情,往往不愿意插手。而此番权健、华林相继被拉下神坛,至少应该让地方政府明白,“做大即合法”的旧观念会带来多大的遗患。


不过,要真正杜绝类似问题,还得从深高层面的监管上下功夫。自1月8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十三部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短期看,部分涉嫌违法传销的保健品企业有望得到整顿,既往积压的一些久拖不决的投诉案件也有望得到清理。但短期集中式的执法并不能代替长期的监管体系的优化。特别是如何看待和管理“直销牌照”问题,已经不容回避。


假直销与真传销一直纠缠不清。此前,当出现质疑声音后,权健及华林都曾以“拥有政府机构颁发的直销牌照”回应,意在表明其属于合法直销企业。从两家企业的宣传及拉人头的方式看,合法的直销牌照也成了非法传销行为的“免死金牌”和“招牌”。这些现象的出现,充分说明当前对于直销牌照的管理存在一定漏洞,很难杜绝拥有合法直销牌照的企业,利用监管上的灰色空间,进行非法传销活动。


在“牌照准入”式行业,完善的“牌照”退出机制一直都是监管的有效方式之一。不过,自2005年12月1日起,国务院颁布《直销管理条例》以来,91家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中,被吊销牌照的企业屈指可数。这显然与公众对于直销行业乱象的认知存在相当大的落差。


另外,根据《直销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发放、吊销直销牌照由商务部负责,对直销企业的日常管理则由工商管理部门进行。负责日常管理的工商管理部门不具备吊销牌照等顶格处罚权限,可能也是监管总是滞后的又一个原因。相对应,如何提升多个部门监管的积极性,继而形成合力,也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综合自澎湃新闻、上观新闻、中青报、界面等

截图来自豆瓣等

相关作者:曹飞等

微信编辑:纳米


◢ 猜你想看↓↓↓

产假夫妻共享,协商确定各自休假天数!上海市妇联的建议,你支持吗?

招牌菜产地造假!上海这家米其林餐厅被罚3万元

无印良品、谢霆锋,你们的饼干里测出致癌物!咋回事?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要让更多人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