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又有2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经定点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精心诊治和护理,专家组评估,认为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痊愈出院。这其中包括3例重症。
迄今,上海累计出院确诊病例249例,治愈出院率达74%。
今天,上海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针对新冠肺炎的治疗,上海方案已在实践中,方案不仅仅是写在纸上,方案就在患者身上。他同时指出,上海得以取得今天的抗疫成绩,关键在于集中全市所有资源、实现多学科共同诊疗模式,全市最好的感染医学、重症医学、呼吸医学等学科共同努力,为患者带来希望。
这4例重症患者,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得到怎样的救治,最终转危为安,痊愈康复的?重症病例背后的救治方案到底是怎样的?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专访上海市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科主任胡必杰教授。胡必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学分会第三/四届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兼肺部感染研究室主任,上海市院内感染质控中心主任。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4例出院的重症患者基本情况如何?他们重症时的表现是怎样的?胡必杰:这4例患者中,两人是老年人,两位非老年患者中,1人是47岁糖尿病患者,1人是52岁冠心病心脏介入治疗患者。4人中有2人送进中心时就是重症,另有2人入住几天后出现重症。根据国家诊疗方案的规定,重症患者有严格标准,即肺炎发生后导致缺氧,严重低氧血症。正常的血氧分压值为80-100,动脉血氧分压值低至60毫米汞柱,则被认定为重症。但考虑到抽取动脉血有难度,临床我们应用“氧饱和度”这个参考值。患者在未吸氧状态中,血氧饱和度不足93%,就被认定为重症肺炎,会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我们在治疗中,要非常警惕轻、中度患者不要向重症患者发展,同时重症患者不要向危重症患者发展。一旦重症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出现呼吸衰竭并需要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或出现休克需要用升血压的药物,这就成了危重症。危重症的治疗局面就难度相当大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针对这 4例重症患者的治疗,我们形成了怎样的治疗经验和思路?胡必杰:这4例患者中,2例应用了抗生素,2例没有应用抗生素,其中有患者早期应用了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朵尔,近期也有使用羟基氯喹。应该说,个体的方案、严密的随访是重症患者治疗成功的主要元素。这4例患者也是遵循专家组的治疗共识,最终获得较好疗效。首先,抗病毒药物应对新冠肺炎,虽然迄今没有特效药,但羟基氯喹、阿比朵尔在临床应用中,确实对患者有效。其次,大剂量激素、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并不可取,不要操之过急去使用。4例重症患者中,没有1人应用过大剂量激素或大量广谱抗生素。临床上,激素应用确实可以短期改善发热症状,但并不治根本,激素应用停止后,患者情况还会反复,激素应用副作用反倒出现。因此,非典过程中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患者的情况,不会发生。再者,密切观察、正确氧疗对重症患者至关重要。除了普通的鼻导管吸氧、高流量吸氧外,4例患者中还有1人用了无创通气,效果非常不错。最后,整体免疫力的调整。4例患者均隔天注射一次胸腺法新,同时调整睡眠、饮食、精神状态,最终帮助患者激发内在免疫力。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重症患者得以救治成功,对接下来的诊疗思路会有怎样影响?胡必杰:其实之前也有零星重症病例痊愈出院,但昨天集体出院4例重症,确实可以用“振奋人心”来形容。从4例及其他重症患者我们可以追溯,老年人、有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患者、CD4淋巴细胞偏低患者,容易出现重症症状,这也提示,这类患者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此前也有专家提及“炎症风暴”,但“风暴”起风时应该还是有个过程的,如果有地区收治病例量多,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是否会导致病例难以有更多时间更多检查进行细致观察。新冠病毒很“狡猾”,对人体凝血系统的影响比较早需要进行相关检验,少数患者会出现水样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类似表现可能也提示向重症过渡,这些都为临床医生拉响“警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也有人预计,“未来一周,绝大多数患者都将得到治愈出院”,您觉得这样的说法可靠吗?胡必杰:乐观估计的话,这一说法没有错。预计明天痊愈出院患者也将是两位数,大量轻症患者痊愈出院,治愈出院率可进一步提升。不过上海正值复工的关键时刻,市民还是不能放松警惕,以防万一出现波峰。只有齐心协力配合,我们才能真正打赢这场“抗疫战”。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顾泳 孟雨涵
微信编辑:佳思敏