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定时倒垃圾,难道要专门请假?政协委员:“垃圾分类是从不方便开始的”

张骏 上观新闻 2019-11-23

还有30多天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就要正式实施了


不少网友就

部分小区内推行垃圾分类

要求居民定时定点扔垃圾给生活带来的不便

给小观留言


有人在抱怨

新建垃圾房、开始撤桶

都没有经过公示

↓↓↓


也有人说垃圾车还是把垃圾

一股脑全部运走

辛辛苦苦对垃圾分类全都白费

↓↓↓


当然

最大的抱怨

还是认为

定点可以支持

定时不能理解

↓↓↓


对于一些上班族来说

扔垃圾已经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出门时垃圾房还没开

下班回来垃圾房已经关了

“难道还要请假倒垃圾?



“垃圾分类不是从方便老百姓开始,是从不方便老百姓开始的,我们一定要扭转这个观念。”


在昨天举行的上海市政协重点协商办理“坚持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推进落实生活垃圾综合治理”提案专题座谈会上,市政协委员陆月星有不同看法,“国内外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垃圾分类开始是极大麻烦和不方便,正是有了这种不方便,才能形成特定的意识和习惯。



陆月星认为,垃圾分类关键不在要不要分,而是怎么分。怎么分问题,现在聚焦在定时定点。

国内外所有垃圾分类成功的城市,没有一个不搞定时定点。同样,像我们这样高档物业里面每个楼层口都摆垃圾桶的,在国外小区也是很难找到。所以定时定点的大方向,一定要坚持。如果回到24小时扔垃圾,垃圾分类永远做不成。


他同时认为,在一些个性化矛盾和具体要求上,则可以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在社会动员中解决这个问题。


在上海,不同的小区对于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也有着不同的做法。


天目西路街道汉中小区


定时定点投放时间:

早上7:30—9:00

下午18:30—20:00


志愿者介绍,该小区智能垃圾箱房,在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四分类基础上,对可回收垃圾进一步细分,设置了玻璃、塑料/铝罐、废纸、纺织品等类别,把垃圾箱房变成了一个两网融合再生资源回收站。功能集身份识别、信息屏幕、端口扫描、监控摄像、移动网络等多功能于一体,居民可以用手机绑定绿色账户积分卡,扫码扔垃圾。垃圾箱还有满溢报警功能,提醒后台及时清运。硬件设施改善,让小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有了更高的积极性。对于错过投放时间的居民,小区内仍留有分类垃圾箱房,可供使用。


凌云街道梅陇九村


定时定点投放时间:

早上8:00—9:00

下午18:00—19:00


“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湿垃圾定时投放,清运车及时运走,清洁工把垃圾厢房清理干净,不会污染环境。”志愿者表示,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已经实行一年多,大家慢慢习惯了。在规定时间内投放,志愿者可以指导居民正确分类,还有助于垃圾及时清运。


一些委员认为,垃圾分类是一个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问题。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公共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中。


比如,是否可以协商,遵照小区大部分居民的意愿确定定时定点投放的时间,同时保留一些救济通道,否则有些市民可能乱扔一气,也有可能扔进马路边的垃圾桶。


市政协委员张文明说,在垃圾分类这个问题上,任何一个市民都存在“匿名便利”的心理,谁都会存在“搞不懂”和“不高兴分”的自然心态,因为市民在“随手扔垃圾”的情境下并不会联想到“垃圾会危害我的生活”。在日本生活多年的张文明表示,日本将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但事实上日本人垃圾处理过程也是非常艰难。


张文明在提案中写道,日本社会围绕垃圾分类问题解决了两件事:


一是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主要是以市、町(相当于街道)、村为单位公开本区域的环境问题,具体做法是运用“居民报”“揭示版”“市民会议”等手段公开本区域的垃圾问题——比如,产生的垃圾种类、垃圾的量、垃圾处理费用、造成的问题等,使得居民了解自己每天制造的垃圾的汇总形态,同时“让市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光给他人造成影响,也实实在在影响自己”。


二是市民参与


在公开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市民参与”活动。据兹贺县长浜市的一项纪录显示,该市各种垃圾处理问题的活动每个月有四十次之多,有差不多一半的市民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垃圾问题讨论。使得市民的垃圾问题意识得到了“彻底的教育”


他认为,市民参与的前提是更细致的信息公开。在街道及居民小区的揭示板、居民区微信群、居民区小报、区电视台等各种媒体上公开本区域产生的垃圾种类、垃圾的量、垃圾处理费用、造成的问题等系列问题,使得市民对垃圾问题有比较客观的认识,提升垃圾问题的认知水平。“很多原本可以激发市民环境意识的行动被主观地‘遮断’,更不要说市民的积极参与了。


如果从最开始就把规矩做好了

未来的工作就会好做很多


如果一开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很快垃圾分类就只能成为一个口号


关于垃圾分类,你怎么看?

你们小区有没有什么好的做法?

欢迎留言告诉小观!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张骏

微信编辑:胡雨松


小观给你送福利啦!

↓↓↓


◢ 猜你想看↓↓↓

“这张照片应该立在国足训练场!”经历羞辱性时刻后,国足又有大新闻→

嘘,听!上海的马路和地铁上有什么声音?

《破冰行动》原来是上海缉毒民警真实经历改编的!“现实比电视剧更惊心动魄”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嗯,这篇正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